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> 第118章 整个燕大无出其右【万更求订阅】

第118章 整个燕大无出其右【万更求订阅】

第118章 整个燕大无出其右【万更求订阅】 (第1/2页)

对燕大北斗导航项目全体成员来说,哪怕负责电离层延迟修正建模的第一小组,也知道开发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的困难程度,否则绝不会这么久都没有突破进展。
  
  以至于整个项目被海外媒体唱衰,不相信国内能研发出堪比GPS的定位系统。
  
  但现在他们却听到,徐铭表示已编写出算法程序。
  
  且还是独立完成。
  
  任谁突然面对这样一个消息,都会说不出话来,难以判断真实情况。
  
  脑海中纷纷浮现出问号。
  
  按理说徐铭作为总工程设计师孙稼栋院士,点名要求参与燕大北斗项目的人,纵使在信院才只有硕士研究生的学历缺乏经验,但在这种周例会上应该不会无的放矢。
  
  毕竟科研是非常严谨的事情,绝不允许任何马虎。
  
  更不要说信口开河。
  
  不过徐铭如今刚成数学界新星,又在国际数论会议上作为焦点被顶尖学者关注。
  
  明显是对理论数学更加擅长,和应用算法关系不大。
  
  会议室约摸沉默了快五秒钟的时间,最终姚伟泽率先按耐不住,主动开口接起徐铭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疑问。
  
  “徐师弟。”
  
  “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?”
  
  先是沉声询问句,紧随其后语气缓和苦口婆心。
  
  “师兄明白你想帮忙,想尽快解决北斗卫星导航的城市峡谷定位漂移问题。”
  
  “可这不是算法课后的习题作业,需要长时间细致的研究打磨才行,师弟既然在数论领域取得成绩,那更应该专注理论数学继续深耕。”
  
  他这这番话倒不是有意排挤,完全以自己的视角给师弟合理的建议。
  
  每个人学习的时间有限,同时去研究不同学科,必然会导致精力分散。
  
  眼下明知道理论数学是条金光大道,那怎么看都应该去专心研究才对。
  
  徐铭将姚师兄的话悉数听完,对此却并未在意。
  
  只能说天才之间亦有差距。
  
  普通人永远不知道,真正的天才会有多么妖孽,自然也就想象不到。
  
  然还没等他开口应声,旁边的郭昊强,却像是想到什么突然提出不同看法。
  
  “姚师兄。”
  
  “之前我们参加奥运场馆定位项目,徐师弟仅用一晚便编写出曲率补偿模型,成功解决掉鸟巢全钢结构的信号反射问题。”
  
  “他在编程算法的天赋,不比理论数学差。”
  
  那天晚上徐铭独自撰写曲率补偿模型,毫无疑问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  
  作为信院博士生,他首次被本科生打击到,心中只剩下挫败和无力感。
  
  “小徐的编程算法天赋确实不比数学差,当初也正是因为这点我才跑去数院挖的人。”许崇兴这时淡然出声对自己学生的话给予肯定。
  
  “许教授。”
  
  姚伟泽扭过头讲道:
  
  “关于那篇无线通信汇刊的论文,我也研究过,徐师弟确实很有算法天赋。”
  
  “但城市峡谷的卫星定位信号漂移,难度可要比鸟巢的钢结构反射高出太多了。”
  
  坐在主座位置的黄运良教授,把几人的话听完,最终目光落在徐铭身上。
  
  “编程算法与数学本就是相辅相成,天赋和能力没有什么差别高低。”
  
  表态这么一句,然后抛出新的话题。
  
  “既然小徐已开发出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,那就先和大家讲下整个解决思路。”
  
  “好的黄教授。”徐铭闻言点点头。
  
  话落。
  
  当即认真讲述起来。
  
  “城市峡谷中卫星信号经建筑物多次折射,从而导致接收机定位漂移。”
  
  “根据前期的测试数据,最大误差可达到五十米。”
  
