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7章 禅位
第457章 禅位 (第1/2页)永徽二十七年。
长安城,太极殿前的广场。
今日格外的热闹。
今日是李承乾禅位于太子李福的大典,也是大唐近二十年来最重要的权力交接。
李福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,站在丹陛之下。玄色衣料上,日月星辰、山龙华虫的绣纹在晨光中泛着暗金,却衬得他身姿愈发挺拔。
他看着台阶顶端的李承乾,这位执掌大唐二十年的帝王,今日没有穿龙袍,只着一身素色常服。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朕临御二十载,赖天地护佑,群臣辅佐,百姓同心,方使大唐国泰民安,四夷宾服。
然朕年逾五旬,身心俱疲,太子李福仁厚睿智,体恤百姓,深谙治国之道,已能承继大统。
今朕禅位于太子,自号‘逍遥公’,即日离京,游历天下。
布告天下,咸使闻知。”
李一的唱喏声在广场上响起,传入每个人的耳中。
这可能是他这一辈子,最后一次咏读圣旨了。
李承乾拿起案上的传国玉玺,走下丹陛,将玉玺放在了李福的手中。
“福儿,这江山,从此便交给你了。
记住,江山不是铁打的,是百姓的民心堆的。
守住民心,就是守住大唐。”
李福双手接过玉玺,躬身叩首道:
“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,不负大唐百姓,守好这江山,护好这家国!”
广场上爆发出震天的欢呼,百官齐齐躬身: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
逍遥公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
苏氏和程莺莺站在观礼台的角落,两女都在抹着眼泪。
禅位大典结束后,李承乾没有停留。
他换上轻便的布衣,与苏氏、程莺莺坐上马车,直奔洛阳港。
那里停着一艘早已打造好的巨船,名为“逍遥号”。
洛阳港的“逍遥号”如一头巨鲸卧在港湾。
船身长五十丈,宽十丈,分上下三层,底层是货舱和五千精锐的营房,中层是居住的舱室,顶层是观景台,船舷两侧还装有十二门火炮。
这是大唐最先进的造船工艺,能应对突发状况。
“陛下,哦不,逍遥公!”
程处默带着五千玄甲军赶来,这些士兵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,
“末将已清点好物资,粮草够三年之用,淡水有蒸馏装置,武器弹药充足。
您放心,末将定会护好您和两位夫人的安全!”
李承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:
“处墨,我都说了不必你跟着我,你在家陪家人多好。”
程处默摸着自己的后脑勺,笑着说道:
“俺在长安城早就憋疯了,好不容易能跟着您出去,怎么可能不跟呢?”
李承乾看着程处默的样子,直接就乐了。
随后他看向了士兵们说道:
“辛苦你们了。
此去不是征战,是游历,不必太过紧绷。
若遇异国百姓,需以礼相待,能用拳头就不要废话。”
“末将领命!”
苏氏将一个锦盒递给李福,里面是她亲手绣的《大唐山河图》。
“福儿,这图上标了各地的农桑要点,你若遇农事难题,可按图索骥。
照顾好自己,也照顾好武月。”
程莺莺则把随身的吐蕃弯刀塞给了李福。
“臭小子,要是有人敢欺负你,就用这刀砍回去!
你弟弟在安西,有事就让他回来,没人能欺负你!”
李福接过锦盒和弯刀,眼眶泛红的说道:
“爹,娘,你们在外也要保重。
长安有事,儿臣会立刻派人送信。”
“放心吧!”李承乾笑着挥挥手,牵着苏氏和程莺莺的手,踏上“逍遥号”的跳板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