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> 第131章 见杨老,首次诺奖级成果【万更求订阅】

第131章 见杨老,首次诺奖级成果【万更求订阅】

第131章 见杨老,首次诺奖级成果【万更求订阅】 (第1/2页)

“你们来看论文的这节,我觉得很有意思,作者通过构造基于德拉姆复形的L上同调,来证明在完备凯勒流形上相应上同调群是有限维。”
  
  燕大数院理教楼,其中一间讨论室内。
  
  午后柔和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,落在写满了复杂数学公式的白板上。
  
  旁边桌子表面散落着不少草稿纸。
  
  大家研究着一篇,关于复流形上分析不变量与拓扑不变量关系的论文。
  
  吕昂率先抛出论点。
  
  话音刚落下,便听有人开口跟着深入分析。
  
  “证明的核心是用了L估计和椭圆算子理论,它强烈依赖于流形上的黎曼度量。”
  
  徐铭被吕昂喊过来参加这场讨论会,刚开始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,脑海中仍在思考孪生素数猜想,借助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大脑中推导后续步骤。
  
  但听着大家给出论点,下意识投去目光后,思维却不由得活跃起来。
  
  忍不住去思考论文中的问题。
  
  论文主要涉及到的,正是微分几何中德拉姆上同调。
  
  所谓德拉姆上同调定理,是连接局部微分计算与全局拓扑结构的伟大桥梁,由著名数学家德拉姆提出。
  
  其核心思想是流形上微分形式的积分不变量,可以揭示该流形拓扑空间的‘孔洞’信息。
  
  可以说德拉姆上同调,提供了一套强大微分工具来研究拓扑问题。
  
  被称作现代微分几何和拓扑学的基石,是一个非常深刻和优美的定理。
  
  从某方面来说,徐铭创造的多尺度解析筛法,是为研究数论问题提供强大工具。
  
  但正如多尺度解析筛法存在优化空间,在徐铭看来德拉姆上同调同样有着局限性,略作思索后终于不再沉默主动参与到讨论中。
  
  “这篇论文作者的证明,技术上确实无懈可击,不过同时它也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。”
  
  “或者说是德拉姆上同调理论本身的局限性。”
  
  “局限性?”吕昂和杜翰文等人集体扭头望向徐铭。
  
  “是的。”
  
  徐铭点点头确认。
  
  接着迈步走到白板前,拿起旁边黑色马克笔,边画示意图边进行讲解。
  
  “德拉姆上同调理论从诞生之初,就与一个特定的光滑牢牢绑定,无论是闭形式还是恰当形式,它们的存在严重依赖于流形C∞是光滑的。”
  
  “但如果给定一个拓扑空间,我们用它上面的微分形式去刻画它,在奇点出现时就会崩溃。”
  
  “你是说……像代数簇?”杜翰文作出副思索状。
  
  “没错。”
  
  “我们面对的许多对象,比如复代数簇,它们并不是光滑流形。”
  
  “而是带有奇点。”
  
  徐铭讲到这里短暂停了数秒,留给其他人消化时间又继续沉声往下讲。
  
  “这篇论文的全部结论,都建立在流形是光滑的完美假设之上,但如果我们推广到更一般的代数簇上,德拉姆上同调这个理论就不够用了。”
  
  “它无法直接处理奇点。”
  
  “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工具,不依赖光滑结构甚至能包容奇点的上同调,这也是许多著名数学家为什么要努力发展上同调。”
  
  “它们才是通往代数几何深处的桥梁。”
  
  伴随徐铭的话音落下,讨论室内顿时陷入沉默,大家仍在认真思考。
  
  约摸过去将近半分钟的时间,吕昂把目光从白板上的示意图上收回目光。
  
  再次看向徐铭时,略显感慨。
  
  “如果真能构建出这样的强大工具,那么关于代数簇的深刻猜想说不定会取得进展。”
  
  而这句话也再次成功打开大家的话匣子,下秒便听杜翰文接过话茬附和。
  
  “可惜徐师弟主要研究的方向是数论,不然我相信师弟肯定能做到。”
  
