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> 第276章 汉王大婚

第276章 汉王大婚

第276章 汉王大婚 (第1/2页)

崇祯八年冬,忙活完忠烈祠的点名立牌仪式后,赵胜这位大管家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张罗起了江瀚的婚礼。
  
  如今既然已经称王立制,那就不能像草台班子一样,草草了事。
  
  赵胜和一众礼官们不仅翻遍了《大明会典》,而且还从蜀王府的记录中找出了详细的仪程。
  
  按照江瀚的意思,先迎娶王承弼之女王翌颍,之后再迎娶李家的李曼文。
  
  毕竟当初王翌颍给江瀚留下的印象不错,更加活泼健谈一些。
  
  婚仪第一步:议婚。
  
  在江瀚最终圈定王翌颍的名字后,次日,被正式赋予“媒人”身份的礼部主官赵胜,身着簇新的绸缎官袍,手持一份盖有汉王府大印的正式文书;
  
  在一队仪容整肃的亲卫扈从下,乘马车前往王承弼在成都的府邸。
  
  王家早已接到通知,中门大开。
  
  王承弼率领家中主要男丁、以及正妻,穿着正式礼服,恭敬地候在府门外。
  
  尽管心中已有预期,但当看到汉王的仪仗正式到来时,王承弼仍难掩激动之色,脸上泛着红光,整理衣冠的手指尖微微颤抖。
  
  赵胜下车后,稍稍整理衣襟,随后在王家院内站定,当众展开文书,朗声宣读:
  
  汉王令旨:
  
  咨龙安府知府王承弼,素闻尔女翌颍,贤淑端静,仪范雅正。
  
  孤承天景命,抚有蜀地,内政初安,中宫尚虚。
  
  今特遣礼部主官赵胜为使,告尔家室,欲聘王家女翌颍,备位王妃,佐理内治。
  
  尔其钦哉!
  
  文书言辞典雅,意思却明确无比:
  
  汉王看上了你家女儿,要娶来做王妃,现在正式通知你家。
  
  王承弼听罢,立即率领家人躬身下拜,声音激动:
  
  “臣王承弼,叩谢王恩!”
  
  “小女陋质,竟蒙大王不弃,垂青赐聘,此乃臣阖门殊荣,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!”
  
  “臣女翌颍,愿奉王命!”
  
  这番话的意思便是愿许,代表王家愿意把家中女儿许配出来。
  
  王承弼恭敬地从赵胜手中接过文书,将其交给夫人张氏,供奉于家中正堂。
  
  他随后从一旁的侍卫端来的锦盒里,取出一份《谢恩表》交予赵胜,以示还礼。
  
  文中极力颂扬汉王恩德,表示女儿能侍奉大王是家族莫大荣幸,再次明确表示“谨遵王命,愿许婚配”。
  
  这份《谢恩表》将赵胜送回汉王府,并誊抄一份,交由礼部存档。
  
  至此,“告知意向”环节圆满完成,这桩婚姻获得了女方家庭的正式认可。
  
  紧接着便是第二步,采纳与问名。
  
  十月十八吉日,汉王遣礼部主官赵胜为正使,亲兵统领冯承宣为副使,率领一支仪容整肃的队伍,持纳采礼,浩浩荡荡再次前往王家府邸。
  
  采礼包括:玄纁(黑红色绸缎)二匹、羊二只、酒二十坛、干肉八十斤、茗茶二十斤。
  
  最为重要的是那份加盖了汉王大印的“纳采书”,文书由礼部拟定,言辞雅正,申明汉王择配之缘由,彰显王室威严。
  
  王承弼早早就带着全家恭敬地候在府门外迎接。
  
  赵胜宣读完纳采书后,王家跪受礼物,随后设宴款待使者。
  
  次日,王家送上答礼,其中包括为锦绣衣物、文房四宝等等。
  
  并且由王承弼亲笔书写谢恩表,上呈汉王。
  
  问名之礼与纳采同日进行
  
  宴后,赵胜持“问名书”上前,郑重询问待选王妃的姓名、生辰八字、祖上三代名讳与籍贯。
  
  王承弼一一如实作答,并将所有信息工整书写于“名帖”之上,交由赵胜带回王府。
  
  本来这个环节还需要钦天监核验女方八字,验证其八字是否与江瀚、王府宗庙祭祀吉日冲突。
  
  但江瀚手上哪有钦天监,一帮西洋传教士也不懂什么黄道吉日,于是只能作罢。
  
  婚仪第三步:纳征,即正式下聘礼。
  
  聘礼如下:
  
