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残缺的秘卷
第二章 残缺的秘卷 (第1/2页)夜深人静,玄机茶馆彻底沉寂下来。
白日的茶香与人语早已消散,只余下老宅木料在冷却中发出的细微“噼啪”声,以及窗外偶尔掠过的、带着潮湿寒意的晚风。陈玄送走最后一位就住在附近、因家庭琐事前来求助而耽搁至此时的妇人,仔细地锁好茶馆的雕花木门,插上门栓。
他没有立即休息,而是提着一盏光线柔和的油灯,沿着吱呀作响的木楼梯,缓步走上了二楼。
二楼是他的私人空间,陈设简单得近乎清冷。一床,一桌,一椅,一个占据整面墙的巨大书架,上面塞满了各种线装古籍、现代印刷的心理学社会学著作,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手抄本。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、墨锭和一种淡淡的、陈玄自配的安神草药混合的气息。
他的目光越过书架,落在墙角那只毫不起眼的旧木箱上。
箱子是老式的樟木箱,表面漆色暗沉,边角包着磨损严重的黄铜,锁扣却是一把颇为精巧的铜锁。这是祖父留下的遗物之一,也是陈玄几乎所有关于家族传承记忆的起点。
他从贴身的口袋里摸出一枚色泽温润、同样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的黄铜钥匙,插入锁孔。轻微的“咔哒”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。推开箱盖,一股更浓郁的樟木混合着陈旧纸张的特殊气味扑面而来。
箱内东西不多,几件叠放整齐的旧式长衫,一摞用丝线仔细捆扎的信札,最下面,则压着一本以深蓝色土布包裹的厚册子。
陈玄的动作变得格外轻柔,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虔诚。他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本布包,捧到书桌上,就着油灯温暖的光晕,解开了系着的布结。
深蓝色土布滑落,露出了里面的古籍——
《相灵秘卷》。
书名是古朴的篆体,以墨笔书写,力透纸背,却因年代久远而略显模糊。书页并非现代纸张,而是一种韧性极佳的古老棉纸,触手微糙,泛着经年累月自然形成的沉郁黄色,边缘多有磨损,甚至还有虫蛀的细小痕迹,整本书都散发着一股沧桑之气。
然而,最让人触目惊心的,是这本书的残缺。
它明显只有半本。书脊处的线绳断裂参差,后半部分像是被某种巨大的力量强行撕扯而去,留下粗糙而不规则的撕裂断面。那缺失的部分,如同一个被强行抹去的谜团,一个戛然而止的叹息,无声地诉说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变故或损失。
陈玄深吸一口气,指尖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,轻轻翻开了封面。里面的字迹同样是毛笔书写,间或夹杂着一些朱笔批注和奇特的符号图谱,笔迹与他记忆中祖父的字迹一般无二。
今夜,他想要重温的,是其中一段关于“阴煞聚眼”的记载。白日里赵老板身上那异常清晰的破财之兆,以及近期在城中不同角落隐约感知到的那几缕不同寻常的、微弱却执拗的阴秽气息,让他心头隐隐有些不安。他记得秘卷中似乎有过相关论述,或许能找到些端倪。
他小心翼翼地翻阅着,纸张脆薄,仿佛稍用力就会碎裂。油灯的光晕将他的影子拉长,投在斑驳的墙壁上,随着书页的翻动而微微晃动。
终于,他找到了相关的那几页。
“……夫阴煞者,秽晦之所聚,败亡之所钟。其气相驳,其性沉滞,常人近之,轻则运蹇身疲,重则病灾缠身……”
开篇的论述清晰明了,与陈玄所知印证无误。他继续往下看。
“……若逢地脉滞涩,或人心怨念久积不散之处,阴煞得缘,或可聚而成‘眼’。初时如雾如丝,难以察觉,然其性贪婪,能自发汲取周匝阴败之气,渐次壮大……”
看到这里,陈玄的眉头微微蹙起。秘卷对“阴煞聚眼”的形成描述,与他近日些微的感应颇为吻合。
他迫切地想要知道后续——如何更精准地辨识其核心,以及最为关键的化解或遏制之法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