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大明: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> 第280章 忽悠洋人

第280章 忽悠洋人

第280章 忽悠洋人 (第2/2页)

“不要只顾着闷头打铁制器,最好能总结出背后的规律,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,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。”
  
  “这叫实践与理论并行。”
  
  “学部的王主事,正在主持编纂新教材,我希望你们这些匠户,也帮着出出力。”
  
  “如果能总结出一套可靠的原理,本王重重有赏,而且还会将其编纂成册,写入教材。”
  
  庄启荣听得目瞪口呆,下意识地挠了挠头,面露难色:
  
  “大王……您这可是给我出难题了。”
  
  “咱这些匠人,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就是些手上的功夫,连大字都认不得几个,哪能讲出什么原理呢?”
  
  江瀚看着庄启荣这幅样子,也知道自己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了。
  
  毕竟历朝历代的工匠都这样,一没文化,根本无法把经验记录下来,编纂成册。
  
  二来嘛,师傅也怕徒弟抢饭碗,总想着留几手,结果好多手艺传着传着就断了;
  
  最关键的还是朝廷,朝廷只管打造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用,从来不会细问。
  
  而深受儒学影响的官僚、学子们只会认为这些都是奇巧淫技,上不得台面,哪里还会深究其中道理?
  
  重实践,轻理论,这是历朝历代工匠们的弱点,一时半会难以改变。
  
  江瀚对此也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。
  
  他琢磨着,或许自己要亲自下场,先编写一些最基础的数理教材,交给学部,强行推动科学教育。
  
  但是吧,这也并非什么长久之计。
  
  除了江瀚,恐怕其他人根本看不懂这些教材。
  
  没有相应的师资力量,江瀚就算是累死,也教不出几个懂科学的人才出来。
  
 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
  
  此事还是急不得,只能一步步慢慢来。
  
  几人聊着聊着,不知不觉间,窗外天色早已暗了下来。
  
  忽然,殿外突然传来一声通报:
  
  “王妃到——”
  
  话音刚落,王翌颖便带着侍女,款步踏入殿中。
  
  她看了眼殿内的烛火,又看了看几人疲惫的脸色,无奈地叹了口气:
  
  “这么晚了,大王便是铁打的身子,也该让几位臣工休息了吧?”
  
  “国事虽重,但还需张弛有度。”
  
  江瀚这才恍然抬头,只见窗外已经挂着一轮圆月,烛火都烧了半寸长。
  
  “王妃怎么来了?现在是什么时辰了?”
  
  王翌颖将一盏温热的参茶放到江瀚面前,无奈道:
  
  “已经到亥时了。”
  
  “你是忘了时辰,几位大人怕是早已饥肠辘辘,疲惫不堪了。”
  
  江瀚环顾赵胜几人,果然见他们面带倦色,一副强打精神的样子。
  
  他不由失笑,长舒一口气:
  
  “是我疏忽了。”
  
  “行了,今天就到这儿吧,诸位回去好生休息。”
  
  “回去后,记得把事情落实好,有问题随时上报。”
  
  几人如蒙大赦,连忙起身准备告退。
  
  可王翌颖却叫住了他们:
  
  “诸位大人且慢。”
  
  “各位辛苦了,这是王府里刚做的点心,聊以垫腹,如果不嫌弃,就带回去给家人尝尝。”
  
  说罢,她便示意身后侍女,将几个精巧的食盒递给三位大臣。
  
  几人连忙躬身接过,感激道:
  
  “谢王妃体恤!”
  
  “我等就先行告退了。”
  
  江瀚挥挥手:“都回吧。”
  
  等几位臣工相继离去,王翌颖又让内侍进殿,端来了几盘热菜摆到案上。
  
  一碗炖肉,一碟炒青菜,还有一碗鸡汤,虽然不算丰盛,但好歹能垫垫肚子。
  
  殿外值守的亲兵队长冯承宣看着这一幕,忍不住叹了口气。
  
  以前在军中,提醒江瀚吃饭休息都是他的差事,现在全让王妃抢了去,这找谁说理去?
  
  江瀚吃得心满意足,擦了擦嘴,拉着王翌颖的手,嘿嘿一笑:
  
  “吃饱了,有力气了,咱回内院!”
  