  “在详细研究后,我想到了源自计算机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概念,尝试通过对这种不同路径信号产生的相位误差进行学习估计和补偿。”
  
  “依靠物理模型和深度学习,建立端到端学习框架。”
  
  “最终借助这种多径相位误差学习,能够对多径引起的测距误差进行补偿,从而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。”
  
  “对于这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,利用载波相位残差构建多路径地图库后,我想应能大幅度减少漂移,让北斗在城市峡谷中依旧保持定位精准。”
  
  徐铭虽然讲的很快,但内容却是十足干货,很快吸引在场所有人注意力。
  
  且神情都无比认真。
  
  如果说刚才大家都表示怀疑,不认为徐铭在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后,能够编写出多路径误差抑制算法。
  
  可现在却是哑口无言,根本找不到反驳理由。
  
  能够加入到燕大北斗导航项目,主要负责算法这块内容的开发编写。
  
  谁也不是半桶水晃荡。
  
  怎么可能听不出,徐铭这番话的含金量,在编程算法上确实有着很高水准。
  
  因此心里面不由萌生出一个大胆念头。
  
  难道徐铭真完成了误差抑制算法?
  
  姚伟泽更是心中大惊,整个人陷入思索状。
  
  消化徐铭所讲内容的同时,口中暗自重复低喃,仿佛有什么迷障被冲开。
  
  眼睛显得越来越亮。
  
  “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……学习……”
  
  大概十多秒的时间过去,他突然抬起视线,望向徐铭惊呼询问句。
  
  “徐师弟。”
  
  “你对深度学习概念也有研究?”
  
  深度学习概念最早源于三十多年前,在教育心理学领域被首次提出。
  
  直到前年才正式命名和突破。
  
  由海外团队提出深度信念网络及逐层训练方法,其论文发表在《科学》学术期刊杂志上。
  
  徐铭正是研究了这篇论文,才想到把深度学习概念应用到多路径误差抑制问题上面。
  
  编写出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,并借助参数直觉能力训练调试参数。
  
  面对姚伟泽的问题,他未作迟疑点头给出肯定回答。
  
  “先前研究过相关文献资料。”
  
  与此同时第二小组成员,脸上神情肉眼可见的变得激动兴奋起来。
  
  毕竟从现在的情况来看,关于多路径误差抑制,很有可能真的会出现突破。
  
  这对整个北斗卫星导航项目都是好事。
  
  许崇兴也满是意外之喜,本想着徐铭受邀去参加国际数论会议,眼看在国际数学界闯出名堂,只怕以后重心也会更加偏向理论数学。
  
  说不定两个学院联合培养方案,都要名存实亡。
  
  结果谁能想到,连七月份都没过完,徐铭就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。
  
  念头停留在这里,忙忍不住追问起来。
  
  “小徐。”
  
  “你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这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的?”
  
  “从上半年吧,过程中废除了几个方向,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回来才把参数调试好。”徐铭想了想如实回答。
  
  姚伟泽闻言失声道:“徐师弟不用考虑报告内容吗?”
  
  “多尺度解析筛法的动态优化,我早就有了想法直接进行报告就行。”
  
  伴随着徐铭的话音落下,大家再次张大嘴巴,表情完全怔住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  
  被全球数论领域顶尖专家认可,重新引起数论界各类猜想难题关注度的报告,在徐铭口中竟如此轻描淡写。
  
  不知道能让多少数论学者哭晕过去。
  
 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也太大了吧。
  
  已然不单是鸿沟。
  
  会议进行到这里,大家哪还按耐的住,只想赶紧看到这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。
  
  对此徐铭倒没有卖关子,当即便直接在会议室内演示起算法程序代码。
  
  以往为了避免影响大家的工作,周例会召开的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,可今天不知不觉就来到上午十点。
  
