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江南雨落
50江南雨落 (第2/2页)周砚连连点头,躬身道:“娘娘想得周全!末官这就让人去寻柳树苗,定按娘娘的吩咐办。”
正说着,远处传来一阵孩童的笑闹声。风染霜抬头望去,几个穿蓝布衫的孩子撑着小伞,在巷口的石桥上追跑,桥下乌篷船缓缓划过,船夫唱着江南小调,调子软得像棉花。她望着这平和的景象,心里忽然安定下来——这就是兄长想守的山河,是她如今要护的人间。
当晚,风染霜住在苏州府的驿馆里。青禾整理行李时,从包裹里翻出个蓝布包,轻轻递过来:“娘娘,这是从忠勇祠带的,是风将军当年的日记本,您要不要看看?”
风染霜接过布包,指尖抚过磨得发亮的牛皮封面,小心翼翼地打开。纸页已有些泛黄,字迹却依旧清晰,第一页上写着:“十八岁,从军。父赠‘风凛’印,言:‘凛者,正直也。守疆者,当如凛风,不折不屈。’吾记之,不敢忘。”
一页页往下翻,尽是兄长从军后的点滴:有第一次领兵作战的紧张,写着“手按剑柄时,指节都在抖”;有打胜仗后的雀跃,画了个歪歪扭扭的酒杯;有见百姓遭灾时的自责,字迹重得透了纸背;也有对家人的思念,提过“妹妹总爱揪我头发,如今该长大多了”。
翻到野狼谷之战后的那页,风染霜的眼泪忽然落了下来。纸上写着:“今日,三百弟兄抵住两万蛮族,无一人退。战后清点,伤二十,亡五。吾立阵前,见弟兄们血染征袍,仍挺脊梁,心中愧甚——若吾指挥再细些,或许便不会有弟兄殒命。往后,吾定当更慎,护弟兄周全,护北疆周全。”
她想起白天赵峥说的话——当年野狼谷之战后,兄长在阵前跪了一夜,为牺牲的弟兄守灵,第二天就带着人去寻遗体,亲自送回他们的家乡,连小兵的鞋带松了,都蹲下来帮着系好。
“兄长,你总是这样,把所有责任都扛在自己肩上。”风染霜用指尖轻轻擦去纸页上的泪痕,声音轻得像耳语,“如今你放心,你的弟兄们都好好的,北疆的防线固若金汤,江南的百姓也能安稳度日。你想做却没来得及做的事,我都会替你做好。”
次日清晨,雨停了。风染霜带着青禾去了苏州府的学堂——这是用风家财产修的第一所学堂,昨日刚完工,今日是开学的日子。学堂门口挤满了百姓,手里捧着自家种的蔬菜、晒的干货,见她来,都涌了上来。
一位白发老妇人捧着篮杨梅,颤巍巍走到风染霜面前,眼里闪着光:“皇后娘娘,您为我们修堤坝、办学堂,是江南百姓的大恩人啊!这是家里树上结的杨梅,甜得很,您尝尝。”
风染霜接过杨梅,咬了一口——酸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,裹着江南的清润。她弯腰摸了摸老妇人身边孩子的头,柔声道:“老人家,学堂是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,只要孩子们能好好读书,将来做个有用的人,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。”
学堂里,孩子们已坐得整整齐齐,小脸上满是好奇。风染霜走进教室,望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,轻声道:“孩子们,今日是你们开学的日子。你们知道吗?在北疆,有位风将军,他用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国家;在江南,有无数百姓,用双手种出了满仓的粮食。你们现在好好读书,将来可以像风将军一样守家国,也可以像百姓一样建家乡。无论将来做什么,都要记住,做人要正直,做事要踏实,别辜负了这太平日子,也别辜负了自己的初心。”
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,齐声喊道:“谢谢皇后娘娘!我们会好好读书的!”
风染霜看着他们认真的模样,心里满是暖意。走出学堂时,阳光正好穿破云层,落在学堂的屋檐上,镀了层金边。青禾走上前,轻声道:“娘娘,宫里传消息来,陛下让您月底回京,商议册封太子的事。”
风染霜点头:“知道了。咱们在江南再待几日,看看堤坝开工的情况,再去杭州府定学堂的选址,然后再回京。”
接下来的几日,风染霜走遍了江南的几个府城。在常州府看堤坝石料,在嘉兴府查学堂木料,每到一处,百姓都夹道相迎,把家里最好的东西往她手里塞。风染霜知道,这些感谢不是给她的,是给兄长的——是他的忠勇换来了如今的太平,是风家的坚守,让百姓们暖了心。
月底,风染霜启程回京。官船行至长江江面时,她站在船头,望着远方的天空——蓝天白云铺在江面上,远处山峦连绵,像幅展开的锦绣。青禾走到她身边,指着天边轻声道:“娘娘,您看,那有雁群。”
风染霜抬头望去,一群大雁排成“人”字形,往北方飞去,翅膀划破云层,留下淡淡的痕迹。她忽然想起兄长当年写的诗:“雁归北疆时,便是家国安。吾守边关月,盼得万家欢。”
“青禾,你说,兄长看到如今的景象,会不会很高兴?”风染霜轻声问。
青禾点头,眼里满是笑意:“将军肯定会高兴的。娘娘您看,这大靖的山河,国泰民安,百姓安乐,不就是将军毕生的心愿吗?”
风染霜望着雁群渐渐远去的身影,嘴角勾起一抹坚定的笑。她知道,兄长的心愿,她已经实现了;而她的路,才刚刚开始。往后,她会带着兄长的期望,守好这大靖的山河,护好这世间的安宁,让兄长的忠魂,永远安息在这片他用生命守护过的土地上。
船继续往前驶,江水拍打着船舷,发出哗哗的声响,像是在讲着过往的故事,又像是在唱着未来的希望。风染霜立在船头,腰间的“风凛”铜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映着她挺拔的身影,也映着这万里河山的太平与安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