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:深夜的借口
第11章:深夜的借口 (第1/2页)老宅的挂钟刚敲过十一点,木质钟摆的“滴答”声在空旷的走廊里格外清晰,像一只无形的手,一下下叩击着林舒瑶紧绷的神经。她站在二楼转角的阴影里,指尖反复摩挲着口袋里那枚黄铜钥匙——这是三天前她趁张管家打扫书房外走廊时,偷偷从他备用钥匙串上拓印模子,托朋友加急配好的。钥匙边缘还带着未打磨光滑的毛刺,硌得指腹微微发疼,却远不及她心里的紧张来得强烈。
生日宴的筹备清单就摊在她卧室的书桌上,“祖父林振邦先生的功勋勋章”被用红笔圈出,标注为“宴会厅C位展架核心展品”。这是林舒瑶找了三天才找到的“正当理由”——祖父生前是市里的知名企业家,更是曾获过市级劳动模范的老辈人物,他的勋章不仅是林家的荣誉,更是生日宴上撑场面的关键物件。父亲林正宏前几天还特意叮嘱:“瑶瑶,生日宴是你正式接触集团事务的第一步,爷爷的勋章一定要找出来,摆得显眼些,让老朋友们看看林家的根基。”
可谁也不知道,林舒瑶要找勋章是假,想进那间禁地书房才是真。
从她记事起,祖父的书房就是老宅里最神秘的存在。那扇深棕色的实木门永远关着,门把手上的铜环被岁月磨得发亮,却从来没有孩子敢去触碰。小时候她曾趁着祖父午睡,偷偷跑到书房门口,想透过门缝看看里面的样子,刚碰到门把手,就被突然出现的祖父抓了个正着。那天祖父的脸色格外阴沉,平日里温和的眼神像结了冰,他把她拽到客厅,当着全家人的面说:“林家的规矩,这间书房,除了我,谁也不能进。谁碰,谁就不是林家的人。”
那是祖父唯一一次对她发脾气,也是她第一次意识到,这间书房里藏着连家人都不能触碰的秘密。后来祖父去世,父亲林正宏接管了林家,却依旧守着那道规矩,甚至给书房换了新的锁芯,把备用钥匙交给最谨慎的张管家保管,再三叮嘱“谁也不许靠近”。
可越是被禁止,林舒瑶心里的好奇就越强烈。尤其是上个月整理祖父遗物时,她在阁楼的旧箱子里翻到一本泛黄的相册,相册最后一页夹着一张被剪掉一半的照片——照片上只有一个模糊的女人背影,穿着碎花衬衫,怀里抱着个婴儿,背景是她从未见过的旧工厂。她拿着照片问父亲,父亲只说“是爷爷的远房亲戚”;问苏婉,苏婉眼神躲闪,说“年代太久记不清了”;问张管家,张管家只是叹气,说“老主人的事,少问为好”。
所有人的回避,让她更加确定,那间书房里一定藏着与这张照片有关的线索。而这次生日宴要找的勋章,成了她唯一能光明正大踏入禁地的机会。
走廊里的声控灯突然熄灭,陷入一片漆黑。林舒瑶深吸一口气,从口袋里掏出手机,调低亮度,借着微弱的光小心翼翼地向书房走去。老宅的地板是几十年前铺的实木,踩上去会发出轻微的“吱呀”声,每走一步,她都要停顿几秒,确认楼下没有动静才敢继续。
路过苏婉的卧室时,她听到里面传来均匀的呼吸声——苏婉向来睡得早,这个点应该已经睡熟了。再往前走,就是父亲林正宏的书房,门缝里没有灯光,想来父亲今天在集团加班,还没回来。她悬着的心稍稍放下,加快脚步走到祖父书房的门前。
深棕色的木门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,门楣上挂着祖父生前最喜欢的书法匾额,写着“守正”二字,笔锋刚劲,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。林舒瑶屏住呼吸,将黄铜钥匙插进锁孔,轻轻转动。“咔嗒”一声轻响,锁芯弹开的瞬间,她的心脏猛地一跳,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走廊尽头,确认没人后,才缓缓推开房门。
一股混杂着旧书霉味、灰尘和淡淡檀香的气息扑面而来,像是瞬间穿越到了几十年前。林舒瑶皱了皱眉,适应了几秒才敢迈步进去。房间里没有开灯,只有月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,在地板上投下几道细长的阴影,像一道道无形的屏障,将房间分割成明暗交错的区域。
她拿着手机缓缓扫视四周——书房比她想象中要大,靠墙的位置摆着整面书架,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,从经济学著作到历史典籍,还有不少线装的旧书。只是所有的书都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,显然已经很久没人翻动过。书架最上层摆着几个陶瓷摆件,造型古朴,却也落满了灰,只有中间一个青花瓷瓶格外干净,瓶身上的缠枝莲纹清晰可见,像是有人经常擦拭。
房间中央是一张宽大的红木书桌,桌面上摆着祖父生前用过的钢笔、砚台和放大镜,砚台里的墨汁早已干涸,结成了黑色的硬块。书桌有四个抽屉,每个抽屉上都挂着黄铜锁,锁孔里锈迹斑斑,显然多年没有开启过。林舒瑶走到书桌前,轻轻拉开椅子,椅子腿在地板上蹭过,发出“吱呀”一声,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。她吓得立刻停住动作,耳朵贴在桌面上,仔细听着楼下的动静,直到确认没有吵醒任何人,才敢继续观察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