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六章 程秀才的哀羞
第八十六章 程秀才的哀羞 (第1/2页)夕阳西下,苏录五人走在每天放学的路上。
但对程万堂来说,今天是他的最后一回了。以后虽然还是会无数次走这条路,但都不会叫上学放学了。
所有人的心情都不好,一路上前所未有的沉默。
还是程万堂开口对苏录道:“哥,多谢你这一个月的指导,我感觉进步比过去一年都大。”
“是啊哥,”程万范也附和道:“我们的水平都提高了好多。”
“只可惜时间太短……”程万舟眼睛肿得像桃子。
苏录叹气道:“惭愧,还是没让万堂留下来……”
“哥别这么说,我真的万分感激。没有你指导,这次考试这么难,这半分我绝对拿不到。”程万堂摇摇头道:
“现在我只恨当初为什么那么傻,非要跟你作对。若是从一开始就跟苏淡他们一样,能得到哥的指点,我何至于此?至少现在绝对不到退学的时候。”
他仰天长叹道:“唉,真是自作自受……”
“不要自责了,不念书天塌不下来。我二哥也没念过书,一样能当上酒坊的二掌作。”苏录拍了拍他的肩膀,鼓励他两句道:“咱们都在二郎滩,以后还可以常常见面,继续做兄弟嘛。”
“哥不嫌弃我吗?”程万堂轻声道。
“这话说的!有这么个重情重义,勤奋好学的兄弟,我珍惜还来不及呢!”苏录使劲揽着他的肩膀道:“你既然叫我一声哥,我们就是一辈子的兄弟!”
“哎,哥。”程万堂重重点头,这会儿却红了眼圈,连着叫了好几声。
“哎!”苏录也重重应了好几声。
苏淡和程万范、程万舟也深受感染,凑过来一起揽着肩膀,高唱起那首歌颂兄弟之情的千古绝唱:
“棠棣之华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
死丧之威,兄弟孔怀。原隰裒矣,兄弟求矣。
脊令在原,兄弟急难。每有良朋,况也永叹。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务。每有良朋,烝也无戎……”
~~
快到二郎滩时,一股强大的惯性,让五人下意识分开了。
“唉,咱们两族的矛盾……”程万堂叹了口气。让族人看到他们这样勾肩搭背会生气的。
“宗族矛盾什么的,就由我们这一代化解吧!”苏录却昂然道:“大明有亿万百姓,生在二郎滩的才几人?走出这片大山,到了泸州,我们就是最亲的老乡亲;出了四川,我们就是抱团闯天下的铁杆乡党!”
“哥说得对。”苏淡的观念,也早被苏录扭转过来了。重重点头道:“我们要一起努力冲出大山,抱团闯世界,而不是在山沟沟里窝里斗!”
“说得太好了!我就是这么想的!”程万舟激动地跺脚脚道:“乡里乡亲的整天打打杀杀干什么,大家一起和和美美过日子多好啊!”
“是,内斗没有任何意义。”程万范也深以为然。“只会让两族的矛盾越来越深,大家都不好过。”
“还真是。”程万堂同样赞同道:“哥说得对,世界那么大,在小山窝子里斗来斗去,就不如大家一起闯天下!”
毕竟都在书院里长了见识,学了圣人之言,自然不会像原先那样狭隘了。
这就是读书的意义啊。
“等我们这一代人掌握了话语权,就把恩怨掀篇。”苏录沉声道。
“好,听哥的!”三万和苏淡重重点头。
苏录又对程万堂道:“你回去看看家里怎么安排,要是不顺心就说,我们一起再想办法。”
“好的哥。”程万堂点点头,面露一丝苦笑。不顺心是一定的,因为八成就是进程记糟房了。他是真不想一辈子跟酒糟打交道……
程万堂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,忽然被程万舟捅了一下胳膊,抬头一看,就见他爷爷程秀才站在村口的刺桐树下。
此时夕阳落山,红霞满天,刺桐树的花儿也开得红艳艳。但都比不了程秀才那张涨得通红的脸……
看他这样子,似乎已经知道了结果。
苏录心说秀才就是不一样,书院还专门提前通知。
其实他想多了,这并不是秀才的特权,而是张先生的话触动了山长。
于是朱琉派书院的先生,专程到那些孩子的家里拜访,一来退还学费。二来也解释清楚,孩子提前退学,并不是犯了错误。只是因为书院采用了新规,提前分流了不适合进学的学生,让孩子早点适应社会,给家里减轻负担。
虽然还是很残酷,但至少让家长把怒火转移到了书院身上,不至于让孩子遭受无妄之灾。
所以今天下午,就有先生来二郎滩,知会过程秀才了……
但这番安排对程秀才来说却是反作用。只要一想到,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大孙子,居然四个月,就在学业上被判了死刑。他便五内俱焚,坐卧不安,索性来村口等着程万堂回来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