第421章 武王就藩
第421章 武王就藩 (第1/2页)赵清虎苦笑,这种事情,谁能说得好。
拉着武王,来到了自己搁置地图的地方。
赵清虎指了指,靠近吕宋的地方,清晰标志了出来。
“这是台湾,这是海南,这是安南,这是王爷你的吕宋,周围有大片海岛陆地,你去了后,这一大片海域都在你的管辖辐射范围,除了管理十二个驻军地点,震慑诸国外,也要负责经营这一大片区域。”
武王看了看,挠了挠头,“赵叔,如此一来,我感觉朝廷给的两万大军有点少啊。”
赵清虎白眼连翻,“吕宋有土著,还有安南的人,这些地方也不是无主之地,都是有土著的!大渊皇朝给再多士兵都是枉然,总有打完的时候,王爷去了后,要尽快以手下大军为根基,快速扩军,两年内,至少需要十万可战之兵,其中一大半还要是海军。”
武王点了点头,没有十万大军,还必须是精锐大军,否则还真的无法做到震慑周围番邦,经营偌大的海域。
“海上贸易兴起,毋庸置疑,很快这些海域,就会出现大量的海盗,王爷还需有个心理准备,到时候清剿海盗的任务,都是您的。”
“赵叔放心,海盗敢冒头,绝对灭了他们。”
这一点,武王还是有自信的。
至少,宏丰帝已经答应,给他一千条火枪,还保证子弹供给。
就是,按照约定,除了第一批物资外,后续的物资,都需要武王自己花钱来购买。
真的就藩,成为王国之主后,许多事情,武王都需要自己做主。
他父皇还活着的时候,也许还能给一些便利。
日后他太子皇兄登基,以两人的关系,也能有便利。
可一代代传下去,有多少亲情,谁也无法保证,所以皇家也需要一些冷冰冰的规矩来维持。
利益,刚好就是维系关系的最佳羁绊。
“王爷,就藩之前,找太子殿下请教一番,如何带上足够的读书人出海才是关键!管理百姓,搭建系统,还是需要大量读书人的。”
武王离开之前,赵清虎最后还是忍不住提醒了一句。
武王脸色一变,念头一转就明白了过来,随即笑着抱拳离开。
抓读书人,太子可以,他也可以。
大渊皇朝读书人虽然不多,但是,弄上几百个,还是有可能的。
特别是京城所在地,乃是文风荟萃之地,最近因为对读书人的需求增加,还多了一些速成班呢。
有需求就有市场。
百姓们也是聪明人,大渊皇朝对读书人的需求,不再是科举所需。
而是商贸发达、公司、工坊搭建起来后,日常工作,就对读书识字有一些要求。
不能读写,让你当一个管理岗,你都弄不好。
相对应的,你若是能读能写,工坊东家,也愿意多给一些工钱报酬。
一些年轻人,特别是入了工坊后,当了工人的年轻人,无论男女,对于读书识字的渴求,有了内在的驱动。
一些读书识字速成班,夜校,自然也应运而生。
找几百个读书人,去吕宋充当管理层,不难!
武王找太子殿下一问,很快就拿到了法宝,那就是派人去抓。
虽然霸道,但是效果很好。
说到底,当初被太子殿下抓走的读书人,不管是举人还是秀才,如今在海外不都活的好好的?
“二弟啊,多弄走一些有功名的,他们不仅拖家带口,而且家大业大,去了就是一个团体,能顶事的!”
太子最后还传授了其中诀窍。
武王竖起了大拇指,“还是皇兄考虑的深远。”
有功名的读书人自然更有价值,可你一个人,如何能比得了一个家族?