  王翌颖脸颊微红,任由他拉着,快步走了出去。
  
  江瀚令旨既下,各部门便遵照指示,立刻行动了起来。
  
  农部的李兴怀亲自带着人,乘船赶到了江油的老君山硝洞。
  
  面对多藏在深山里的硝匠户们,他软硬兼施。
  
  他一方面宣示汉王新政,告知硝匠户们废除匠籍一事,并允诺按照官价,公平收购硝石,而且还大力招揽他们,加入官办的工坊,按月发放钱粮,按量给予赏钱;
  
  另一方面,他联合从剑州调来的军队,封堵了几处主要硝洞出口,做出进山大肆搜捕的姿态。
  
  在银钱的诱惑和刀兵的威胁下,这帮深山里的熬硝佬们权衡利弊后,陆续有人试探着走出山洞,开始与官府接触。
  
  李兴怀趁热打铁,立刻上奏江瀚,在江油县设立了制硝所,直属工部,专门负责硝石的开采、收购和粗炼。
  
  至于江瀚曾隐约提及的“化肥”一事,李兴怀苦思冥想后,仍不得要领。
  
  无奈之下,他只能暂时将其单独列册记录,等待日后江瀚亲自定夺。
  
  处理完江油的硝洞事宜后,李兴怀又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,督导各州县落实“官营沤肥”的政策。
  
  各地衙门纷纷组织人手,在城中设立“净行社”,专门收集城里的粪便污物,并于城外低洼处,设立大型官营沤肥场,集中堆肥发酵。
  
  同时,趁着冬季河流进入枯水期,农部又招募了大量农闲时的民夫,疏浚河道沟渠,挖掘河底淤泥。
  
  这些淤泥堆在田间地头,经过一段时间的晾晒后,便可直接作为优质的河泥肥使用。
  
  一时间,四川各城镇周边,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粪便、淤泥发酵的酸臭味。
  
  另一方面,学部主事王承弼回到衙门后,即刻行文川内各府、州、县学,张贴告示,晓谕全川士子。
  
  在告示中,他将科举考试的时间定在了九月初十,并公布了大致考试范围和参考书目。
  
  除了传统经义外,还包括了像是徐光启的《农政全书》、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,以及《周髀算经》、《九章算术》之类的书籍。
  
  这份书目清单,一经公布,便在四川的士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。
  
  看着这份清单,这些常年埋头在四书五经、揣摩八股程文的学子显得十分茫然。
  
  他们有不少人,甚至连这些书的名字都未曾听说过,更别提研读,精通了。
  
  尽管此前保宁府的科举改革,早已传出了一些风声,但大多数人并未当真,认为这不过是一府之地的小打小闹罢了。
  
  可如今四川易主,新政俨然拉开序幕。
  
  这帮学子才突然反应过来,两百多年的科举,竟然真的说改就改?
  
  一些食古不化的老学究和自视甚高的举人们对此是嗤之以鼻,公开发表言论,抵制这等“不伦不类”的新科举。
  
  但更多嗅觉敏锐的读书人,却从中窥见了时代变革的气息。
  
  这或许是晋身的新坦途。
  
  于是乎,四川各地的学子们争相寻购、试图提前研读考试书籍。
  
  买不到的,就亲自誊抄摘录,甚至一度导致了四川纸贵的奇景。
  
  而王承弼自己,则是亲自坐镇成都,组织人手编纂新教材。
  
  其中最积极的,当属两位西洋传教士费平托和乔昂。
  
  他们不仅倾其所能,将航海、天文、地理、几何等知识编纂成文;
  
  更是连夜写信,并委托教中同僚携带信件,以最快速度前往澳门濠镜。
  
  信中,他们极尽描绘之能事,把江瀚赞誉为“东方前所未见的开明贤主”,并声称遇到了千载难逢的传教良机。
  
  “机不可失!”
  
  他们在信中写道,
  
  “各位教中同僚,我们在遥远而神秘的大明西南,遇见了一位真正睿智开明的君主——汉王殿下!”
  
  “汉王不仅对我等传教士以礼相待,更在言谈间对泰西学问,展现出了深厚的兴趣和卓绝的见识。”
  
  “如今,我和乔昂神父已经荣幸地被聘请为,四川最高学府的教材编纂者。”
  
  “汉王殿下已经亲口允诺,如果我们工作卓越,将特许我教在四川境内建造教堂,传播福音!”
  
  “甚至,汉王还提到,会授予杰出者官职,参与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!”
  
  “我与乔昂神父深感自身学识有限,特此恳请诸位博学的同僚火速启程,前来成都。”
  
  “请务必把这个消息告知果阿、马六甲、吕宋,乃至教会诸国的同仁。”
  
  “东方这片广袤的土地,正对我们敞开大门。”
  
  “请务必将汉王殿下所需要的航海、制图、天文、地理、火器等等一切先进的学问与技术,统统带来东方!”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