  好在包括黄运良个许崇兴两位教授在内,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欣喜之色。
  
  俨然对徐铭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非常看好。
  
  最终黄运良不再耽误时间,率先拍板决定立刻启动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,确保此算法的可靠性并进一步优化。
  
  “孙总设计师,已经问询过几次算法情况。”
  
  “眼下国际舆论对我们不利,确实不能再耽误,从今天开始便着手验证。”
  
  “争取尽快能向上面汇报好消息。”
  
  “让海外媒体知道,咱们北斗导航系统是靠谱的。”
  
  国内选择搭建自家的卫星定位系统,毫无疑问要和全球知名的GPS分庭抗礼。
  
  除满足自身需求外,还关系到海外其他国家的订单。
  
  自然要展现出北斗导航的优势,让海外媒体找不到借口抹黑诋毁。
  
  大家把黄教授的话全部听完,心里不由涌现出斗志昂扬的情绪,没任何停顿便斩钉截铁给出保证。
  
  “我们一定用最短时间完成任务。”
  
  就这样。
  
  接下来的时间,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位教授,亲自带领第二小组进入仿真暗室展开验证。
  
  ……
  
  根据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,首先便是在理科楼搭建出北斗信号模拟暗室,能够生成城市峡谷和电离层爆场景。
  
  徐铭作为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开发者,同样担任起测试验证任务。
  
  尽管他对自己的算法充满信心,但实际验证究竟能达到一个怎么样的数据,却暂时还属于未知数,要说没有半点好奇心那绝对是假的。
  
  “开始构建数字孪生场景……”
  
  “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的3D激光点云,成功转化为电磁模型。”
  
  “注入动态干扰,模拟黄浦江波浪,反射信号时延抖动±50ns。”
  
  ……
  
  北斗算法实验室仿真暗室,黄运良有条不紊,下达着各项指令。
  
  作为主要执行者的姚伟泽等人,则集中注意力操作。
  
  至于站在决策控制层屏幕前的徐铭,目光却暂时投在周围的环境中。
  
  眼中流露出感兴趣之色。
  
  他还是头一回来这里,经过许崇兴的介绍,才算有相对了解的认知。
  
  整个仿真平台,包括全链路数字孪生+硬件在环。
  
  通过四层递进测试,逼近真实太空和城市环境,由空间星座模拟器和城市环境模拟器,以及电离层干扰模拟器与终端运动模拟器。
  
  随着数字孪生城市场景生成完毕,进入到信号物理仿真阶段。
  
  依靠直射信号与反射信号在暗室中迭加,通过公式生成干扰。
  
  其中时延由机械臂控制反射板位置动态调整。
  
  待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,黄运良才扭头把目光看向旁边的徐铭下达指令。
  
  “开始吧小徐,接入你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,进行算法实时对抗。”
  
  “好的黄教授。”徐铭点头回答。
  
  下秒立刻着手操作,将算法接入进行动态纠偏。
  
  值得一提的是,燕大卫星导航算法仿真实验室,不仅是技术验证。
  
  更是导航算法的极限训练场。
  
  通过十二万组苛刻场景测试,最大程度确定算法的表现效果。
  
  甚至总装部前来评估后,认为此仿真实验室,能够将北斗测试周期缩短数倍。
  
  大幅度节省经费。
  
  为此学界曾流传一句话,燕京大学的卫星算法暗室不是实验室,而是国产导航武器的淬火炉。
  
  “整个流程为12个小时的压力测试,具体数据如何要等晚上才能知晓。”
  
  “怎么样?”
  
  “对你的算法有没有信心?”
  
