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两京十九省
第19章 两京十九省 (第2/2页)是啊,一旦分省,府、县一级变动不大,但省一级的高官立刻需求多出了五套班子。
况且如今大明诸省大多数都没有常设巡抚,官位空缺很严重,安置几个赋闲的南京六部尚书,不算难事。
“不过方才老师说五个省这又是为何?辽宁单独设省,南直隶三分建立两个省,这一共是三个省,还有两个呢?”朱瞻基疑惑问道。
李显穆指着大明舆图道:“是这样,八百里洞庭湖所在,当初春秋时期楚国自这里走出,这里土地肥沃,交通便利,人口众多,百姓则桀骜不驯,一旦有变便是心腹大患,既然分省,臣建议以洞庭湖南北,将其一分为二,削弱其力。
陕西乃是同理,早在元朝时,就在河西走廊这里设置过甘肃等处行中书省,甘肃西边便是丢失数百年的西域,为统辖关西七卫,进可攻、退可守,臣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设省。”
朱瞻基这才明白过来。
李显穆却不曾停下,指着大明舆图继续道:“分省之后,大明各省疆域也都要变动一下,蒙古人把汉中归属于陕西,臣觉得很好,应当效仿。
臣方才将淮上四分亦是如此,大明诸省的疆域,应当犬牙交错,而后将不同言语、不同文化的人,以及不同地形板块的人,都组合到一起。
一省的山川关隘要分到另外一个省手中,以防止有人割据,对抗中央。
这里……
这里……
还有这里。”
李显穆指着舆图一个个说自己的想法,听的朱高炽和朱瞻基满面兴奋,心中本来还犹疑该不该真的拆分南直隶,现在听罢立刻同意。
“明达当真是朕之宝也!”朱高炽重重一拍腿,心情激荡,“今日之奏,朕都允了。
湖广既然以洞庭湖为界,那边遵循古道,设湖南、南北二省。
至于南直隶三分,南直隶西部,凤阳为省城不合适,类比应天府,将其单独划出管理,朕会派一名宗王管理凤阳。”
没人反驳,凤阳的确不合适,毕竟那里隐隐约约有成为“皇族监狱”的前景,永乐年间但凡凡事的宗室,基本上都被圈禁凤阳高墙,包括朱允炆一脉后裔。
“南直隶西部,朕记得一向以安庆府和徽州府为重,便命之以安徽,以安庆府为省城。
东部横跨长江,应当名之以江宁,但以苏州府为省城,便命名为江苏吧。”
一口气说完后,朱高炽高兴道:“至此我大明便有两京一十九省了。”
朱高炽又望向舆图,回想着李显穆方才在其上的写写画画,越看越觉得很完美,“按照这样划分,朝廷可以稳如泰山了。”
朱瞻基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很严重的事情,“这样划分的话,诸省自然是没有威胁朝廷的力量,不用担心有人割据对抗朝廷,但若是有人造反的话怎么办呢?”
但凡了解一点历史就知道,汉朝当初地方比现在还要散,又几百个郡国,就如同现在的府,力量更分散,但是随着发展,朝廷还是发现太分散也不行,一旦有盗匪逃窜,没有统合的力量就会处处受限。
巡抚也是这么出现的,省级三司互相牵制,导致命令不一,才会出现巡抚这种集权的封疆大吏。
李显穆解释道:“巡抚主管一省的民政事务,给予少量军事事务,乃是真正的一省之主,布政使和按察使都算是他的下属,但指挥使则不是下属。
等到真有战事,朝廷再委派一名军事主官,将数省的军权交纳,诸省指挥使都听从命令。”
李显穆所说便是督抚制度,总督和巡抚的双头制度,二者之中总督地位更高,但权力实际上不大,只在战时才凌驾于巡抚之上。
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制度,督抚制度算是久经考验的制度之一,朱高炽皱着眉细细想了许久,缓缓道:“分割诸省,而后巡抚常置,从本朝开始便成为定例,至于日后之事,便日后再谈。”
众人闻言便皆了然,当初巡抚制度也是临时,而如今却成为了定置。
“陛下,既然巡抚成为定置,那兼官便不再合适,不知该定为何等品级呢?”
“一省的布政使为从二品,巡抚乃是朝廷中枢所派,自都察院而出,名巡抚都御史,朕看列为从二品正合适。”
都察院长官是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,接下来是正三品的左右副都御史,现在皇帝一句话,就加了十九个从二品的巡抚都御史!
虽然这些巡抚都御史不在京中任职,但亦可谓都察院的一大惊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