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0 章 古河道地窖探密
第 30 章 古河道地窖探密 (第1/2页)临溪镇古河道上游的山路布满碎石,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众人的裤脚,每走一步都会陷进半指深的松软泥土里,带出浑浊的泥水。周雨桐走在队伍中间,手里的平板屏幕亮着,上面是上官宇解析出的完整坐标——望水闸西侧50米的陡坡下,隐藏着一个被藤蔓覆盖的地窖入口。
“望水闸是柳振庭1975年改造的,当时他以‘治水清淤’的名义,在闸体西侧修了这个地窖,对外说是‘存放治水工具’,其实是用来储存孢子样本和探测器碎片的初步研究数据。”郑晓峰扶着路边的老槐树,慢慢往前走,他的灰色中山装裤脚已经沾满泥点,膝盖在之前的打斗中受了伤,每走一段路就要停下来喘口气,“我当年跟着他来送过一次工具,记得地窖的门是用本地青石砌的,上面刻着‘水脉纹’,需要用青铜音叉敲对节奏才能打开,密码就是‘治水曲’的前三个音——宫、商、角。”
柳清月握着青铜音叉走在最前,指尖轻轻拂过叉身上的古琴纹路。越靠近望水闸,音叉的震动就越明显,甚至能感觉到一股微弱的吸引力,像是在与地窖里的东西产生共鸣。“前面就是望水闸了!”她指着远处的水泥建筑,望水闸的闸门已经锈迹斑斑,上面爬满了绿色的藤蔓,闸体上“望水闸”三个红色大字,因为常年风吹雨打,只剩下模糊的轮廓。
众人加快脚步,沿着陡坡往下走。坡上的杂草有半人高,孙蕊走在队伍两侧,用随身携带的砍刀清理挡路的藤蔓,她的迷彩服袖子被划出了几道口子,却丝毫没有放慢速度:“我在坡顶装了两个微型监测仪,能实时传输周围的动静,要是康泰的人追来,我们能提前十分钟预警。”
走到望水闸西侧,郑晓峰指着一块与周围岩石颜色相近的青石:“就是这块!你们看,石头上的纹路和我之前带的《临溪镇治水史》里的‘水脉纹’一样,中间的凹槽正好能放下青铜音叉。”青石上的纹路呈波浪状,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小凹槽,大小与柳清月手里的青铜音叉完全匹配。
柳清月深吸一口气,将青铜音叉轻轻放进凹槽,按照“治水曲”宫音(392Hz)、商音(349Hz)、角音(320Hz)的节奏,依次敲击青石上的纹路节点。第一声“叮——”响起时,青石上的水脉纹微微发亮;第二声“叮——”落下,纹路的亮度明显增强;当第三声“咚——”敲完,青石突然发出“咔嗒”一声轻响,整块石头缓缓向外翻开,露出一个黑漆漆的地窖入口,里面传来一股带着潮湿气息的凉意,隐约能闻到淡淡的孢子甜腥气。
马超立刻掏出强光手电筒,对着地窖内部照去。地窖约有十平方米大小,四壁用青砖砌成,角落里堆放着几个深绿色的玻璃罐,罐子里装着淡蓝色的液体——正是外星孢子原液,罐子上贴着泛黄的标签,上面用红笔写着“孢子样本:1975.08.15,活性90%”。地窖中央的木桌上,放着一本线装笔记本和一个银色的金属盒子,笔记本的封皮上写着“柳振庭孢子研究记录”。
“这就是柳振庭的孢子储存罐!”周雨桐快步走进地窖,小心翼翼地拿起笔记本。翻开第一页,里面是柳振庭苍劲的字迹,详细记录了1975年发现外星探测器碎片的经过:“……古河道清淤时发现金属碎片,表面有蓝色纹路,接触水后释放孢子,孢子可吞噬水中污染物,却会在无韵律控制时变异……需以古琴韵律为引,医疗数据为基,生态样本为媒,三者结合方能控孢……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