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1章 挑天门(二更)
第271章 挑天门(二更) (第1/2页)“没事,爷爷没事,爷爷这是高兴的。”
老爷子伸手抹了把脸上的泪花,而后连忙开口道:
“你们吃不吃糖?爷爷给你们买糖吃,等着啊。”
在他的记忆里,若是院子里哪家的孩子懂礼貌,明事理,他都是要给一块糖出去的。
两个孩子连忙摆手说不用,但他已经钻出了桥洞,走到其中一家铺子前。
“老板,买两块砂板糖。”
他开口道。
“好嘞,两元。”
铺子老板起身,这才注意到是刚刚钻进桥洞的那人,开口道:
“老人家,这么大年纪了,还吃砂板糖啊?注意身体啊。”
“买给孩子的。”
老爷子笑笑。
“那不推荐砂版糖了!现在孩子不比一二十年前了,早不兴这个了,买两个罐罐糖吧,他们爱这玩意儿。”
罐罐糖?
老爷子愣了愣,看着铺子老板手上拿着那个铜质小铁罐,点点头:
“那就来两个这个。”
“这个贵不少哦。”
老板提醒道。
“没事。”
这次走之前少爷给他塞了一大把碎诡银子,估摸着有个三四百枚,现在不缺钱了。
他交了钱,接过糖,快步走回院子中。
却不料,刚刚还只有两个小孩的院子,此刻又多出来了一位大人。
那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,戴着眼镜,一股子书生气,见了老爷子,他一愣,脱口而出:
“福叔?”
“不是福叔,你认错了。”
老爷子笑呵呵地低下了头,而后控制面部肌肉,硬生生将面相改变了些许,再抬起头。
那人看了又看,最后不好意思地道歉:
“不好意思哈,刚刚我两个孩子和我说,院子里来了位老人家,我就出来看看,您和我之前一位长辈长得像,我认错了。”
“没事没事。”
老爷子伸出手,将口袋里的罐罐糖递到两个孩子手里:
“你这两孩子不错,都适合习武,男孩骨子柔,去二十六武馆学太极,女孩架子够,能去十四武馆学少林拳。”
说完,老爷子转身准备离开,就在这时,男孩对着那个愣住的男人再次开口道:
“爸爸,刚刚这个爷爷说自己之前住在乔婶婶家……”
听到这话的男人瞳孔一缩,连忙喊道:
“福叔!”
“说了,不是什么福叔。”
老爷子笑笑,转过身,脸,似乎比刚刚更加不像了一些。
“我知道,我知道您不是福叔。”
男人眼泪忽然就出来了。
他知道,眼前这人就是那个板着脸不说话的福叔,那个当时四处借钱救了他妈妈一命的福叔,但他不能将男人认出来。
而后,他扑通地跪下去了:
“当年不是您掏了家底,我妈早死了,福叔,当时十几岁不懂,欠的头,我现在给您磕了。”
“咚!咚!咚!”
磕完头,他拉过两个孩子,给老爷子也一起跪了下去。
“磕头!”
他只这一句话,两个孩子不明所以,但家教很好,还是照做。
而后,男人再次开口:
“您当年和我说,说我不适合习武,拿钱让我去读书,我最后去了,没坚持下来。”
“现在只能干些家教的事情,补贴家用,辜负了您的期待了。”
“您走后,妈妈靠着您给的那笔钱,又多过活了十年,最后走的时候,也没什么痛苦,我媳妇她在外面一个西湖府的厂子做女红,托您的福,现在家里一切都好。”
“咚!咚!咚!”
又是三声响头,他泪流满面,看向身边的两个孩子:
“再磕!”
三道响声落下,男人再道:
“乔姐的事情,不论您知道或是不知道,真的怪不了乔姐,您走后,阿蒙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人,这第三湖府,女人一个人活不了……”
男人还想说,但老爷子开了口:
“我知道。”
“阿文啊,这些钱你拿着,送两个孩子边读书,边练武。”
说着,老爷子拿出百来枚碎银子,弯腰放在地上,而后背对男人开口道:
“阿文啊,无论什么事,这辈子平安就好,别的都不重要。”
“记住了啊。”
“明白,明白。”
男人泣不成声,再抬起头时,老爷子已经不见了,他跑出去,但已经没了人影,只有空荡荡的胡同,再往外,是川流不息的街道。
……
……
止伐路。
号称第三湖府的武馆一条街。
几乎所有武馆都开在上面。
老爷子边走边看,由于武会将开,大多数武馆都已经关了门,张贴了告示,说是参加武会去了。
但他还是将每家武馆都一一看过。
最后,他驻留在了大门紧闭的第十九武馆处。
如果他没记错,自家刘蒙,最适合的就是第十九武馆的形意拳。
他踮起脚尖,从门口的玻璃处往其中看了又看。
最终什么也没看到。
但他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,继续向前走去。
很快到了第三十七号武馆门口。
看着那白底黑字的招牌,还有一看就是刚翻新的场地,他又再次点点头。
是和自己这么多年来想象的差不了太多。
最后,他走到了止伐路最末端的一面大鼓面前。
巨大的金属鼓面像是一个平静的湖泊,这么多年过去,这面鼓早已经成为了止伐路的地标性建筑,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,据传闻,这面鼓就是第三湖府的禁物。
当年长乐皇建立第三湖府之时便是将这面鼓带了回来,立在此处,命名为平戈鼓。
并写下“以武止伐,平息干戈”八个字。
这条路,也被叫作止伐路。
这是绝大多数人所知道的。
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,这面鼓,还有其他的用法。
老爷子回头看了看那露出白顶的房子,又回头看了看那街上的武馆。
而后站在鼓面之前,屏息凝神,双手垂落,气至丹田,宛若入定。
路过的人见到老爷子这般举动,只当是一位老者在驻足观赏第三湖府的标志性建筑。
唯有几名有所了解的武师,看出了端倪,站在一旁,静观其变。
可这一观,就是两个小时。
武师们走了又来,来了又走。
最后,事情传开了,说是平戈鼓之前,有位怪老头,一把年纪了,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。
有好事者觉得老爷子是个装神弄鬼的小丑,准备去将老爷子拉开,但快走到老爷子身边时,就震惊地发现自己的脚犹如陷入泥沼之中,套上千斤枷锁,抬腿困难,只能后退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