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 阿玛什么是.....
第161章 阿玛什么是..... (第1/2页)胤禛告病假这几日,朝堂上一桩,康熙四十六年,江南发生重大旱涝灾害,赈灾银及盐税被贪污几百万两的旧案,震动朝野。
前两日,一位年轻学子将部分证据和民间万民伞秘密带回京城,交予其父亲生前好友,都察院一位耿直的江西道御史手里。
这位学子的父亲,也是一名御史,但康熙四十六年得知此事,想拼死上奏,却突然在寓所内“突发急病”,一夜之间暴毙而亡!
现场毫无挣扎痕迹,被顺天府以“急症身亡”草草结案。
而后,家眷在返乡途中,被过路的山匪劫杀,这位学子还是因为跟同窗在外游历,才逃过一劫。
但后来他也遭到追杀,直到在父亲生前好友的帮助下,改名换姓才得以安宁下来。
这几年他一直在收集证据,此次,借由明年春闱,上京告御状。
康熙收到由血泪写就的万言诉状和一应初步证据,震怒不已,在朝堂上公开要严查此事。
这个案子,涉案官员众多,且多为太子一党的中坚力量。
而且,此案还牵扯出一名上奏揭发此事的御史莫名暴毙的旧案。
杀害御史,堵塞言路,此乃帝王大忌,是对皇权的公然挑战和蔑视!
太子复立后,并没有因此收敛其行为,反而更加纵容属下贪腐、甚至残害忠良,已然触及了康熙的底线。
此旧案一出,所有人都知道这事和太子胤礽有关,毕竟,这次赈灾是太子全权负责。
康熙此举,是有意打压太子。
朝中大臣谁都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!
太子胤礽是康熙亲自教养大,上次皇上把他废了,背地里却又暗戳戳让朝臣复立太子。
人家父子俩闹矛盾,他们参与进去,事后,父子和好,他们这些参与的人就成了挑拨父子关系的人。
所以,就有大臣上奏康熙,派一名皇子总理此事。
然而,在委派那位皇子主理此案时,康熙却陷入了深思。
此案,既要彻查清楚,以正朝纲,又需把握分寸,不能过度打击太子,引发朝局动荡。
他本来属意的人选,是胤禛。
胤禛虽近年和太子胤礽渐行渐远,但他以前是太子一系的人,且他办事素有“冷面王”之称;
既能保证查案公正,又不至于因私废公,且他与太子的关系,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保全太子的颜面。
但就在康熙下旨之时,才想起胤禛还告着病假,宣太医来询问,得知:
“雍亲王此次乃积劳成疾,邪风入里,以致高热反复,仍需静养。”
还说:“若是不好好静养康复,会留下难以修复的病根。”
康熙闻言,一时犯了难,他总不能因为太子,不顾另外一个儿子身体!
而雍亲王府内。
胤禛虽近期“病”着,但对朝中大事却了如指掌。
而且,此事他们比康熙还早知道,那个诉状之所以能从江南,那么顺利的到康熙手里,四爷党的人还出了一份力。
只是,之前大家都拿不准,康熙会不会像以前一样,为了保全太子而把此事压下去!
所以,只等静待事件的发展!
如今,此事被揭开,幕僚邬思道、戴铎等人立刻被秘密召至书房暗室商议。
“四爷,尔等觉得这个差事非四爷莫属,
皇上将此案公之于众,还避过太子,已是对太子生了嫌隙!
太子废而再立,再废也不无可能。
若是四爷接手这个差事,即可清除太子党羽势力,又能得圣心看中,此乃,一举多得之事。”
胤禛坐在上首,闻言点了点头,宫中传来消息,皇阿玛也有意让他总理此事。
他也觉得这是一个重创太子的机会!
只是他心中还有些顾虑。
上次疫病一事,皇阿玛和太子就对他多有猜忌,这次的差事,皇阿玛并没有再废太子的心思,若是这次差事办完,岂不是又要被他们猜忌。
胤禛看向一直没有发言的邬思道:“先生,有何见解!”