  “这话没啥毛病。”
  
  “徐铭的天赋其他人确实比不上。”另外两位院里的博士生纷纷跟在后面应声。
  
  把大家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徐铭虽将德拉姆上同调的局限性记在心里,却并无要深入研究的打算,毕竟眼下他的重心还是在数论上面。
  
  优先摘取下数论皇冠上的,这颗孪生素数猜想明珠。
  
  当大家对这篇论文讨论到这里,正要继续下去,却被从讨论教室房门外面传来的敲门声打断。
  
  没等大家都反应过来,距离房门最近的杜翰文,已经迈步走过去。
  
  且不忘询问一句。
  
  “有事吗?”
  
  和本科那种上课的形式不同,博士生讨论论文,沉浸其中的话连续几个小时都很正常。
  
  为避免被外面的人打扰,自然会关紧房门。
  
  不过当杜翰文拉开门看到对方身影,则是被吓了一跳感到非常意外。
  
  差不多愣住两秒,才算回过神来,连忙打起招呼。
  
  “咦……是唐教授。”
  
  是的。
  
  此刻站在讨论教室外面的,正是唐亚愚。
  
  杜翰文先前作为相场模型课题成员,也参与了对量子材料参数的预测任务中,对物院的唐亚愚教授自不陌生。
  
  只不过对方主动来到数院理教楼,要说是找自家导师张鲁平那没什么问题。
  
  关键讨论教室内可就只有学生在。
  
  “唐教授,您快进来坐。”杜翰文再次热情招呼道。
  
  然唐亚愚虽面露和蔼笑容,却是摆了摆手,简单表明自己的来意。
  
  “就不打扰你们了,我过来找徐铭有点事。”
  
  与此同时。
  
  徐铭注意到情况,已然迈步走了过来,脸上现出几分疑惑之色。
  
  他刚来讨论教室的路上,便接到唐亚愚教授亲自打过来的电话。
  
  本以为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,结果对方只询问两句便匆忙挂断,这使得他就没有太放在心上,没成想唐教授居然直接找来了这里。
  
  意识到可能真有特殊状况,徐铭也没耽搁,近前后当即主动询问一句。
  
  “唐教授。”
  
  “是有事情找我吗?”
  
  “好事。”
  
  唐亚愚脸上喜色更盛解释道:“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。”
  
  “咱们的实验结果论文,已经被科学期刊接受,并且于今天发布科学短讯。”
  
  “向物理界宣布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成功观测。”
  
  伴随唐亚愚的话音落下,反应最大的无疑是吕昂和杜翰文他们两个人。
  
  作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相场模型这块参与者,虽属于凑热闹没有做出多少贡献,却也早就知道相场模型预测出的材料参数取得极大成功。
  
  眼下听到实验结果成功发表在科学顶刊上,心里面肯定也会感到非常惊喜。
  
  几乎还没等徐铭有所反应,便忍不住接话。
  
  “顶刊的审稿效率居然这么高吗?”
  
  “等下要去看看新闻。”
  
  反观徐铭对此神情显得有些疑惑,按理说成功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,这种诺奖级别凝聚态物理进展,论文被科学顶刊杂志接受的概率百分之百。
  
  根本不可能存在其它选项。
  
  所以对于论文发表的喜悦不应该那么大,特别是先前电话中完全能直接说出这事。
  
  未曾想唐亚愚教授还要专门跑一趟。
  
  念头停留在这里,他也不再耽搁时间,忙开口回应唐亚愚说的话。
  
  “唐教授您电话里说一声就行,怎么好意思劳烦你亲自来数院告诉我。”
  
  “不妨事。”唐亚愚抬抬手。
  
  “其实我过来,除告诉你这个好消息,还有另外一件小事情让你帮忙。”
  
  “唐教授请说。”徐铭神色郑重回答。
  
  “箐华高等研究中心的杨老,知道你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上的贡献后,对你很感兴趣想要见见你。”
  
  “现在有时间的话,就跟我一起去箐华大学。”
  
