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九章 雁门烽火
第二十九章 雁门烽火 (第2/2页)沈玉微的心脏像是被冰水浸透。太子的目标,从来都是传国玉玺!
“老太太,能否借您的马车一用?”沈玉微忽然改变了主意,“我不直接去陵园,先去见一个人。”
李府的马车摇摇晃晃地驶离京城时,沈玉微撩开窗帘,看到萧玦率领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地向西北进发。玄色的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,像一只展翅的雄鹰,要将吞噬山河的狼影撕裂。
她忽然想起母亲日记里的话:“大靖的土地上,从来没有不战而退的将军。”
三日后,长安城郊的破庙里。沈玉微看着眼前一身布衣的男子,几乎认不出他来——那是本该驻守长安的卫将军,此刻却满脸风霜,左臂空荡荡的袖管随风摆动。
“末将参见郡主。”卫将军单膝跪地,声音哽咽,“三年前若不是沈夫人舍命相护,末将早已死在太子的刀下。”
“母亲救过你?”沈玉微扶起他。
“是。”卫将军的眼中燃起怒火,“太子当年为了抢夺兵符,血洗了整个驿站,是沈夫人带着末将从密道逃走,她自己却……”
沈玉微的心猛地一沉:“她自己怎么了?”
“被太子的人抓住,关进了陵园的地宫。”卫将军从怀中掏出张地图,“末将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查探,终于找到了地宫的入口。”
地图上标注的入口,就在母亲墓碑后方的第三棵柏树下。沈玉微忽然明白柳承业为何说玉玺在墓中——他们都以为母亲被葬在地宫,却不知那场大火后,母亲的尸骨早已被外祖父悄悄换了地方。
“太子的人什么时候到?”
“明日午时。”卫将军握紧了腰间的长刀,“末将已召集旧部,定能护住郡主取出玉玺。”
沈玉微却摇头:“不必硬拼。”她指着地图上的一处峡谷,“我们在这里设伏,让他们有来无回。”
次日清晨,沈玉微换上一身素衣,捧着白菊来到母亲墓前。墓碑上的“沈氏如月”四个字已有些模糊,却被人仔细擦拭过,碑前还放着束新鲜的海棠花——是萧玦的笔迹。
她蹲下身,按照卫将军所说的方位叩击地面,果然听到空洞的回响。刚要动手挖掘,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,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。
“太子的人来了!”卫将军的声音带着紧张。
沈玉微却异常平静。她将白菊放在墓前,缓缓站起身,软剑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:“告诉兄弟们,按计划行事。”
太子的亲卫统领勒住马缰时,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景象:素衣女子站在墓碑前,身后是手持兵器的死士,像一朵在寒风中绽放的海棠,美丽,却带着致命的锋芒。
“沈玉微,交出玉玺,本统领可以饶你不死。”亲卫统领的语气带着倨傲。
沈玉微忽然笑了,笑声在空旷的陵园里回荡:“想要玉玺?自己来拿。”
话音未落,她已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。软剑划破晨雾的瞬间,两侧的山坡上滚下无数巨石,将亲卫的退路彻底封死——那是母亲留下的机关,当年为了防备盗墓贼,外祖父特意请能工巧匠设计的。
厮杀声在陵园里响起时,沈玉微已钻进地宫。潮湿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,与母亲生前最爱的味道一模一样。正中央的石台上放着个紫檀木盒,打开的瞬间,她忽然明白为何所有人都为之疯狂——那方传国玉玺上,刻着的不是龙凤纹,而是沈家的族徽,旁边还有行极小的字: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——沈氏制”。
原来传国玉玺从一开始就是沈家的东西。
她将玉玺塞进怀中,转身正要离开,却见太子不知何时站在了地宫门口,手中的长剑直指她心口:“把玉玺给朕。”
“太子殿下何时学会了私闯民宅?”沈玉微的软剑护住胸前,“还是说,你早就知道这是沈家的东西?”
太子的脸色瞬间变得狰狞:“那又如何?天下本就该是朕的!你母亲当年若肯交出玉玺,何至于落得尸骨无存?”
“你杀了她?”沈玉微的声音发颤,握剑的手因愤怒而发白。
“是又怎样?”太子步步紧逼,“她敬酒不吃吃罚酒,竟敢用假玉玺骗了朕这么多年!”
就在长剑即将刺中沈玉微的瞬间,一支羽箭破空而来,精准地射穿了太子的手腕。卫将军率领人马冲了进来,箭头直指太子咽喉:“束手就擒吧!”
太子看着涌入地宫的士兵,忽然发出一阵疯狂的大笑:“你们以为赢了吗?雁门关的守军早已被朕换成了北狄人,萧玦现在就是瓮中之鳖!”
沈玉微的心猛地一沉。难怪萧玦带走的三万边军足够驰援,原来太子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们活着回来。
“你这个叛徒!”卫将军的怒吼声在地宫里回荡。
太子的笑容却越发诡异:“等北狄大军攻破京城,你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!”
沈玉微没有再与他废话。她举起软剑,寒光闪过的瞬间,所有的阴谋与背叛都在此刻终结。
走出地宫时,阳光正好穿透云层。沈玉微望着怀中的传国玉玺,忽然明白母亲为何要将它藏得如此隐秘——这方玉玺承载的不是权力,而是沈家世代守护的承诺。
“郡主,我们现在去哪里?”卫将军问道。
“去雁门关。”沈玉微翻身上马,青铜兵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,“去救萧玦。”
江南水师的战船在黄河上破浪前行时,沈玉微站在船头,望着远处连绵的烽火。她知道,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——北狄的狼旗还在飘扬,京城的暗流尚未平息,而母亲留下的秘密,或许才揭开一角。
但她无所畏惧。因为她的身后,是无数守护家国的忠魂;她的前方,有等待她的人。
船帆上的沈家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,像一声响彻云霄的呐喊,穿透烽火,穿透阴霾,奔向黎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