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> 第151章 大军压境

第151章 大军压境

第151章 大军压境 (第1/2页)

洪承畴站在血泊边,对着张福臻等人大谈其“追剿为上,以杀止乱”的道理。
  
  他神情冷峻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平息乱局,匡扶社稷。
  
  但洪承畴似乎全然忘记了,或者说,是刻意不去回想,自己也曾是这卑微众生中的一员。
  
  论起出身,洪承畴比起这些饥民们也高不到哪儿去。
  
  他自幼家境贫寒,十一岁时辍学,只能每天跟着母亲走街串巷,靠卖豆干勉强糊口。
  
  如果洪承畴生在陕西,只需要一场大旱,顷刻间就能让他沦为食不果腹的饥民。
  
  但他运气很好,生在了受灾并不严重的福建,而且还有族人办学。
  
  在沿街叫卖豆干的间隙,他常常会跑到村中学塾外,踮着脚尖,偷偷听夫子讲学。
  
  他的这份聪慧与勤奋,被当时的同族才子洪启胤先生看在眼中。
  
  洪启胤见这孩子虽然衣衫破旧,但眼神中透着一股灵气,谈吐间也颇有见地,不禁起了爱才之心。
  
  于是,洪启胤便将洪承畴收为弟子,不仅免除了他所有的束脩和生活开销,更是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。
  
  在洪承畴的课业簿册上,洪启胤曾写下“家驹千里,国石万钧”的批语,可见其厚望。
  
  而洪承畴也确实没有辜负恩师,他天资聪颖,又肯下苦功。
  
  万历四十三年,洪承畴一举考中举人,时年二十三岁。
  
  次年,洪承畴赴京参加会试,高中二甲第十四名,赐进士出身,正式踏上了仕途。
  
  二十四岁的进士,可谓是风头无两,然而,官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
  
  他入仕后,也曾起起伏伏,在各个衙门间辗转,品尝过人情冷暖,见识过官场险恶。
  
  多年以后,凭借着自身的才干与不懈的钻营,他终于爬到陕西督粮参政得位子上,开始在陕西官场崭露头角。
  
  正因为自幼出身贫苦,洪承畴比任何人都清楚,这些刁民为何要铤而走险,聚众造反。
  
  天灾连绵,百姓无地可耕,再加上官府横征暴敛,这才将他们逼上了绝路。
  
  但为官多年,他同样也很清楚,大明朝的基层政府到底是什么德行。
  
  朝廷对于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,束手无策;豪绅大户们良田万顷,却巧立名目,逃避赋税。
  
  但国库空虚,开支浩繁,朝廷上下都需要用钱。
  
  无奈之下,朝廷只能不停地向农民征税,而这也导致了陕西连绵不绝的农民起义。
  
  面对这种上层无力,下层贪腐的情况,洪承畴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“剿匪理论”。
  
  在他看来,既然朝廷无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,那就只能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了。
  
  面对这些刁民,唯一的办法就是杀。
  
  杀他个人头滚滚,杀他个血流成河!
  
  只有把这些吃不上饭的刁民们给杀干净了,才能有效地缓解因为人口过多而造成的粮食压力,进而维持住朝廷在陕西的统治。
  
  洪承畴的这一观点,倒是和数百年后提出人口论的马尔萨斯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
  
  虽然出发点和理论体系截然不同,但在通过削减底层人口来缓解社会矛盾这一点上,逻辑惊人地相似。
  
  有了这样一套理论作为支撑,洪承畴在战场上杀起俘虏来,自然是心安理得,毫不手软。
  
  在他初出茅庐的韩城之战中,他便下令将三百俘虏,无论男女老幼尽数诛杀。
  
  而这一战也打响了他洪承畴“知兵”的名头。
  
  崇祯也因此对其青睐有加,不久便擢升其为延绥镇巡抚,继而升任三边总督。
  
  每一次屠杀,洪承畴来都能积累战功,转而带来官职的升迁。
  
  所以品尝到了“杀人升官”的甜头后,洪承畴也愈发坚定了自己的那套剿匪理论。
  
  陕北的一个又一个饥民,成为了洪承畴在官场里青云直上的垫脚石。
  
  而这样的杀俘行为,自然也会遭到像张福臻这种官员的抵抗,但洪承畴自有办法。
  
  一封措辞严厉的奏疏,从边墙直送京师。
  
  奏疏中,洪承畴不仅详细的汇报了自己在铁角城“大破贼巢,斩首数千,俘虏尽诛”的赫赫战功;
  
  并且还特意点名了延绥镇巡抚张福臻“心存妇人之仁,险些纵走贼酋,贻误战机”云云,请求皇帝圣裁。
  
  崇祯当然也明白其中深意,为了安抚鼓励洪承畴,同时也为了杀鸡儆猴,警告那些在剿匪战事中瞻前顾后、心慈手软的官员;
  
  崇祯没有丝毫犹豫,当即便下旨将张福臻一撸到底,革职查办。
  
  至于空出来的延绥巡抚一职,崇祯思虑再三,最后换上了陕西左布政使陈奇瑜,并命其继续追剿陕西残寇。
  
  看见洪承畴干净利索的解决了陕西的两股大贼,崇祯对其的倚重更甚。
  
  崇祯旋即下旨,命洪承畴督抚山、陕两省军务,负责统筹指挥对山西群贼的围剿。
  
  对于在剿匪战事中表现突出的曹文诏,崇祯帝自然也是不吝赏赐。
  
  他不仅让曹文诏官复原职,坐回了东路副总兵,而且还特意抽调了九百关宁铁骑入关,划归曹文诏麾下。
  
  这在当时的明军序列中,已经算是一支相当可观的机动力量了。
  
  与此同时,崇祯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,意图构建一个更为严密的包围网。
  
  他紧急调遣大名府兵备道卢象升,领三千天雄军,火速进驻太行山东麓的临城府一带。
  
  卢象升的主要任务,就是剿灭盘踞在太行山一线的贼寇,避免其窜入北直隶。
  
  针对上山虎和王嘉胤这两个大贼,试图渡过黄河,进入中原腹地的想法,崇祯更是高度重视。
  
  他果断任命太常寺少卿玄默,出任河南巡抚,总揽河南防务。
  
  崇祯派遣京营副将王朴,率领五千京营兵马,沿黄河南岸各处重要的渡口,分兵驻守。
  
  同时,再调昌平副总兵左良玉,率领两千精兵火速南下,协助玄默御贼。
  
  乾清宫内,崇祯看着舆图上一个个代表着贼寇的红点,心里早已发了狠。
  
  他不仅连发五道敕令,更是从早已捉襟见肘的内帑中,又挤出了三十万两白银,拨付给了各路官军。
  
  崇祯严令各路总督、巡抚、总兵,务必在今年入冬之前,将上山虎和王嘉胤这两大贼寇主力,尽数剿灭!
  
  皇帝决心已下,军饷、粮草到位,大明的战争机器再一次高速运转起来。
  
  卢象升得令后,即刻率领麾下三千天雄军,一头扎进了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中。
  
  这里有两股贼寇,蝎子块拓养坤和混天王张应金。
  
  天雄军不愧为卢象升一手打造的精锐,三千士卒兵不卸甲,马不卸鞍,硬是在太行山里追了拓养坤和张应金大半个月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