  如果说刚才的好消息因早有预料,并不会表现的太过惊喜意外,那么听到这句话则顿时情绪猛地激动,没想到自己参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,仅靠假期中构建出的相场模型控制方程,竟能引起杨老的关注甚至还要见自己。
  
  对方作为理论物理领域全球顶尖专家,早在五十多年前便获得诺贝尔奖。
  
  主要从事统计力学,对称原理和粒子物理研究。
  
  所提出的杨-巴克斯特方程,开辟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新方向。
  
  数年前回国进入箐华大学,建立起箐华高等研究院被公认为科学巨擎。
  
  面对这样的机会,徐铭自然没啥好说的,没有任何犹豫便给出斩钉截铁的回答。
  
  “我现在就和您过去。”
  
  他讲出这句话,接着不忘回头看向吕昂等人,开口又和他们打了声招呼。
  
  “吕师兄,那我就先离开了。”
  
  而此刻讨论教室内的吕昂等人,则早就完全怔住。
  
  都被这个消息惊得不轻。
  
  虽说哪怕是燕京大学的学生,想在箐华园见到杨老也并非什么难事,有机会甚至还能去听到公开课,但这可和主动提出想要见徐铭完全不同。
  
  后者的待遇是无法想象的,代表对其实力的认可。
  
  吕昂直到听见徐铭这句话,才算是清醒过来,连忙语气有些磕巴的回应。
  
  “啊……好的,徐师弟你先去忙。”
  
  “千万别让杨老久等。”
  
  接下来的时间,徐铭便跟着唐亚愚离开,径直前往附近的箐华大学。
  
  很快当讨论教室内,只剩下吕昂和杜翰文,以及另外院里两人时,大家仍沉浸在刚才氛围中,互相对视一眼面面相觑目光复杂。
  
  最终还是其中一位身材中等的男生,忍不住率先开口向对面的吕昂询问。
  
  “我记得徐铭不是主要研究数论吗,好像还自主申请了相关的博士课题,怎么突然参与了物理院的项目?”
  
  “还发表上一篇科学顶刊论文,被杨老邀请见面……”
  
  迎上两人倍感疑惑的眼神,吕昂倒也没卖关子,稍微组织下语言便放声解释。
  
  “年前物院方面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上,遇到点瓶颈来找我们导师合作帮忙,我们也没想到徐师弟对凝聚态物理有很深研究,最终帮物院解决了这项问题。”
  
  两人把这句话听进耳中,顿时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。
  
  “嘶~”
  
  “这还是正常人类吗?”
  
  “在数论分支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果就算了,居然对物理的研究也达到了顶刊水平。”
  
  “当真是连背影都看不到啊!”
  
  发自内心刚感慨几句,突然又想到什么,下秒又抬起视线看向吕昂追问。
  
  “对了吕昂,你们的宿舍在同个楼层,是不是徐师弟每天晚上都不睡觉啊?”
  
  “我觉得有这个可能,否则同时研究物理和数学,且每个学科都达到那么高的学术水平,光白天学习那点时间我怎么看都认为根本不够用。”另外一位男生跟在后面附和。
  
  “这我可不清楚。”
  
  吕昂闻言摇了摇头,无法给出准确回答。
  
  倒是旁边的杜翰文想起些东西,接过话茬补充了句。
  
  “听刘师弟之前讲,徐铭身体素质也天赋出众,每天最少都要学习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。”
  
  “只有这样才能同时研究数学和物理吧。”
  
  同院的两位数学博士,听到杜翰文的话佩服不已。
  
  忍不住连连感叹。
  
  “比不过,根本比不过啊!”
  
