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四章 奖励
第七十四章 奖励 (第2/2页)这次没碰见钱怀仁,不过一回生二回熟,他直接来到山长的书斋求见。
“来了?”朱琉依然在作文,搁下笔后招呼他。“随便坐。”
“是。”苏录依然在靠墙的官帽椅上坐下。
“我看你这次文章的结构,比上回还要精巧!”朱琉拿起他那张试卷,赞叹道:“我试着分析了一下你的思路,你看对不对?你是用了个‘总—分—总’的结构,每一部分又进行了三层递进。”
“是。”苏录点点头,这就是他不对身边人藏私的原因。文章写出来是要给别人看的,行家自然能把门道分析出来。
朱琉又道:“具体而言,你开篇以‘居仁由义,德范昭然’定调,结尾以‘五德并行,根仁循义’收束,中间按五德是什么,如何践行,为何如此,分三层递进论述……这种层层深入的结构,使论述由表象到本质逐步深化,令人十分信服。”
朱琉说罢问道:“我说的对吗?”
“完全正确。”苏录赶忙点头,不禁对山长肃然起敬,仅仅看了自己的两篇文章,就能分析到这种程度。这搁后世高低也是个教研室主任……
好吧,人家现在已经是重点中学校长了。
“如此精细的结构,我只在那些千锤百炼的名篇上见过,你才学文短短三个月,又是如何做到的呢?”朱琉定定望着苏录,想要看穿他藏在心里的秘密。
苏录早就猜到会有人这样问自己,不慌不忙道:“就像山长所言,从那些千锤百炼的名篇上学来的。”
顿一下,他微笑解释道:“比方这篇《君子惠而不费》,就是偷师《大学》开篇的结构,只是学生能力浅薄,画虎类犬了而已。”
“哦?”朱琉略一寻思,失笑道:“还真是。”
《大学》开篇提出三纲领,点明了为学与修身的根本目标。
接着按照‘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’层层推进,阐述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,跟苏录这篇八股文的三层递进论述极为相似……
“确实如此,但却没几人能捅破这层窗户纸。”可他非但没有失望,反而对苏录大加赞赏道:
“大家都认为,八股文的格式已经定死了,却没想到还能从内容上,把结构玩出新意来——这真是‘螺蛳壳里做道场’,妙妙妙啊!”
“学生无知者无畏罢了。”苏录忙谦虚道:“不知道那些条条框框,才敢胡乱尝试,贻笑大方。”
“尝试的好,要多尝试,不要在意那些规矩!”山长赶忙鼓励他道:
“我们这些人就是脑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,才总是萧规曹随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”
苏录心说其实俺也一样。我不过是比你,多了几百年的萧规可随罢了……
不过他仍好奇问道:“八股文起于宋朝,在本朝更是大兴百年,难道就没人尝试新花样吗?”
“当然有的是了,但大部分都失败了。毕竟科场还是文字当头的。”朱琉苦笑一声道:
“都说了是‘螺蛳壳里做道场’,绝大多数情况自然会碰壁的。成功的时候,反而是极少数。”
“而且很多时候,你成功了也无法自证。”朱琉叹口气道:“科举太难了,仅凭这一点,远远不能脱颖而出,甚至光靠学识都不够,还需要……天地皆同力。”
他觉得,现在还不是跟学生,讲那些阴暗面的时候……殊不知苏录已经见识过了。
“只有在科场突围成功的人,才会明白自己的法子是对的。但一定会当成家族的不传之秘,不跟任何人透露。”朱琉道:
“所以你别看市面上程文墨稿一大堆,没有一本是给你讲真经的。”
“……”苏录闻言默然。他已经体会到了这个时代,信息传播的闭塞程度了。
每个县甚至每个镇上的人,都像生活在大大小小的孤岛上。除了官方和士绅能与外界保持联系,绝大部分人都两眼一抹黑,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活范围之外是什么样子,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。
这种感觉在大山里就更强烈了,所以孩子们才要拼命考书院,因为这里是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……
“这世界不该如此的。”苏录轻声道:“现在又不是古代,出版行业明明已经很发达了……”
“确实。”朱琉闻言对苏录愈加刮目相看,没想到这少年居然能三言两句就能看到,自己二十年才看明白的残酷真相。
但转念一想,这少年又本该如此……
ps.这一章加更不算在16更里,这是还牛魔王兄弟上本书的。上本书那么艰难,他一个人就评了3000条章评……
下一章要等会儿哈,没检查完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