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8章 抓贼需要证据,而平叛只要坐标
第208章 抓贼需要证据,而平叛只要坐标 (第1/2页)“根据情报显示,咱们龙安府境内,有三家土司出身的当地望族,根深蒂固,不容小觑。”
“一个是平武王氏,另一个则是虎牙薛氏,最后一个则是江油李氏。”
“其中,虎牙薛氏与王、李两家,素来不睦。”
“嘉靖年间,当时的薛氏宣抚使薛兆乾,曾因私怨,悍然杀害了副使李蕃父子以及佥事王华一家,并发动了叛乱。”
龙安府衙内,赵胜正向江瀚,详细汇报着手下收集来的情报。
“后来朝廷虽平息了叛乱,并对龙安府全境改土归流,这三家土司都被降级处分,但梁子,算是彻底结下了。”
“这么多年过去,这个薛氏依旧保持着番人习性,麾下部众大多是白草番(羌人),桀骜不驯。”
“他们控制着松潘饷道,赚的盆满钵满,还时常不服官府管教。”
赵胜顿了顿,继续讲解道:
“而王氏和李氏,则都是汉人出身。”
“其中,平武王氏对明廷可谓是忠心耿耿,并且在龙安府内,素有清名。”
“王、李两家,都以诗书传家,族中子弟,多有通过读书进入仕途者。”
“他们在守土一方的同时,也不忘改善民生,发展地方文教。”
“其中,又以王氏的先祖王玺,名声最盛。”
“根据记载,王玺在任时,功绩有三,一是‘开辟东南堡栈’,修缮道路,方便了龙州与内地的往来;”
“二是‘劝民开垦,民始丰饶’”
“三是‘为郡兴学,聘硕儒鲁卓吾先生,涵育人才’”
“就连咱们平武县内,那座规模最大的报恩寺,也是这位王氏祖先,在正统四年亲自主持修建的。”
赵胜一边说着,一边不时地看向上首的江瀚,小心翼翼地补充道:
“下面的兵将们不好轻举妄动,所以特意发文向您请示。”
“大帅,您说说看,下面.是怎么个章程?”
“是按老规矩,抄家灭族?”
“还是.”
江瀚眉头一皱,连忙打断了赵胜:
“暂时别动,严加看管起来就好。”
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,陷入了沉思。
这几家土司,在龙安府各有各的职责和势力范围,不易轻举妄动。
根据情报来看,王氏和李氏,在当地都拥有不小的声望,深受百姓爱戴。
更重要的是,这两家都以诗书传家,想必族中定然有不少可堪一用的族人。
对于眼下极度缺乏治理人才的江瀚来说,这无疑是个绝佳的人才市场。
他甚至已经想好,等过段时间,局势稳定下来,定要备上厚礼,亲自去王、李两家走一趟。
看看能不能挖些人才过来,为自己所用。
而另外一个虎牙薛氏,虽然桀骜不驯,但他手上,可是掌握着一条极其重要的商道——松潘饷道。
想到此处,江瀚抬头望向赵胜:
“这个虎牙薛氏掌握的松潘饷道,应该是一条官道吧?”
“既然是官道,那就人人都能走。”
“你派人去实地看过了吗?咱们能不能派兵,把这条商道给占住了?”
江瀚的眼中,闪烁着精光,
“若是能占住松潘饷道,日后咱们就可以和雪区的番部做生意,换取战马牛羊。”
“甚至还能以此为跳板,开辟出一条直达青海、西宁的道路!”
赵胜闻言,连忙回应道:
“回大帅,前些日子,参将李老歪带队往松潘卫走了走,想要考察关防。”
“可他带队刚从黄阳关走了没多远,麾下的士卒们就头晕目眩,心悸气短。”
“无奈之下,李参将只能退了回来。”
江瀚听完,了然地点了点头。
他知道,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。
松潘卫离青藏高原很近,海拔高度足有两千多米。
而他手底下的兵,基本都是从陕西一路打过来的。
关中平原的海拔不过几百米,即便是陕北的黄土高原,平均海拔也不过一千多米。
骤然进入高海拔地区,出现高原反应,再正常不过了。
想必,那虎牙薛氏手下的白草番,应该就是常年生活在松潘卫一带的羌人,早已适应了高原环境。
所以,他才能牢牢占据着松潘饷道,赚得盆满钵满。
江瀚叹了口气,这么看下来,短时间内,这个薛氏土司,还真不太好动。
正当江瀚在思考,要不要先派人去和这个薛氏接触一下,探探口风,表达善意的时候,却有人率先朝他发难了。
“报——!”
一名传令兵神色慌张,匆匆跑进了大堂,
“大帅!平武县外,出现了大批百姓,正围在东门外鼓噪喧哗!”
“粗略估计,足足有四五百人之多!”
江瀚眉头一拧,沉声道:
“怎么回事!细细说来!”
传令兵喘着粗气,急忙道:
“回大帅,这些人,都是平武县周边几个村子的百姓。”
“他们.他们见咱们迟迟没有分田,害怕咱们把田土全吞了,然后再转手以高租佃给他们。”
“所以就都聚集起来,想要讨个说法!”
江瀚和赵胜对视一眼,神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