  黄金百两、白银千两、各色绸缎百匹、健硕河曲马十匹、精美锦绮衣料五十箱、珠翠首饰一套(内含一顶璀璨的凤冠)、精工打造的礼仪甲胄二副。
  
  本来按照规矩,这一步还要授予田产地契,但被江瀚给否了。
  
  这些田产好不容易收上来,江瀚是不会轻易再把它们赏出去的。
  
  聘礼送达王家后,便要进行第四步,定下婚期。
  
  经过赵胜和王家商议后,选定了一个良辰吉日,十一月初十,意在冬至前完成婚仪。
  
  赵胜作为使者,持“请期书”再赴王家府邸。
  
  王承弼接书后,顿首谢恩,并于府中大设宴席,邀请城中各级官员作陪。
  
  席间,王承弼高声宣读“谢聘表”,感激王恩,并郑重承诺将如期送女完婚。
  
  自此,双方开始全力筹备正婚大典。
  
  崇祯八年冬,十一月初十,成都城内万人空巷,彩灯高悬。
  
  吉时已到,汉王府中门洞开。
  
  虽然依照礼制,江瀚不需要亲自前往迎娶,但他派出的迎亲队伍阵仗极大,尽显殊荣。
  
  以董二柱、黑子两位大将为首,李老歪、邵勇、曹二、李自成等一众心腹悍将悉数披红挂彩,担任迎亲使。
  
  他们身后,三十六件卤簿仪仗(旗、鼓、锣、伞、幡、幢)森然排列,鼓乐手高奏《庆婚乐》,八人抬的红缎镶金迎亲轿熠熠生辉。
  
  “他娘的,老子打了一辈子仗,头一回干这活儿,比攻城还紧张!”
  
  李老歪摸着脑袋上的红花,咧着嘴对旁边的邵勇嘀咕道,引得周围将领一阵哄笑。
  
  邵勇则整理了一下衣袍,沉稳笑道:
  
  “今天是大王盛事,也是我等荣光,都精神着点!”
  
  李自成看着这热闹场面,粗犷的脸上也难得露出笑容,对身旁的曹二说道:
  
  “嘿嘿,大王果然气派!”
  
  这群沙场悍将此刻混在仪仗队里,虽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,但却个个昂首挺胸,与有荣焉。
  
  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百姓和军卒,孩童们肆意争抢散在地上的小铜板。
  
  锣鼓喧天,唢呐高亢,队伍所过之处,欢声雷动。
  
  百姓们不仅是在为汉王庆贺,更是在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。
  
  队伍行至王家府邸。
  
  王家宅院内,早已备好了辞亲宴。
  
  王承弼夫妇身着礼服,率领全家恭敬等候。
  
  新娘王翌颍在侍女搀扶下走出,她身着亲王妃等级的青色翟衣,翟鸟纹样华美端庄,头戴的凤冠珠翠流苏,璀璨夺目。
  
  虽因团扇遮面看不清全貌,但那挺拔窈窕的身姿和隐约可见的精致轮廓,都让观礼众人惊叹不已。
  
  王承弼上前一步,看着即将出嫁的女儿,眼中既有不舍,更有无比的欣慰。
  
  他清了清嗓子,声音带着一丝激动,依礼叮嘱道:
  
  “翌颍,今日之后,你便是汉王妃。”
  
  “嫁入王府后,自当敬夫婿,孝姑舅,恪守妇道,勤谨持家,毋负王恩,毋坠我王氏门风。”
  
  (姑舅在古代特指丈夫的父母,即公婆,《尔雅·释亲》中有记载“妇称夫之父曰舅,称夫之母曰姑“)
  
  待王承弼说完后,他的夫人张氏则上前,轻轻握住女儿的手,声音哽咽地补充道:
  
  “女儿,到了王府,记得好生侍奉大王,打理中宫,务使夫妻和睦……”
  
  她顿了顿,将万千不舍化为最简单的祝福,
  
  “娘只愿你无病无灾,平安顺遂。”
  
  说罢,忍不住用手帕拭了拭眼角。
  
  王翌颍隔着团扇,低声应道:
  
  “女儿…谨遵父母之命。”
  
  “必不负双亲养育之恩,不负大王青睐之德。”
  
  随后,她依礼哭辞,由父亲王承弼亲自搀扶着,一步步送入迎亲轿中。
  
  接到了王妃,赵胜拱手拜别王家人,随即朝着身后的众将抬手大喝:
  
  “起轿!回府!”
  
  几个将领和一旁的亲卫闻言,立刻上前抬轿,高兴地唱喝道:
  
  “走咯,把新娘子抬给大王!”
  
  在一阵吹吹打打中,迎亲队伍很快抬着轿子,抵达王府正门。
  
  因为江瀚母亲已故的缘由,所以由新娘母亲张氏上前,为女儿揭开轿帘。
  
  侍女搀扶王翌颍下轿,先跨火盆寓意驱邪,随后踩米袋寓意代代相传。
  
  在侍女的搀扶和迎亲队伍的护送下,王翌颍缓缓踏入王府正厅。
  
  正厅内,天地案与宗庙案香烟缭绕。
  
  江瀚身着赤色龙纹冕服,威严英挺,立于案左;王翌颍一身青色翟衣,温婉贤淑,立于案右。
  
  在礼官的高声唱赞下,婚礼正式开始。
  
  首先是拜天地,夫妻二人向正中间的天地案三叩首大礼,礼官则在一旁诵读《祭天祝文》。
  
  然后是拜宗庙,队伍移步至王府圜殿,向江瀚父母牌位行叩拜礼,由赵胜代读《告庙文》,禀告先祖纳妃之事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