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-疯狂计划
第324章-疯狂计划 (第1/2页)那声叹息仿佛一枚冰冷的探针,瞬间刺入沈默的脊髓,又沿着神经束悄然隐退,没有留下任何物理痕迹,却在他意识的底片上烙下了一道无法磨灭的暗影。
他甚至无法确定,这叹息是真实存在,还是仅仅是自己脑海中残响的又一次回音。
苏晚萤担忧地看着他,他那张一向如精密仪器般毫无波澜的脸上,此刻正显露出一种近乎分裂的疲惫。
那双眼睛,一半是法医的锐利审视,另一半,却沉淀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、阅尽千帆的沧桑。
“我们立刻就去。”苏晚萤没有多问,她从沈默那沙哑的几个词里,已经捕捉到了至关重要的信息。
1903年,江南大疫。
这是历史长河中一个被浓墨重彩记录,却又充满无数空白的节点。
她立刻拨通了省立档案馆一位老熟人的电话。
凭借苏晚萤在文博系统的人脉,以及“特殊案件协查”的名义,他们破例获得了查阅非开放历史档案的权限。
档案馆的地下库房阴冷而干燥,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防腐药剂混合的独特气味。
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档案员,陈伯,将他们引到一台蒙着防尘布的微缩胶片阅读器前。
“你们要的那个年份,恰好是馆藏最麻烦的一批。”陈伯一边费力地推着一车沉重的金属片盒,一边解释道,“清末民初,时局动荡,加上那场史无前例的大疫,很多地方的档案记录都毁了。尤其是涉及到官方机密的,更是焚毁得厉害。”
苏晚萤很快从浩如烟海的目录中,锁定了几份可能相关的卷宗:《清末防疫章程》、《江南地区善后局纪要》,以及一份备注着“残损,勿动”的《吴县仵作司密档》。
前两者记录详实,但大多是关于药材调配、隔离区设立等常规内容,对所谓的“听冥者”只字未提。
真正的突破口,出现在那份几乎被历史遗忘的密档里。
胶片在阅读器的暖光下缓缓滚动,屏幕上投射出的文字斑驳不清。
这份档案的焚毁率高得惊人,十页里有九页都化作了黑色的焦痕。
沈默的眼睛几乎要贴在屏幕上,他的大脑如同一台高性能计算机,自动过滤掉无用的信息,拼凑着支离破碎的字句。
终于,在一片烧焦的边缘,他看到了一段尚算完整的记述。
“……疫疠横行,死者相枕,怨气充塞,非药石可医。府尊纳奇士之策,开‘平冤补录’之途。择城中聋哑之人,无论男女,验其身骨,若能承载,则以血为引,立‘守默契约’。签约者……入死城,听亡者遗言……”
沈默的心脏猛地一缩。
他与苏晚萤对视一眼,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惊。
“听冥者”,最早竟然不是一种被动的诅咒,而是一项由官府主导、制度化的“岗位”!
他继续往下看,更多的细节浮现出来。
这些被选中的聋哑人,被要求用一种极为特殊的、结合了手势与面部肌肉记忆的方式,“记下”死者临终前的执念。
他们口不能言,却必须将那些无声的呐喊,精准地“刻录”在自己的身体里。
返回之后,再由专门的“解语师”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,解读出亡者的遗愿,用以平复民怨,或是追查悬案。
这不就是“残响”介质化最原始、最粗暴的实践吗?
将活生生的人,当作一块可以写入信息、并能随时读取的硬盘。
胶片滚动到下一页,也是保存下来最关键的一页。
上面用朱砂笔写着一行小字,笔迹因年代久远而发暗,却依旧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。
“凡签契者,须于额心以特制烙铁烙‘棠’字印。七日内,伤口不溃则为初成。若此后梦中闻万人呼其名而不醒,则为‘器’成。”
“棠”字……“器”成……万人呼名……
一连串的关键词如同电流,瞬间击穿了沈默的记忆。
他立刻想起了自己解剖过的那些自称“林秋棠”的受害者,在他们的颅骨X光片上,无一例外地,都在额窦的位置,有一个形状酷似火焰纹的异常钙化斑点!
原来那不是病变,是烙印!是跨越了一个多世纪的契约标记!
沈默终于明白了。
“哑姑”并非什么偶然获得能力的乡野神婆,她很可能是这个被废弃的官方体系,在民间隐秘流传下来的继承者。
而她与“林秋棠”们签订的所谓“守默契约”,本质上就是一份跨越代际的活体档案保管协议。
每一个“林秋棠”,都是一个移动的、不断被写入新数据的“遗言库”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