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4章 携暖儿跨昆仑赴东海
第 24章 携暖儿跨昆仑赴东海 (第1/2页)第二天清晨,启明星还悬在天穹东侧,像一颗被匠人精心打磨过的碎钻,在黛色的天幕上缀着点点微光。那微光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随着天色渐亮缓缓流转,时而黯淡如萤火,时而明亮似寒星,将天际染出一片朦胧的浅紫。此时的昆仑墟尚未完全苏醒,山间的雾气如同被揉碎的云絮,一团团、一缕缕,在青灰色的岩壁间缓缓流动。
这雾气分作三层,各有奇妙。底层最浓,呈淡青色,贴着地面蜿蜒,仿佛在青苔上织着薄纱。雾气中偶尔掠过几缕山风,将薄纱轻轻掀起一角,露出下面蜿蜒的溪流,溪水在青石间流淌,发出潺潺的轻响。中层偏浅,泛着细碎的银辉,被山风轻轻推着,在岩壁间穿梭。岩壁上刻着古老的符文,在银辉的映照下若隐若现,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秘密。顶层最薄,近乎透明,只在晨光斜照时才显露出淡淡的蓝影。蓝影与启明星的微光相互辉映,在空中交织出一幅梦幻般的画卷。
雾气触在皮肤上会带来一丝沁人的凉,却不刺骨,反而让人头脑清醒,连呼吸都带着山间草木的清苦气息。雾气掠过岩壁上生长的苔藓,将那抹鲜嫩的绿晕染得愈发湿润。苔藓间还藏着细小的蕨类植物,叶片上滚动的露珠比米粒还小,顺着叶脉缓缓滑落,砸在下方的青石上,发出“嘀嗒”的轻响,在这寂静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清晰,像是在为即将启程的三人伴奏。露珠坠入溪流,泛起小小的涟漪,涟漪一圈圈扩散,将周围的雾气也搅动起来,形成一个个小小的漩涡,宛如仙境中的精灵在嬉戏。
凌玄站在山道旁,抬手将腰间佩剑又紧了紧。他的指尖刚触到剑鞘,便感受到深海沉木特有的温润——那是常年与海水浸润后留下的质感,剑鞘表面的水波纹路并非平面雕刻,而是随着木材的纹理自然起伏,指尖抚过,能摸到木纹与刻痕交织的凹凸感。青铜剑柄上雕刻的螭纹极为精致,螭龙的头部微微抬起,眼睛用细小的墨玉镶嵌,在晨光下泛着暗绿的光;龙身缠绕剑柄三圈,每一片鳞甲都刻有细密的斜纹,连龙须末梢的卷曲弧度都恰到好处,在微弱的晨光里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。他拇指摩挲着螭纹的接缝处,那里因常年握持已变得光滑,这柄剑陪他走过了十年风雨,从昆仑雪巅到东海之滨,每一次紧握剑柄,都能让他想起过往的征战与守护。此刻剑柄传来的微凉触感,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口,让他心中多了几分安定,目光也不自觉地扫过身旁的熊猫大帝与暖儿,眼神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戒备。
不远处,熊猫大帝正稳稳地托着暖儿。这头传说中的灵兽周身萦绕着若有似无的祥瑞之气,每一根雪白绒毛都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最纯净的灵气,在晨雾中微微颤动,宛如镀上了一层流动的月华。当微风拂过,沾着细小雾珠的毛发便轻轻摇曳,在晨光折射下泛起碎银般的光芒,与他眼圈周围那抹用墨汁晕染而成的渐变黑影相映成趣,勾勒出一种威严而又不失温柔的气质。他厚实温暖的爪子微微发着光,掌心肉垫的淡粉色纹路里,似乎还残留着昆仑山巅千年寒冰的凉意,此刻却小心翼翼地环着暖儿的腰腹,指节弯成最妥帖的弧度,生怕惊扰了怀中的小生命。
暖儿裹着的金丝绣斗篷在晨雾中更显华贵,淡杏色的云锦底料仿佛将天边的晚霞揉进了织物,每一丝纤维都散发着柔和的光晕。边缘雪白的狐裘随着熊猫大帝的步伐轻轻起伏,像是被风吹动的云朵,偶尔扫过暖儿的手背,便引得她发出银铃般的笑声。斗篷背面的金丝云纹与凤凰刺绣,在光线变幻间竟有了生命——当暖儿扭动身体时,金丝会顺着云纹弧度流转,仿佛真有祥云托着金凤凰在天际翱翔,而这精湛的针法背后,似乎还藏着能抵御妖邪的神秘咒文。
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从貂绒帽檐下探出来,浅灰色的卷曲绒毛轻轻蹭着她的脸颊,每一次触碰都让她像只撒娇的小猫般扭动。那双如清泉黑葡萄般的大眼睛里,倒映着昆仑墟的奇景:岩壁上飞过的青绿色小鸟,尾尖一点红如滴落的朱砂,正欢快地啄食着苔藓上的露珠;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,峰顶若隐若现,在云海中宛如仙人遗落的玉簪。暖儿小嘴巴微微张开,嘴角还沾着蜜饯残渣,呼吸间带着甜香,而她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,比昆仑山上的星辰还要明亮。
三人踩着潮湿的青石板继续前行。青石板路蜿蜒曲折,沿着山势向下延伸,路面宽约两尺,是由整块青石凿刻而成,边缘处因常年踩踏已变得圆润。石板表面因常年被雾气浸润而变得有些光滑,尤其是在凹陷处,还积着一层薄薄的水膜,倒映着头顶的雾气与晨光。偶尔石板缝隙间会长出一层薄薄的青苔,呈淡绿色,带着湿润的光泽,走在上面需要格外小心。凌玄每走几步,都会下意识地扶一下腰间的剑,脚步放得极轻,还会回头提醒熊猫大帝:“此处青苔滑,慢些走。”
