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触灵进阶
第59章 触灵进阶 (第1/2页)从津门回来后的几天,陈墨白过得有些浑浑噩噩。
那块白玉牌带来的冰冷恶寒,像是某种精神层面的病毒,在他体内盘桓不去。他时常在夜里惊醒,恍惚间总觉得指尖残留着那股黏腻的贪婪触感,耳边回荡着模糊的低语和数钱的沙沙声。白天则精神倦怠,对着工作室里那些平日里倍感亲切的古物,也有些提不起劲,甚至隐隐有些抗拒再去“触摸”它们。
金三钱来看过他一次,叼着没点着的烟斗,眯着眼打量了他半晌,啧了一声:“瞧你这点出息!被阴沟里的寒气扑了一下,就蔫巴成这样?《鉴古心经》白读啦?心若冰清,天塌不惊!这点定力都没有,趁早回琉璃厂摆地摊去!”
老头说话一如既往的呛人,却像一剂醒脑的良药。陈墨白被骂得一个激灵,是啊,自己这状态不对。对手越是阴险强大,自己越不能先乱了方寸。
他强迫自己振作起来,重新拿起那本已然翻得有些毛边的《鉴古心经》,再次沉浸到那些玄奥的文字和呼吸法门中去。这一次,他不再仅仅是为了提升感知的精度,更是为了寻求内心的定静,抵御外邪的侵扰。
林清瑶也察觉了他的异常,没有多问,只是默默带来了更多需要“手感”辅助判断的器物碎片,用大量的实践工作来填充他的时间,让他无暇胡思乱想。同时,她也带来了一些现代心理学关于情绪疏导和压力管理的书籍,美其名曰“课题研究需要,顺便看看”。
在这种内外兼修、近乎苦修的日子里,陈墨白渐渐将那玉牌的负面影响压制下去。他对“触灵”能力的掌控,在这种持续的对抗和运用中,变得愈发精纯和凝练。
一天下午。
工作室里没什么客人,学徒小泉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批新收来的宋代民窑瓷片。陈墨白则帮一位老主顾鉴定一串刚送来的古钱币。
这串钱币品相一般,多是些常见的宋明清通宝,锈迹斑斑,用红绳胡乱串着。老主顾是个退休的老教师,不在乎价值,只想弄清楚大概年代,写进自己的家族回忆录里。
陈墨白一枚枚拿起,用放大镜观察字口、锈色,随口报着:“嗯,熙宁通宝,北宋的……开元通宝,唐后期的……哟,还有一枚天命通宝,后金的,不多见……啧,这枚永乐通宝锈蚀得有点重……”
他的动作熟练而轻快,并未刻意运转“触灵”能力,只是当作一项日常工作进行着。然而,当他拿起一枚看起来最不起眼、甚至有些磨损模糊的“乾隆通宝”时,指尖传来的触感却让他微微一怔。
一种极其微弱,却异常清晰的“情绪”,顺着指尖流淌进来。
那并非画面或声音,而是一种……感觉。一种混合着巨大喜悦、如释重负、以及对未来充满卑微期望的强烈情感。就像一个长期背负沉重负担的人,终于喘过了一口气,看到了生活的一丝微光。
这感觉突如其来,却又真实不虚。
陈墨白愣住了,下意识地捏紧了那枚铜钱。他闭上眼睛,尝试着像往常一样去“观看”,去“倾听”,但脑海中并没有出现具体的场景。有的,只是那股愈发鲜明的“情绪流”。
他放下乾隆通宝,又拿起另一枚“嘉庆通宝”。
这一次,传来的是一种沉闷、压抑、带着些许麻木的艰辛感,仿佛日复一日的劳作看不到尽头。
再换一枚品相稍好的“康熙通宝”。
指尖感受到的,却是一种踏实、稳定、甚至略带一丝骄傲的满足情绪,与“乾隆”那枚的狂喜和“嘉庆”那枚的压抑截然不同。
陈墨白的心跳渐渐加速。他意识到,这不是偶然!他似乎……能直接感受到这些古钱币铸造、流通、被珍藏过程中,所承载的某些最强烈的情绪片段了!
他不再满足于粗略感知,开始尝试着凝神静气,将心神更加细腻地沉浸进去。他回忆着《鉴古心经》中关于“心意相通,感同身受”的模糊描述,以前总觉得是玄乎其玄的比喻,此刻却有了全新的体会。
他不再试图去“看”历史,而是去“感受”历史。
当他再次拿起那枚“乾隆通宝”时,他不再仅仅感受到那股喜悦,甚至能隐约分辨出,这喜悦似乎来自于一个男人,与一场小小的、成功的交易有关,或许是为家人换来了一袋米,或许是为孩子攒够了学费……那情绪质朴而强烈,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。
他又拿起一枚边缘有磕碰的“光绪元宝”。
指尖传来的,却是一阵急促、慌乱、以及深切的悲恸!仿佛它的主人正遭遇巨大的变故,匆忙间将它遗落或掩藏……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