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3章 借不到钱的皇帝
第443章 借不到钱的皇帝 (第2/2页)朱元璋的身体微微颤抖起来,不是害怕,而是极致的愤怒。他猛地站起身,指着天幕,声音因为极度震怒而显得有些嘶哑:“看看!都给咱看看!这就是咱大明的官!这就是咱的好后辈们用的好臣子!”
他的目光如同冰冷的刀子,扫过殿下的文武百官,让所有人都不寒而栗:“国库空空如也,连皇帝都得拉下脸来求捐!他们呢?他们的地窖里、夹墙里,藏着七八千万两!七八千万两啊!能养多少军队?能打多少仗?能救多少百姓?能……能保住咱的大明江山啊!”
巨大的数字对比,带来的冲击是无与伦比的。奉天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,只剩下朱元璋粗重的喘息声。
“为什么……”良久,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,充满了痛苦和不解,“为什么皇帝没钱,而这些蛀虫,富可敌国?是谁?是谁把本该流入国库的钱,塞进了他们自己的腰包?!”
这个问题,如同重锤,敲在每个人心上。
李善长深吸一口气,上前一步,沉痛地说道:“陛下,天幕已然点明关键——‘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——税收制度出现了严重的漏洞和弊端。’”
他继续分析,语气沉重:“臣推测,后世税收,必有诸多盘剥巧立之名目。或是士绅优免过滥,致使税赋尽压于小民之身,而小民破产,税基崩坏;或是胥吏上下其手,火耗、羡余之类层层加码,中饱私囊;再或是……或是朝廷征缴不力,甚至……官官相护,将国税视为私产,共同瓜分!”
“正是由于税收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,才使得大量本应归入国库的钱财流入了私人的腰包,从而导致国家财政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。”徐达接着李善长的话,引用了天幕的结语,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打在未来的大明脸上。
朱标此刻已是面色惨白,他颤声道:“如此说来,非是天亡大明,实是人亡之!是这溃烂的税制,是这数不尽的贪官,活活拖垮了江山!”
朱元璋缓缓坐回龙椅,整个人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,但眼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更加炽烈。他不再咆哮,声音低沉却带着可怕的决心:
“咱以前,只知道贪官该死。现在咱知道了,贪官为什么能贪!是制度给了他们空子!是规矩坏了!”
他猛地抬头,目光如炬,扫视群臣:“都给咱听好了!从今日起,给咱往死里查!查税制!查粮册!查所有可能被钻的空子!咱要把这税收的每一个环节,都钉得死死的!”
“咱不管二百年后怎么样,在咱洪武朝,在咱眼皮子底下,谁敢把该进国库的钱往自己怀里揣……”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彻骨,带着毫不掩饰的杀意,“咱就把他全家,不,九族的皮都扒下来,填到国库里去!”
皇帝的怒吼在奉天殿中回荡,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愤怒和决绝。他没能力去拯救二百多年后的财政崩溃,但他决心,在自己的时代,就斩断所有伸向国库的黑手,哪怕为此再造一套更严酷、更无情的制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