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 鼓舞人心直奔永定门
第73章 鼓舞人心直奔永定门 (第1/2页)李月兰还在懊悔自己的粗心,谢秋芝则是躲在板车上,画白天看到的玄策卫的样子。
她的手法极其专业,甚至带着一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精准与高效。
她没有选择常规的平视视角,而是选取了一个略低的仰视角度,仿佛观察者正置身于慌乱的人群之中,仰视着那队如同天降神兵般的骑士。
这个角度瞬间赋予了画中人物一种压迫性的崇高感和力量感。
勾勒马匹肌肉轮廓时,用的是富有弹性和力量的弧线,表现盔甲质感时,则转为短促、硬朗的排线,仿佛能听到金属的摩擦声,而描绘披风时,线条又变得流畅而奔放,完美捕捉住了布料在疾驰中猎猎飞舞的动感。
不过短短一炷香的时间,一幅栩栩如生、充满动态和力量的《玄策火哨驰援图》便已在她的速写本上诞生,玄策卫的样子被她用画笔精准定格,整幅画充满了呼之欲出的张力,仿佛下一秒画中人就要破纸而出。
板车外,谢锋、谢文、谢广福还在说话。
“哥,咱们下一步怎么办?这广陵府已经沦陷,咱们手里的账册还有用吗。”谢文觉得这本账册就像是烫手的山芋,怎么处理都不对。
谢锋望向沉入夜色的京城方向,语气凝重:
“广陵府知州的贪污恐怕只是冰山一角,他背后那些以‘丙’、‘丁’、‘戊’代称的人物,才是真正制定规则、吞没巨利的大鱼。我们这样的身份,能将事情推到这一步已经是极限,再追查下去,只有死路一条。”
他略作停顿,声音压得更低:“等咱们进了京城,找个机会,把这本册子交到有可能扳倒他们的人手中。”
“谁?”
“观风使,沈大人。”谢锋念出这个名字时,语气里带了一丝的期望。
“经过这件事,我特意找陈官差打听了一下,玄策卫,全名,大宁玄策亲军都指挥使司·玄策卫,是大宁开国以来最锋利、也最隐秘的一柄刀,它只向皇帝一人负责,不设衙门、不挂牌匾,对外只称“镇北将军府”的幕僚司,实则独立于六部、锦衣卫与东厂之外,拥有暗查、镇变、先斩后奏的权利。老百姓对玄策卫是敬而远之,贪官污吏对玄策卫是闻之色变。
玄策卫内部分风、林、火、山四哨。风哨潜行天下,查吏治、勘灾情。林哨潜伏军镇,监兵饷、录将功。火哨就是咱们白天看到的那些,他们遇遇到紧急事件,可以先斩后奏,持火符调兵三千以内。山哨专护沈氏血脉,必要时可为储君“清障”。这玄策卫就像古代版的中纪委、中央警卫团和应急管理部的三合一部门,是最高首长手里的一把利刃。临漳州一案便是沈大人所办。而且,沈大人并不叫沈墨,而是叫沈砚,是皇帝的亲外甥,他能将玄策令这种令牌交托于我,那么他在玄策卫中地位不凡,有可能还是个领导,或许也只有他有能力、有魄力,也有相对超然的立场,来撕开这张巨网。”
谢广福郑重点头,声音低沉而肯定:“没错。证据必须交予值得托付之人,这人更需有足够的权柄与能力,才能接得住这烫手山芋,将它化作斩向贪官的利剑。我也认为沈大人可信。”
谢文赞同的点头,小小的身体透着一股老成:“那咱们就交给他!”
第二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空气中晨雾尚未散尽,油布上竟凝结了晨露,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现象。
看着大家都在收拾行囊准备启程,陈进虎和谢里正便将谢家村的人全都召集到一处,人头黑压压地围拢在一起。
大家都在猜,估计是要说接下来的路程了,气氛有些凝重,又带着一丝期盼。谢
里正站到一块大石头上,清了清嗓子,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疲惫却又期待的脸。
他用带着口音的大嗓门喊道:“老少爷们儿,婶子大娘们!都精神精神!听我说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