  几人在讨论教室内,针对徐铭的事交流到这里,显然已经没有继续研究论文的欲望。
  
  随即只见吕昂迈步朝桌子上的笔记本走去,并自顾自轻声念叨上一句。
  
  “还是先看看国内的新闻吧,咱们这次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估计物理学界会很热闹。”
  
  “对啊,都忘记这个了。”杜翰文回过神失声喊道。
  
  说着忙跟上去。
  
  而剩下的那两个人自然合群,纷纷围到笔记本电脑旁边查看起网上的新闻。
  
  差不多过去将近小半个小时。
  
  大家这才挺起身体,脸上表情浮现出一抹古怪。
  
  无论国内报纸媒体的报道,还是社区论坛讨论,他们都大致浏览了一遍,没想到提到最多的话题,竟是关于徐铭要放弃理论数学的内容。
  
  这让他们几个也颇为懵逼。
  
  毕竟就半个多小时前,徐铭还在分析论文,指出德拉姆上同调理论的局限。
  
  怎么看都不像是要放弃研究数学的样子。
  
  怔住好一会儿,杜翰文率先开口,重新打开话匣子。
  
  “你们说徐铭真会放弃理论数学,改去研究凝聚态物理学理论吗?”
  
  “不大可能吧,反正我没看出迹象。”吕昂摇了摇头。
  
  他们都是数院的在读博士生,又和徐铭相处,从情感来说肯定希望徐铭能继续在理论数学研究,将来若真能拿到菲尔兹奖打破国内零记录,作为数学人脸上都有光。
  
  然另外两人却给出了不同看法。
  
  “我记得徐师弟参加国际数论会议回来,自主申请完数论相关博士课题,后面到现在一直没新的进展消息。”
  
  “说不定这一年真在研究凝聚态物理知识。”
  
  “倒是有这个可能,徐师弟或许给自己定的阶段目标还是太大了。”
  
  在大家的视角中,徐铭构建出多尺度解析筛法,成功引起数论界的轰动在学界崭露头角,按理说应该持续对筛法进行优化深入研究。
  
  但在参加完国际数论会议后,却被媒体报道,要和陶哲轩进行学术竞赛。
  
  看谁能先在孪生素数猜想上取得进展。
  
  面对这种数论领域的经典猜想,被巨大难度打击到转投物理学怀抱倒也属于正常。
  
  几句话交流下来,整个讨论教室内的氛围,逐渐被压抑气息所笼罩。
  
  大家情绪受到影响,显得有些低落。
  
  然而就在这时,只见又有三道熟悉的身影,出现在讨论教室的门口。
  
  下秒更是直接放声喊人。
  
  “徐铭在这里吗?”
  
  吕昂和杜翰文听到这无比熟悉的声音,整个人顿时就是一个激灵,几乎条件反射般迅速扭头向门口望去。
  
  看到自家导师,和院里郑以中教授,以及燕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田纲院士共同出现,连忙小跑过去如实回应。
  
  “导师好。”
  
  “田院士好。”
  
  ……
  
  “徐师弟刚才被物院的唐教授喊走了,说是箐华杨老想要和徐师弟见面。”
  
  “去箐华见杨老?”张鲁平失声重复道。
  
  话落回头看向田纲问道:“田院士,现在怎么办?”
  
  那天他从唐亚愚办公室回来,第二天便去了镜春园国际数学研究中心,向田院士说明了自己的担忧,生怕徐铭会投入物理学的怀抱成为数学界损失。
  
  然和他的担心不同,田纲却对徐铭充满信心。
  
  并不认为徐铭会放弃理论数学。
  
  于是便没有采取行动。
  
  毕竟偶尔研究些物理文献资料,倒也属于正常,作为导师不能要求禁止。
  
  结果没有想到,科学期刊那边如此效率,仅才过去几天便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短讯。
  
  犹如一颗重磅炸弹,彻底点燃物理学界。
  
  关键国内很多人都对此展开了讨论,纷纷猜测起徐铭今后的研究方向。
  
  在这种情况下,难免会真的担心,徐铭要研究物理。
  
  所以他们几人便想找徐铭询问清楚真实想法。
  
  结果没想到人竟去了箐华杨老那边。
  
  田纲此刻也有些确定不了,他先前带领徐铭前往波恩大学参加国际数论会议,能够感受到徐铭对数学的热爱。
  
  尤其上台对多尺度解析筛法报告时,那种展露出来的自信和胸有成竹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