邬思道把手上的茶放下,才冷静分析道:“四爷,我与戴先生他们意见相违,此案看似机遇,实则是烫手山芋,万万接不得!”
“为何?”胤禛正襟危坐。
邬思道捋了捋下颚上的胡须,才继续说:
“若是四爷接手此案,有两大弊端:
其一,四爷您早年确与太子关系匪浅,此为朝野皆知。
此时,你若查办太子旧部,无论结果如何,难免会被人诟病,有卖主求荣、‘落井下石之嫌,于您名声有损。”
“其二,皇上此刻虽震怒,但对太子却未有其他实质性的惩处动作,其圣心意难测。
四爷若接手此案,办得轻了,皇上会认为您徇私或无能;
办得重了,彻底得罪太子不说,皇上事后若心生悔意,那您就会成为皇上和太子共同怨恨的对象!
里外不是人!”
“故此,避其锋芒,方为上策。"
邬思道说到这里,笑看着胤禛,感叹道:“王爷此次告病,时机正好,也是最好的推脱理由。”
胤禛听完,沉吟良久。
邬思道所言,句句切中要害。
而且,不知为何,他想到了姜氏。
每次只要事情和姜氏有牵扯,只要依心所为,最终阴差阳错的,都是对他有利?
就如邬先生所言,他这次告病,恰巧此事就事发!
最终,胤禛听了邬思道的建议,决定等此事有了定论,再病愈。
不过,前院“静养”、拒不见人的吩咐可以撤了。
只是,前院刚撤了禁令,后院的女人们就闻风而动,又开始纷纷往书房送各种补汤药材。
然而,胤禛依旧只收了福晋乌拉那拉氏送来的东西,其余院落的,一概由苏培盛客客气气地退回。
乌拉那拉氏得以进入前院探视。
胤禛没有在书房见乌拉那拉氏,而是在正厅。
胤禛进正厅时,乌拉那拉氏眼神下意识地往胤禛脸上、脖颈等裸露在外的地方看去。
试图找到一丝伤痕的痕迹。
可惜,胤禛脸上的掌印、红肿早已消退殆尽,恢复如常,根本看不出任何异样。
胤禛察觉到乌拉那拉氏的扫视,只以为她是担心他的安危,没有多想。
清梧苑
钮钴禄氏和耿氏依旧在她们的小院里对弈聊天。
耿氏落下一枚黑子,语气有些酸溜溜的:
“爷本来进后院就少,这一病又是大半个月没进后院了。
想去看看爷,爷不见不说,连送去的东西都退了回来!
我送去的药材,可是家里听说爷病了,特意送来的,爷也不收!”
钮钴禄氏神色平静,一只手拿用帕子捂着鼻子,一手捻着白子,只意味深长地说了句:
“谁让人家是皇上亲赐的嫡福晋呢?
身份摆在那里,终究是不同的。”
耿氏闻言,神情有些失落,“是啊,她是福晋!”
宁心苑
李氏没想到,她精心打扮一番,没见到四爷不说,还冤家路窄的遇到福晋乌拉那拉氏!
就在她嘲弄乌拉那拉氏也进去不时,她却见去了!
李氏心中瞬间妒火中烧!
她忘不了,乌拉那拉氏见去前院时,后头看她那一眼,蔑视的眼神!
气死她了!
恰逢弘时下学回来,背书背得磕磕巴巴,立刻成了她的出气筒。
“你个没出息的,天天和你阿玛在一个书院里读书,怎么就不知道讨你阿玛欢心!”
弘时转过头看向李氏,瞪着凤眼,有些委屈说:“额娘,阿玛不见,儿子也没办法啊!”
李氏气结,指着弘时,恨铁不成钢道:“弘晙那个野小子都知道每日去给你阿玛请安,你怎么不去!”
弘时:......
他能怎么说?
三哥去给阿玛请安,阿玛虽然不见三哥,但偶尔,还是会隔着门考教功课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