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6章 冀东考察团的震撼
第316章 冀东考察团的震撼 (第1/2页)书房内的谈话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。
当何雨柱过来敲门提醒晚餐已经备好时,三人才从沉重的回忆与复杂的情绪中稍稍抽离。
老赵深吸一口气,用力拍了拍余则成的肩膀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
王翠萍抹了抹眼角,露出一个笑容:“走吧,老赵,尝尝柱子的手艺,他可是难得下厨。”
这个称呼是老赵自己要求的,人家夫妻俩早就不是内部人士了,还叫什么书记啊。
餐厅里,一张大圆桌上已经摆满了色香味俱全的菜肴,川鲁粤菜全都有,这可比中午的那个招待餐丰盛多了。
何大清还特意拿出两瓶好酒。
何家的几个二代——雨水、雨鑫,雨垚,还有王思毓也都回来了。
见了老赵齐声喊了句:“赵叔(伯伯)好!”
“诶,好好好,雨鑫、雨垚都是大小伙子了,雨水、思毓你们的婚礼我没参加上,真是遗憾啊!”
陈兰香则是对着何耀祖、何耀宗、何凝雪几人道:“这是你们赵爷爷,小时候都抱过你们的。”
“赵爷爷好!”
“好好好,耀宗和凝雪来的时候才这么大吧,一转眼都长大了。”老赵比了个婴儿的大小。
“是啊,赵家兄弟,时间过得真快啊!”
“真快。”老赵附和道。
“都上桌吧,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。”何雨柱一看介绍完了就道。
“对对,赶紧上桌,上桌。”何大清道。
推让一番,老赵坐到了何大清身旁,何雨柱开了瓶茅台,何耀祖赶忙过来接过酒瓶挨个给大人们满上。
“这第一杯酒,敬重逢!”何大清举杯道。
“敬重逢!”
“这第二杯酒,敬我们都越过越好!”第二杯是让老赵提的。
“这第三杯酒,敬不久后的再相逢!”第三杯是何雨柱,这个再相逢可不是光说老赵。
“来来来,吃菜,吃菜!!!”几杯酒下去,陈兰香赶紧让众人吃菜压压酒。
“柱子你这手艺,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啊!”老赵吃了一口菜道。
“也就你来了我们沾沾光,这小子好久都不下厨了。”老太太道。
“那我可真是荣幸啊!”老赵笑道。
席间气氛逐渐热络起来,大家聊着家常,避开了那些沉重的话题。
老赵很关心几个年轻人的工作,听到雨水在搞技术研发,雨鑫在打理公司,思毓做律师,不住地点头称赞。
又问了几个小辈的学习情况,老赵道:“柱子,你培养的好啊。”
“这可不是我的功劳,都是小满的功劳,他们平日里都是小满在管。”
“你娶了个贤内助啊!”
“这确实是!”
吃过了饭,本来还想留老赵住一晚,老赵坚决要走,说是有纪律,最后是何雨柱亲自送回去的,当然,开车的不是他而是何家的司机。
晚宴结束后,何雨柱开车送老赵回宾馆。
车上,老赵看着窗外的霓虹,开口道:“柱子,今天谢谢你了,让我解开了心里的那个系了几十年的疙瘩。”
“赵叔,您别埋怨我一直瞒着你们就好了。”何雨柱道。
“怎么会,你这么做是对的,现在我都不敢保证什么。”老赵道。
“那就当没遇到过吧,他们现在挺好的。”
“嗯。”
二人就此沉默,直到快到宾馆老赵才道:“柱子,虽然很扫兴,不过还是要说说正事,明天考察团的行程怎么安排?我们都听你调度。”
“上午我先带大家参观一下黄河实业的总部和旗下的厂子,下午去港口和地产项目看看。”
“我可是听说你的产业挺多,能看完?”
“一天肯定是看不完了,你们能待几天?”
“一个星期吧,这可是还有谈判的时间呢。。”
“足够了,感兴趣的你们就多看看,没有条件的看个大概就好了。”
“你这话说的,其实我们都感兴趣。”
“那就重点看能上马的项目。”
“好,就这么定了。”
“那我明天一早派车来接你们。”
“行,到了你的地头,听你的。”
第二天,何雨柱亲自陪同冀东考察团,开始了密集的参观考察行程。
黄河实业现代化的办公大楼、高效管理的生产线、繁忙有序的葵涌港码头、以及配套完善的屋邨项目,都让考察团成员们大开眼界,惊叹不已。
他们不仅看到了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实力,更看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效的运作模式。
主管工业的局长忍不住对老赵低声道:“赵书记,这水平可比国内至少要领先十年啊!”
“所以,我才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去上面求来这么个机会,也就是咱们那特殊,过些年求都求不来。”
“是啊,就算是上面批了,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去。”规划局的局长道。
“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,冀东未来一二十年行不行就靠这一次了。”
“是,赵书记。”
参观用了三天时间,就这冀东的人都没有参观够,可惜他们的时间有限。
第三天下午,考察团说要内部开个会讨论讨论,提前回去了,何雨柱也召集黄河的人开了个会。
第四天早晨,在黄河总部的会议室里,双方开始了第一轮会谈。
何雨柱让人在会议室挂上了一幅巨大的冀东地区地图。
这个细节考察团很满意,说明黄河很重视他们。
不过会谈开场双方寒暄过后,何雨柱并没有让冀东的人先发言,他自己站起身走到地图前先开了口。
何雨柱拿起指示棒,点向了地图上海岸线的一处道:“赵书记,各位冀东的领导,这几天我们的团队对冀东也做了一些了解,还问了一些冀东过来的老人(民国就过来的),我这里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,各位可以先听听。”
“你说!”老赵看着何雨柱点的那个点,眼睛一亮。
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地图上。
“这里,曹妃甸。离冀东最近的天然深水港,我想冀东要发展缺少了航运应该很难,虽然现在基础设施几乎为零,但它的条件优越,不淤不冻,是建设深水大港的绝佳选址。”
“继续!”会议室有了小声的讨论,老赵轻轻敲了敲桌子示意安静,对何雨柱道。
“我的初步构想是,如果可以,由黄河集团牵头,与冀东方面共同投资,分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深水港口。这不仅能服务于我们未来的工业项目,更能成为冀东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,拉动区域经济。”
说完何雨柱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,让考察团消化这个内容。
会议室内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。
建设大港?这个根本不在这次过来谈的范畴内啊。
更别说,那地方现在归柏各庄农场管,根本就不归地方。
就算是归了地方,好像也不是冀东管辖范围。
老赵听了身边规划局局长说的情况皱起了眉头。
何雨柱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未来这地方确实是冀东管辖,而且港口也建了,还有个大事就是首钢迁到了这里。
不过那都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,当然想要发展要做的不就是打破常规么。
十分钟后,老赵下面主管交通的局长开口了:“何先生,这个规划确实气势恢宏,但实际困难比你想象的还要多,而且投入将会是个天文数字,基于以后的我们双方的合作我要先提醒一下你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