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邓阳:我去打王嘉胤?
第111章 邓阳:我去打王嘉胤? (第1/2页)这堂课一直讲到深夜,众人久久不愿散去。
一群人围着江瀚问东问西,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。
唯独只有邓阳一人,他只觉得如芒在背,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。
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泛白,江瀚讲得也是口干舌燥,终于大手一挥,示意众人各自散去。
邓阳这才如蒙大赦,几乎是连滚爬带地第一个冲出了大帐。
带上了还在外面不明所以的亲兵,一溜烟地跑回了窟龙关。
“他娘的!打死老子也不来石楼山这贼窝了!”
邓阳一边跑,一边在心里发着誓,
“再多来几次,老子可就真成反贼了!到时候黄泥巴掉裤裆,不是屎也是屎。”
他回到自己房间,卸掉甲胄,一头栽倒在床上。
他现在只想赶紧睡上一觉,把昨晚听到的东西统统忘掉。
可事与愿违,邓阳的屁股还没把床板焐热呢,外面就传来了亲兵急促的拍门声:
“将军!将军!大事不好了!”
邓阳本就心烦意乱,此刻又被吵醒,顿时一股邪火直冲脑门。
他猛地坐起身,朝着门外怒吼道:
“吵什么吵?!奔丧呢?!不知道老子在补觉吗?”
门外的亲兵喘着粗气,急切道:
“按察使司衙门派人来了,说是要巡视军务!”
按察使司?!巡视军务?!
听到这几个字,邓阳如遭雷击,瞬间没了睡意。
他猛地跳下床,连鞋袜都顾不上穿,光脚冲到门边,一把拉开了房门。
“谁来了?!巡视什么军务?!”
邓阳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,厉声问道。
那亲兵急得直跺脚:
“是兵备道衙门里来的人,说是奉了许道台的钧令,前来检阅咱们窟龙关的兵马!”
“人已经到大堂了,将军您快去吧!”
邓阳听罢,不敢有丝毫耽搁,转身冲回屋内,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鞋袜,也顾不上梳洗,急匆匆地就往大堂赶去。
一路上,他心跳如擂鼓,脑子里乱成一团,这穷乡僻壤的,怎么会有人跑来巡视军务?
难不成是他谎报军功的事情露馅了?
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邓阳赶到了军堡的大堂里。
只见堂内坐着一个身穿青色官袍、面容精瘦的中年人,正慢条斯理地喝着茶。
邓阳连忙上前,抱拳跪地行礼:
“末将窟龙关守备邓阳,参见上官。”
“不知上官尊姓大名?驾临鄙处,有何吩咐?”
那人见邓阳进来,放下茶杯,对着邓阳点了点头,脸上带着一抹微笑:
“邓将军不必多礼。”
“在下侯彬,现任本省兵备道参议。”
“此行是是奉了许道台指派,前来窟龙关巡视一二。”
邓阳一听顿时明白了,这他娘的是省里来人了啊。
明代地方设有三司,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、提刑按察使司、都指挥使司。
三司分管民政财务,司法监察以及军务守备,长官又称藩台、臬台、指挥使。
其中都指挥使司由于各种原因,在明末逐渐的职能已经大大削弱,几乎成了摆设。
其权利逐渐转移到了,提刑按察使司下面的兵备道。
道台,便是这一级机构负责人的称谓。
而这个侯彬口中的“许道台”,正是现任山西兵备道的道台,许鼎臣。
许鼎臣,万历三十五年进士,崇祯初年任山西巡抚,在任仅十个月便被弹劾去职。
现任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,分管兵备道。
邓阳有些不明所以,这省里来的大人物,怎么跑到他这窟龙关这穷乡僻壤里来了?
他这窟龙关要兵没兵,要饷没饷,有个屁的军务好巡视。
邓阳心中一凛,连忙陪着笑脸:
“侯参议一路辛苦!”
“末将这窟龙关兵微将寡,数年来就是个无人问津的关隘罢了,怎么许道台突然派您来了?”
侯彬闻言,轻叹一声:
“邓将军,实不相瞒,这次我来,不单是为了巡查,还带来了许道台的调令。”
说罢,他从袖中抽出一封公文,递给了邓阳。
“调令?!”
邓阳听了这两个字,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!
他连忙接过公文,装模作样地上下打量了两眼,随即又讪讪地将公文还了回去:
“额,侯参议,麻烦您给念念,咱不识字。”
侯彬微微一怔,但也没多说什么,随即接过公文念了起来:
“河曲已为朝廷大军所破,王嘉胤率部溃奔,恐其残部将流窜汾州左近.”
“现令窟龙关守备邓阳,着即简选麾下骁锐八百,五日之内奔赴静乐,随后移镇宁武关,原防事务,交割副将暂摄。”
邓阳听罢,整个人都愣住了:
“王嘉胤败了?什么时候的事情?”
侯彬淡然道:
“就在不久前,朝廷调集山陕两地两万大军,围剿河曲。”
“王嘉胤不敌,率众突围,如今正往汾州府赶。”
邓阳急了,额头冷汗直冒:
“怎么怎么会突然想起要调我去宁武关?”
“宁武关那么重要的关隘,不是一直有重兵把守的吗?”
侯彬耐着性子解释道:
“邓将军有所不知,这次为了围剿王嘉胤,朝廷几乎将附近的可战之兵都抽调了过去。”
“现在宁武关,兵力可谓是十分空虚,而王嘉胤也是看准了这点,所以才想从宁武关突入汾州府。”
侯彬顿了顿,目光扫过邓阳,
“许道台正巧在汾州整饬军务,听说邓将军连战连捷,斩贼首数百,麾下尽是精锐,所以才点了你的将。”
邓阳一听,顿时瘫坐到在了椅子上,双腿发软。
完了!
前面剿匪报功,报得太狠,牛皮吹得太大了,他送过去那么多首级,一心只想着升官。
结果现在倒好,省里的大老爷们,竟然真的把他邓阳当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!
可自家事自家知。
邓阳交上去的那些首级,不全都是从江瀚那边拿来的吗?
他手底下那帮兵,是什么货色,他比谁都清楚。
现在,朝廷竟然要调他去宁武关,去阻击王嘉胤?!
王嘉胤是谁?!
那可是纵横山陕两地的巨寇啊!
邓阳可都听说了,这王嘉胤本是定边营的边兵出身,实力本就不弱。
手底下那帮核心骨干,更是一水儿的边军,战斗力极其强悍!
接连几次打退了前来围剿的总兵王国樑,尤世禄,副总兵曹文诏。
当年王嘉胤在延绥镇当兵时,这家伙就不是个省油的灯,常常带着手下弟兄渡过黄河,跑到山西这边打草谷。
每次抢完了回去,还会给附近边堡的将佐们上供,上供完了就自己回堡子里呆着,从不找事。
附近的将佐边兵们,得了王嘉胤的孝敬自然也懒得管他。
反正带出去的兵也会来,而且还能吃饱,这可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啊!
一来二去,甚至都形成了一条将官默许、各自分赃的地下产业链。
后来要不是那个狗日的孤山副将李钊贪得无厌,把他逼急了,他也不会扯旗造反!
造反之后的王嘉胤,凭借自己的人脉和手中的粮食,不断在边墙附近吸纳边兵。
他在山陕两地来回流窜,屡败官军。
后来甚至打破了府谷县城,连破木瓜园、清水、黄甫川等重要堡垒。
逼得参将杨茂春无力抵抗,引咎自杀,守备张德昌被伤,李钊也被他砍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