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军功勋爵不可持续
第33章 军功勋爵不可持续 (第1/2页)“不对啊,姜先生!”
扶苏这才回过味儿来,又急忙说道:
“那要是这么说,大秦必须要施行郡国并行制,却一定会走向灭亡的结果,那这不是死棋了吗?”
“可若是照这样下去,那就会让大秦国库迟早被掏空。”
“也会让朝堂之上更加青黄不接,缺少新血与人才!”
“这......总不能看时机成熟,就动用武力覆灭掉封国吧?”
“我是想不到还有什么办法了。”
姜承奕摇了摇头,指了指糕点盒子:
“你不能只是看一个结果,而是要看到它的原因是什么。”
“藩国的确需要存续。”
“而大秦也肯定不能用自己的支出去供养藩国,这二者之间也并不矛盾。”
“这......”
扶苏觉得姜承奕在说谜语。
他觉得姜承奕的意思无非就是,藩国需要存续,但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存续。
可他再怎么也想不到,藩国还有什么其余的能够存续下去的方法。
但是毕竟姜承奕说谜语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。
看姜承奕又开始享受起美食来,他也只能先自己思索姜承奕话语中的意思。
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问题所在。
藩国需要存续。
这理应是基于大秦的角度想到的问题。
说到底。
他们应该只是为了大秦而服务。
而大秦供养藩国,其实也不该是藩国思考的问题。
而同样也应当是站在大秦的视角上所要去思考的问题!
他之前找不到解决方法,其实是因为他下意识把藩国当成了主导。
站在了藩国的角度去思考。
他总是认为。
这些拥有军功的人,或是那些勋贵的后代,就是理所应当要被大秦养着的。
可他们本就应当为大秦效力!
他们手中的这份以劳动换来的荣誉和权力,让他们享受自然是没问题的。
但却不应该让他们毫无建树的后代也一并享受!
他觉得自己找到了重点,问道:
“所以先生的意思是,要让大秦取消封地的世袭罔替的做法,将分封变成更适合大秦的分封?”
姜承奕现在已经对扶苏的灵光一现见怪不怪了。
他擦了擦嘴,说道:
“不错,军功勋爵制度本质上只是一个上升的通道,而将其作为世袭制,是最容易引发门阀世家垄断朝堂话事权,并让社会动荡的。”
“而且也能有效减少大秦的支出,毕竟大秦不可能空养着这么多张干吃饭却不干活的嘴!”
“这其实和现在大秦的朝堂制度是一个道理,况且任贤选能总比世袭罔替、任人唯亲来得要好。”
“你得知道,大秦不能永远仰仗开国和军功!所以军功勋爵制度,绝对不可如此存续下去!”
扶苏不动声色将自己的手伸进了袖口当中。
他的手。
此时已经开始止不住地颤抖了。
大秦不能永远仰仗开国和军功!
这句话几乎瞬间让他的头脑彻底清醒了起来。
整个大秦是以武起家的!
老秦人更是全员尚武,所以对于军功和武勋这些东西格外看重!
但是大秦现在已经是个大一统帝国了,便不再需要那么多武人去打江山了。
而是需要更多的文人去守成!
不过想到这儿。
扶苏又蔫吧了下来:
“可是先生,七国征战数百年,除了勋贵之外,百姓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,又怎么能为大秦做事?”
“先生的想法是极好的,不过却是并无施行的可能......”
扶苏心中生出一种挫败之感。
他在想。
或许大秦从一开始的路走的就是错的。
以至于到了现在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地步了。
军功勋爵制度不可持续,但是文人的考校和入朝为官是绝对可以持续的一条上升通道,和人才政策。
他已经意识到了,大秦现在所需要的,正是一个能够让文人持续不断入朝为仕的上升渠道。
只是大秦现在并无这样的一个渠道,他们一下子也不可能设立一个崭新制度的草案,便立刻去实施。
那样是绝对不顺应规律,会被所有人一致反对的!
哪怕姜承奕现在便给出他一个上升渠道,又给他一个能够让大秦跳出国运周期律的法子。
但是一切也都来不及了。
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教育安排,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试错的。
并不是一拍脑门就能想到万全之策的。
大秦如今青黄不接。
若是不继续重用勋贵士官,却也无人可用了!
这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绕不出的循环。
这大秦恐怕是注定要在某一日,便会因为某些他们心中清楚,却没法解决的问题而瞬间土崩瓦解了!
扶苏如今的心中百味杂陈。
他有些悔恨。
他在想。
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遇到姜承奕。
那样或许还能解救大秦!
可他没想到的是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