每一步踩下去,都能听到鞋底与石板接触时发出的“咯吱”声,那声音并非沉闷的钝响,而是带着清脆的回音,在山谷间轻轻回荡。伴随着雾气流动的“沙沙”声——那是雾气穿过草木枝叶的声响,树叶被雾打湿后相互摩擦,发出细碎的响动——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山间小调。凌玄身后的熊猫大帝憨态可掬地晃动着圆滚滚的身子,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,生怕滑倒,毛茸茸的爪子紧紧扒着地面,时不时还发出“呜呜”的嘀咕声,像是在抱怨这难走的石板路。而队伍末尾的少女则好奇地东张西望,指尖轻轻划过路边被雾气笼罩的藤蔓,晶莹的水珠顺着藤蔓滴落,在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。
走了约莫一个时辰,前方的雾气渐渐变得稀薄,先是底层的青雾慢慢消散,露出地面的碎石与枯草;接着中层的银雾也逐渐淡去,能看到远处的树木轮廓;最后顶层的蓝雾融入天际。此时,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随风飘来,夹杂着泥土的芬芳与青草的清新,还隐隐带着一丝咸腥的海的气息。
隐约能听到水流的声音——那声音起初很轻,像是远处的风声,随着脚步靠近,渐渐变得清晰,从“哗哗”的轻响变成“轰隆”的轰鸣。再往前,一片蔚蓝便映入眼帘——东海到了。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,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,阳光洒在海面上,波光粼粼,宛如撒了满海的碎金。岸边生长着一些奇异的海草,随着海风轻轻摇曳,在浅水区还能看到几条色彩斑斓的小鱼穿梭其中,偶尔跃出水面,又迅速扎回海里,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波纹。
东海的海水并非寻常的蓝,而是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,从近到远,颜色逐渐由浅蓝过渡到深蓝,再到天际处的墨蓝,层次分明得如同画师调配的颜料。近岸的海水清澈见底,能看到水下的细沙与游动的小鱼——那些小鱼通体透明,只有尾巴是橙色的,成群结队地在礁石间穿梭,偶尔会跃出水面,溅起细小的水花。忽然,一声清脆的鱼哨声划破寂静,只见鱼群瞬间排列成八卦阵型,鱼尾摆动间,橙色如流火般在透明的鱼身中流转,竟在水面上映出半透明的符文,转瞬即逝。
往远处看,海水开始变得深邃,阳光透过水面,在水下投出长长的光带,光带里浮动着细小的浮游生物,像无数颗会发光的米粒。随着海浪轻摇,这些微光竟汇聚成《山海经》中记载的烛龙图腾,鳞片纹路间闪烁着神秘的幽蓝,仿佛在诉说着上古的秘辛。海面上波光粼粼,晨光洒在水面上,折射出无数道金色的光带,这些光带并非静止,而是随着海浪的起伏不断晃动——海浪不大,每一次起伏都带着柔和的弧度,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海面,将光带揉成细碎的金片。忽然,金片化作万千游鱼虚影,朝着远处的深海游去,仿佛在为旅人指引方向。
三人沿着海岸线走了片刻,脚下的青石板渐渐变成了湿润的沙滩,沙子呈银白色,踩在上面软软的,还会从指缝间滑落。当最后一片金鳞虚影没入海中时,沙滩上突然浮现出蜿蜒的水纹,沿着水纹望去,一座宏伟的建筑便出现在眼前——东海龙宫。龙宫的宫墙由夜明珠镶嵌而成,在阳光下流转着七彩光晕,海浪拍打在珊瑚雕琢的阶梯上,竟发出编钟般清越的声响,宫门上方“东海胜境“四个篆字,正不断滴落着散发龙涎香气的水珠。
龙宫并非建在海底,而是一半在海面之上,一半隐入海中,像是从海底生长出来的宫殿。入口处立着一座巨大的珊瑚牌坊,高约三丈,宽两丈有余,这珊瑚并非普通的红色,而是由多种颜色交织而成:绯红如胭脂,橙黄似朝阳,翠绿像翡翠,淡紫若云霞,还有几处泛着珍珠白的光泽,如同将彩虹揉碎后凝固在了一起。珊瑚的枝干并非笔直,而是自然弯曲,交错缠绕形成了精美的花纹,有的像盛开的花朵,有的像盘旋的龙纹,在海水的浸泡下,每一寸肌理都透着莹润的光泽,仿佛轻轻一碰就能滴出水来。海水从珊瑚牌坊的缝隙间流过,流速缓慢,带着细小的气泡,折射出七彩光晕——这些光晕并非固定在一处,而是随着水流晃动不断扩散、变幻,时而变成圆形,时而拉成长条,将附近的水域都染成了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。牌坊顶端还蹲着两只石雕的海马,通体由白玉雕刻而成,身上的鳞片刻得极为细致,尾巴微微翘起,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海中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