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章 要改变流寇思维
第247章 要改变流寇思维 (第1/2页)江瀚眯着眼,看着眼前这群颤颤巍巍的士绅代表,心中冷笑不已。
这帮老东西,别看现在一副风烛残年的样子,背地里指不定要娶多少房年轻貌美的小妾来冲喜。
江瀚冷着脸,死死地盯着为首的梁庭寺:
“老丈,你难道就没派人去打听打听?”
“当初在龙安府,那王家、李家和薛家,是怎么被我收拾的?”
江瀚语气冰冷,毫不掩饰心中的杀意。
大堂内一片死寂,就连一旁的李立远都忍不住抖了抖。
可面前的梁庭寺却视若罔闻,仿佛根本看不到江瀚眼中的寒意。
他捋着胡须,不紧不慢地点了点头,反而一脸赞同地说道:
“大王的事迹可谓是如雷贯耳,连我们这帮外地的乡绅都有所耳闻。”
“龙安府那几家土司,的确是不识时务。”
“要老朽说,大王做得好!”
“大王当初领兵入主龙安府,那王家、李家,非但不夹道欢迎,反而暗中撺掇地方百姓与大王为难;”
“再加上手握商道的薛家,更是三番五次地拒绝大王的招揽,想要独吞通商之利,这些人实属不智。”
“依我看,这些不识时务之辈,早就该好好地收拾收拾了!”
说着,梁庭寺话锋一转,又扮起了顺民:
“可大王明鉴,自从您入主保宁府以来,我等可从未有过一丝反抗。”
“我们保宁府各地的十几家乡绅,都在全心全意配合大王您的新政。”
“您让我们交出多余的田地,我们二话不说就交了;”
“您说要统一纳粮,我等也未曾有半句怨言。”
“我们既没有同那王家、李家一样,暗中撺掇地方百姓闹事;也没有学那薛家,捂着手里的好东西不肯放手。”
“都做成这样了,难道大王还要揪着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顺民不放?”
江瀚听了这老头的一番诡辩,不由得被气笑了。
“姓梁的,你们莫非忘了,我是造反起家的?”
“你就不怕我一怒之下,发兵屠了你梁家满门?”
“你去打听打听,汉中关中一带,有多少士绅被流寇灭了满门。”
“现在我还能坐在这里,和和气气的跟你讲话,你就该感恩戴德了。”
“你又是怎么敢在我面前,拿班做势的?”
听了这番毫不掩饰的威胁,梁庭寺却只是摇了摇头,脸上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表情。
“大王说笑了。”
“老朽看大王您整肃吏治,均分田亩,种种新政都是奔着改天换日去的。”
“那帮只知道烧杀抢掠的流寇,又怎么能与大王您相提并论呢?”
“俗话说得好,得天下易,治天下难。”
“我们这些人虽然老了,派不上什么用场;但在保宁府,乃至整个四川的士林之中,还是有几分薄名的。”
“我等没有任何悖逆之举,如果大王一意孤行,把我们这些顺民给屠了,恐怕您的名声传出去会不太好听。”
“届时,整个四川的士子和生员都将以您为敌,拼死反抗。”
梁庭寺语气平静,阐述着事实,
“川中百姓数以百万。”
“没了我们这些读书人替您牧守一方,大王您想要将这偌大的四川整合起来,恐怕还是有几分难度。”
说罢,梁庭寺猛地剧烈地咳嗽了几声,随即朝着江瀚,颤巍巍地拱了拱手:
“大王,我等体弱多病,今天就不多叨扰了,先行告辞。”
“如果大王还有其他什么吩咐,只管派人来府上,咱们各家一定照办!”
说完,梁庭寺带着身后的一众士绅代表,转身离开了府衙。
江瀚看着这群老狐狸互相搀扶着,慢悠悠离去的背影,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。
他挥手招来身旁的李立远,厉声询问道:
“你查过没,这帮人有没有什么劣迹?”
“能不能想办法,先把这群人的名声给我搞臭,然后再下手屠了他们?”
李立远看着手里的卷宗,无奈地摇了摇头:
“大王,我来之前都仔细查过了。”
“但凡有劣迹的士绅,我都已经组织百姓开堂公审,明正典刑,提前处理干净了。”
“今天来的这几家有些不一样。”
“他们平日里行事极为谨慎,除了囤积了大量的田亩之外,几乎没有什么把柄。”
“有不少人甚至还时常出钱,修桥补路,赈济灾民,在乡邻之间的名声相当不错。”
“自从您均田的新政通知下去,他们为了保命,更是第一时间就把名下大部分的田地,主动交了出来。”
江瀚眉头紧锁:
“原来如此,我说这几家人的底气怎么这么足。”
“老东西,简直滑不留手。”
李立远眼中闪过一丝狠厉:
“大帅,何必跟他们掰扯这么多?干脆我直接带人上门,把他们挨家挨户都给屠了!”
“就以不配合征调的名义,正好把这群乡绅的财产全榨出来,以充军需。”
可江瀚却摇了摇头。
“先不急,这是最差的处理方法。”
“那老东西虽然不怀好意,但他说的也不算错,咱们现在已经不算流寇了。”
“流寇思维要不得,必须做出改变。”
李立远听罢有些不解,流寇思维是什么,咱们不是以西北的叛军为主的部队吗?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