去了吕宋,他最多派遣几个兵丁给这些读书人,可没有其他的支持。
能自己带上,自然是更好。
五月底的时候,武王已经从朝廷领了印玺、袍服、一整套亲王仪仗,这些都是有定制的。
吏部、户部、礼部,甚至是刑部,都参与了进来。
武王这个藩国可不是寻常藩国,是王国,地位甚至比下面的附属国还要高上很多。
类似安南、倭国、高丽这种,是大渊皇朝的附属国。
他们的国王,进入大渊皇朝,地位可比不了亲王,是要自我降爵一等的,最多就是堪比一个郡王罢了。
武王不一样,他是朝廷册封的王爵,是亲王,还是宏丰帝的亲儿子。
在自己的封国内,武王就是皇帝,进了大渊皇朝,他也依旧是顶级亲王,享受亲王爵位。
每年,朝廷是要给武王亲王俸禄的。
当然了,因为是封国,朝廷对于武王的封国,还是有一些掌控权力的。
官员可以派遣,还能享受一些税赋。
封国的建立,规矩也是与时俱进的。
大渊皇朝力量强大,那封国之主的权力就会被压制下去,跟自家国土差不了多少。
皇朝力量弱了,那封国之主的权力就会膨胀,甚至成为真正的国中之国。
六月初,武王从京城出发,直奔天津卫,走海路去吕宋。
而在大渊皇朝的官方用语中,吕宋也正式改名,武国。
宏丰帝很大地方,大笔一挥,基本上,将整个东南亚的海岛陆地,全都划给了武国。
也就是说,武王只要足够强大,这一大片的海域、岛屿,全都是他的封国,是他的势力范围。
当然了,安南所在的中南半岛,还有大渊皇朝往外辐射的南海等范围,没有给武王。
宏丰帝就算再大方,对自己的儿子再信任,也不会把这些给出去。
疆域之外的土地可以给,有多少给多少,但是,疆域内的,还是要留给太子的。
武王这个封国,宏丰帝也许多想法。
他并不打算,让武王在武国长久立国。
所以,这一次武王只是自己单枪匹马出海,带出去的,也就是一个侧妃,几个妾室。
武王的正妃,还有另外三个产子的侧妃,以及子嗣,全都是留在京城的。
私下里,宏丰帝给了武王十年时间,两年能回来一个月时间,尽最大能力,将整片海域全都纳入掌控。
武王的最终封国,宏丰帝还是指向了美洲。
如今的武国,距离大渊皇朝还是太近了。
理想状态下,宏丰帝自然不愿意外封的强大封国,距离中央王朝太近,这是取乱之道,智者不取。
所以,武王的军队是朝廷派遣,文官体系,大部分也都是吏部安排的。
可以理解为原始投资,是朝廷资助,也能理解为,朝廷对武国的初步掌控。
武王对此,倒是没什么,他还年轻。
十年时间,耗得起。
当然了,宏丰帝也给出了承诺,武王去美洲的时候,可以带走自己在武国打造的班底,文臣武将最多可以带走一半,军队也可以。
这算是对武王最大的资助。
武王如今的身份,是亲王,也是镇南大将军,更是武国之主,复杂得很。
这些事情,朝廷文武,没怎么参与其中,反正玩来玩去,都是你们皇家父子兄弟的事情,外人插嘴就有点僭越了。
赵清虎也花了些力气,工匠院所属,还有他手下的几个集团,都抽调了一部分骨干人员,带着技术,跟着武王离开。
有了这些人,很快就能把一个个公司班底搭建起来,在武国内,快速掌握一些经济命脉。
武王也大方,承诺不干预公司管理,提供安保以及政策的便利。
关键的还是税收,武王看了新的商税制度,直接就是砍掉一半套用。
标准没有降低,就是达到了级别的商税,只收取大渊皇朝的一半。
这绝对是利好消息,消息传入交易中心,不管是雪花盐业还是煤炭商会的股价,都直线飙升。
煤炭商会的股权已经改制,扩大了交易范围。
原本的一万股,由煤炭商会出资,回购股权,或是稀释成新的股权。
面对朝廷的政策,董事会成员也没办法,好在,不管是股权回购,还是稀释,对他们都是有利的。
只是,日后想要成为董事会成员,手中掌握的股票份额需要提升。
这一点,商贾们还是能容忍的。
好处也是有的,整个董事会成员开始扩大,一些新的商贾加入了进来,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。
目前,交易中心只有两只股票。
卢俊渊在赵清虎的安排下,将四海公司、渔业公司、第一建筑集团、第一水泥集团、第一橡胶集团,这五大集团即将上市,准备出售股权的事情,明里暗里传了出去。
商贾们对此,自然是兴奋无比。
股票越多,他们就能分散投资,分散危险,何乐不为?
谁都知道,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筐里面。
大家现在唯一的期盼,那就是商贸中心尽快建设完成,谁都知道,交易中心搬迁的时候,就是新的股票上市的时候。
商贸中心的建设,自然是如火如荼,这些商贾们,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去工地看看,找一找商机。
建筑集团的工人,哪怕是他们找来的临时工,领取的工资都不少的。
毕竟,他们手上有钱。
对于花钱,不管是赵清虎,还是建筑公司高层,那都是十分舍得的。
商贸中心庞大,一共入住了几十个建筑小队,每个建筑小队都有自己的临时居住点。
这些临时居住点周围,很快就出现了不少小摊小贩,出售各种物资。
搞的杜府尹头疼非常,这里是商贸中心啊,第一锄头挖下去的时候,就要采取新的商税制度。
别看这些小摊小贩经营项目单一,还没有固定店铺,跟一排茅草屋一样,但是,他们每个月的营收一点不少,上百两的比比皆是。
杜府尹无奈,依靠几个市场税吏,根本就管不来,只能去户部找了人来,派遣专门的税吏,负责核算。
一个月营收超过一百两,一年就是一千多两,在新的税制中,够上了最低等的商税收纳资格,是十税一。
不够格的,依旧是原本的税收,三十税一。
商贸中心正在建设中,倒是先给户部提供了一笔不菲的税赋。
“爹,你不是答应武王,要把咱家的产业也转移一部分吗?”
武王刚刚开拔,三郎就找到了赵清虎。
“怎么了,他找你了,不是开拔离开了吗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