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我内心更倾向于贺强在吹牛逼
第267章 我内心更倾向于贺强在吹牛逼 (第1/2页)雷宏逸是做食品加工的,只不过不是在自己老家。
他十几岁就出去打拼,积攒一定的底蕴之后,就自己在沿海城市开了个食品加工厂。
在时代红利的加持下,他最多的时候一年净利润能有两千万,每年都能卖出去上亿的货。
但是,在电商的冲击下,他不太懂电商运营,自家的产品逐渐没了竞争力,传统渠道也开始逐步萎缩,经过四五年后,他果断关停了加工厂,抽身撤退。
事实证明,他撤退的非常及时,一旦继续折腾下去,他指不定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给搭进去。
这种重资产,重营销的行业,一旦进入恶性循环,就别想脱身了。
从此,他对实体行业就失去了兴趣,回到老家之后,因为有大几千万的身价,逐渐接触到了老家的一些圈子,最终在别人的撮合下,投资了新诚资本。
虽然新诚资本没做出过什么特别优秀的成绩,不过他对于金融行业特别有兴趣,奈何不是他擅长的东西,投了钱也只能看着。
之前新诚资本举牌天水鸭业,他是最反对的,毕竟他淋过雨,知道淋雨的滋味不好受。
天水鸭业那个破玩意,丢在地上他都不带多看一眼的。
结果,贺强竟然花了两三个亿进去……
当时他真想撤资走人算了,亏大几百万他也认了。
只是……事情反转的太快了,前前后后连一个月都不到,贺强就带着他们赚了一波大的。
一个月的时间,真的太短了,短到他想要走流程,都还没彻底下定决心。
贺强搭上了天锦资本这条线,不仅自己赚的盆满钵满,短短几天顺带着还把新诚资本给带起飞了。
在离场之后,参与天锦资本的持仓,新诚资本那边,总共获利三个亿,弥补了之前举牌天水鸭业的损失。
与此同时,还给他们这些股东赚了两个亿。
这可都是股东的,跟别的投资人LP没关系。
新诚资本里面的资金,股东仅仅占据了40%左右,剩下的60%,都是附近县城,附近几个市的一些中产投的。
对于新诚资本的股东来说,这一次属于赚了双份的钱,一下子让他们的资产翻倍了。
雷宏逸原本就六千多万的身价,但是经过这一轮,他正式破亿了。
当然,没有把新诚资本持有的天水鸭业股权算进去,在他看来那东西一文不值,只是贺强用来认识林浪的敲门砖。
他很希望这样的机会再来一次,到时候他宁愿把房产,车子珠宝首饰全部抵押掉,也要全仓梭哈进去。
上次没能全仓,他后悔了好几天,每每想起来,都忍不住想拍大腿。
太谨慎了!才赚了四千多万。
但凡他狠心一点,把老婆手里的六百多万拿过来,再把市区的两套别墅,两套大平层抵押掉,还有家里三辆车……
还可以去拉一点杠杆……
错过的机会,终究是错过了。
但是因为这件事,新诚资本的股东之间,关系好了很多。
以前分成好几个小团体,两个团体之间,彼此根本就不怎么联系。
但现在,大家没事就出来聚会。
最少的身价也涨了一千多万,赚钱这种事,就是能让人身心愉悦。
而他们,经历这件事后,也算是打破了隔阂,现在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那就是见到林浪,颜理。
他们基本上都属于市里背景不强的,而在市里面光有点小钱是不够的,出来混最重要的是背景,人脉,实力都只配排在第三。
他们中,有被时代抛弃的,比如雷宏逸自己,跟不上时代了。
也有发展遇到瓶颈的,比如有一个做珠宝生意的女人。
还有做服装的,做玩具的等等等等……
绝大部分都在外地打拼,遇到了瓶颈,上也上不去,也不敢下来,人生都迷茫了,想要从别的地方找到破局的办法。
没人脉,他们的上限就是固定的。
没背景,他们就是最先被抛弃的棋子。
比如有个做化工厂的,早些年很赚钱,结果说查封就给查封了。
而别人依旧按照他们的模式继续在干。
虽然境遇各有不同,但共鸣是一致的。
他们在这个社会中迷茫了,找不到以后要走的路。
他们都是敢于去拼搏的人,不然也不会有现在。
可问题是,他们连拼搏的方向都没了。坐吃山空?也不是他们的性格。
昨天晚上,贺强专门找到了他,说是让他来一趟天水县。
当时他问了一句什么事,贺强说是过来见见林浪。
他当时惊了。
就好像是古代嫔妃在后宫等了许久,终于被皇上翻牌子的那种心情。
而且他在群里问了几个人之后,发现别人并没有接到邀请。
他一夜都没睡好,一大早就从市里开车到了天水县,找到贺强之后,一直等到下午两点多,才在天水大厦见到了林浪。
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家伙,说话很和气,主要就是询问了一些关于食品加工相关的内容。
这可是他的老本行,对他来说简直是太容易了。
食品加工是一个看上去没啥门槛,实际上门槛很高的行业。
首先要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原材料渠道。
不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几年时间,根本就掌握不了那些原材料的渠道有哪些。
总不能去网上找个店铺做批发,那样的成本高到吓人不说,质量还不一定有保障。
但凡是带着品牌出来卖的,价格都堪比成品了,任何食品加工厂都没办法用那样的货,加工出来的成品,要比行业内的平均成本高出三成。
这特么还怎么能卖出去?
而他,作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老油条,毫无疑问肯定是懂这些的。
无论是什么样的原材料,他都有相关的渠道不说,性价比还非常高。
要是没点性价比,他十年前就干不下去了。
毕竟国内可不止是最近几年才卷起来的,十年前就已经很卷了,尤其是那种技术没门槛的。
恰好,食品加工的技术,就属于这一类。
以前有人力,稍微培训一下,加上一些模具,轻松可以应对。
而现在,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,基本上只需要处理好原材料,往里面一放,成品就出来了。
这有个屁的门槛啊,是个人都能做。
但是,想要做出规模,除了原材料成本要控制好之外,还有一个就是管理制度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