  黄运良见到算法测试步入正轨,暂时松了口气,脸上堆出笑容和徐铭搭话。
  
  徐铭把这句话听进耳中,暂时停下手上动作,抬头沉声回应句。
  
  “应该没问题。”
  
  “如果你的算法能征服仿真实验,等真到了城市实测那便是它的阅兵场。”许崇兴这时也没沉默跟在两人后面特意补充上一句。
  
  徐铭知道燕大的四级验证机制,除仿真实验室的十二个小时压力测试外,还包括野外实地测试,以及在轨卫星数据对此和通过国内卫星导航定位检测中心认证。
  
  不过以仿真实验室的测试强度和复杂,只要得出的定位精度数据达标。
  
  基本便足以确定算法可行。
  
  另外三级验证也就和走个过场差不多。
  
  之后的时间,大家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,全程紧盯着实验室内各项设备数据。
  
  确保测试结果准确。
  
  转眼来到晚上。
  
  在经历了十二个小时的压力测试后,众人此刻都难掩激动和兴奋。
  
  迫切想知道最终的数据。
  
  “各项数值如何?”
  
  黄运良目光牢牢盯着姚伟泽,待其拿起打印出的测试结果报告后,立刻就脱口放声追问起来。
  
  闻言姚伟泽自是不敢有任何迟疑,忙垂下目光认真查看上面的数值。
  
  并直接大声朗诵出来。
  
  “静态定位精度,水平0.21米,高程0.85米。”
  
  “动态定位精度,水平0.65米,高程1.26米。”
  
  “首次定位时候38秒。”
  
  “多路径抑制比20.3dB。”
  
  “信号遮挡率达到百分之九十时,定位精度仍保持在0.8米左右。”
  
  姚伟泽依次念着这些数值,到后面声音都忍不住开始有些颤抖。
  
  情绪完全被激动和振奋所包裹。
  
  作为第二小组名义上组长,他们可不是首次进行卫星定位仿真模拟验证。
  
  但之前所得到的数据,全部都只能用四个字形容。
  
  惨不忍睹。
  
  静态水平定位精度直接五米开外。
  
  现在面对这样的数据,心情怎么可能不会好。
  
  甚至不单单是他,黄运良和许崇兴两人,都不免被这个数据吓了跳。
  
  “我勒个乖乖,这个数据可是已经超过,GPS对外公布的定位精度。”
  
  “好啊。”
  
  “小徐的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堪称完美。”
  
  黄运良深吸一口气,在给出很高的一句评价后,立刻把视线聚焦在徐铭身上。
  
  “简直不可思议。”
  
  “你竟能把算法优化到这种程度,若换做第二小组全体成员去做这件事,恐怕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。”
  
  他听完徐铭对算法的讲解后,确实产生了信心,认为结合深度学习概念非常可行。
  
  可万万没想到,测试出来的定位精度数据,竟高的令人感到心惊。
  
  要知道能优化到这种程度的算法,需不断调试相关参数多次运行实验才行。
  
  结果徐铭却做到了。
  
  徐铭面对这样的测试结果,虽早有所准备,心里也不免为此高兴。
  
  至于面对黄运良教授的询问,他想了想开口回答。
  
  “我是根据海量的数据,快速判断出参数产生微小变化对整个算法性能的潜在影响方向,从而对参数进行相应的调试优化。”
  
  “多径相位误差学习算法能有这种效果,也同样超出我的预计。”
  
  “看来你对数值较为敏感,确实适合编写算法。”黄运良点点头若有所思。
  
  话音才刚刚落下,随即又同许崇兴交流起来。
  
  “老许。”
  
  “你的眼光确实不错,怪不得连孙总设计师都要主动让小徐加入项目。”
  
  “这个数院的墙角挖的好啊。”
  
  “徐铭的天赋比较全面,整个燕大都无出其右。”许崇兴笑容满面毫不吝啬自己的称赞。
  
  黄运良则摇头补充。
  
  “别说是燕大了,全国只怕都找不到第二个。”
  
  他这话可半点毛病没有,单拿徐铭在数论领域做出的贡献都找不到能比的,更何况还在卫星定位编程算法上有如此恐怖的天赋。
  
  加上刚到二十的年轻岁数,放眼同龄人根本找不到能够相比的人。
  
  待喜悦氛围在实验室不断蔓延,大家也没忘记正事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