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9章 鱼儿上钩
第239章 鱼儿上钩 (第1/2页)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后,官军狼狈地退回了上岭村。
整个大营都笼罩在一片压抑和恐惧的氛围之中。
接连几次进攻都被贼兵轻易挡了下来,军中士气更是跌到了谷底。
剩下的两千多官兵,像一群受惊的鹌鹑,整天龟缩在下岭村的营地里,大门不出,二门不迈。
可官兵龟缩不动,山里的义军也不会轻易放过他们。
李自成把麾下部队打散,分成了数十支小队,对下岭村的官兵们展开了全天候、无死角的袭扰。
营地外的哨卡多次遇袭,纵然哨兵打起十二万分精神,可还是架不住贼兵神出鬼没,没几天就把营地外的岗哨都给拔了。
眼下山里越来越冷,可却没有任何一个官兵敢去林子里砍柴,敢去林子里的,早就成了贼兵的箭下亡魂。
派出去的民夫更是一去不回,不知道是被贼兵给掳走了还是杀了。
夜里,营寨总会莫名其妙的走水,昨天是马厩,今天是粮囤,士兵们提着水桶疲于奔命。
最要命的是水源。
下岭村没有井,想要用水全靠流经村外的一条小河。
可现在这条河的上游,不知道被贼兵扔了多少牲畜尸体,河水泛着诡异的蓝绿色,上面还漂着一层油花,腥臭难闻。
几个不信邪的官兵想把水烧开再喝,可当晚就喝得上吐下泻,浑身无力,只能躺在病榻上呻吟。
一时间,营地里到处都是捂着肚子哼哼的士卒,随军带来的药草很快就见了底.
虽然每次损失都不大,但这些阴损的招数可把官兵们折磨得够呛,几近崩溃。
夜里没人敢睡死,白天又提心吊胆,短短几天就把这群官军折腾得眼圈发黑,走路都打晃。
帅帐之内,刘汉儒和丁云翔两位主将,更是头疼不已。
两人坐在帐内大眼瞪小眼,谁也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出来。
他俩都知道,现在军中士气低落,军心涣散。
想要剿灭山里的贼兵已经绝无可能,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。
可问题是,他俩谁也不敢开口提议退兵。
三千明军加上四五千民夫,出征不到一个月,除了拿下一座毫无价值的空城之外,几乎寸功未立。
反而被贼人不到两千人的杂牌军,打得不敢冒头,只能龟缩在营地里。
这事儿要是传出去,他俩一个巡抚,一个参将,谁也跑不了。
最轻的,都是个革职回乡的下场。
搞不好事情捅到京师,再被那帮言官们添油加醋一番,两人就得被押解回京,关进诏狱问罪。
以当今天子的脾气,他俩甚至还可能会去菜市口走上一遭。
“他娘的!”
丁云翔把手中茶盏砸碎一地,气急败坏,
“再这么耗下去,不等贼兵打过来,弟兄们就得被耗死一半!”
刘汉儒则坐在一旁,唉声叹气,手指摩挲着桌案上的帅印,前途渺茫,也不知道他这个巡抚还能当多久。
帐外又传来一阵骚动,是负责巡营的士兵在叫喊。
又发现两个哨兵被抹了脖子,尸体就挂在营地外的松树上,眼睛瞪得溜圆。
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际,突然传令兵从营门外急匆匆地跑了过来:
“报——!上岭村贺铭生求见!”
听到贺铭生的名字,刘汉儒下意识地撇了撇嘴。
这酸秀才又来添什么乱?
上次在中军大帐里哭诉,可是让他丢尽了颜面,现在又想搞什么幺蛾子?
刘汉儒一脸不耐,朝着帐外的传令兵摆了摆手:
“去去去!让他有多远滚多远!本官没心思听他告状!”
“这种不识时务的书呆子,以后就别再来通报了!”
“年过半百,连个举人的功名都没考上,简直朽不可闻!”
可帐外的传令兵却没有立刻动身,反而急切道:
“回禀抚台,这厮不是一个人,他还带了几个村民。”
“据他所说,几个村民发现了贼兵的踪迹,很可能是贼兵的老巢所在.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