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镇国公挑拨,程昱再挨打
第127章 镇国公挑拨,程昱再挨打 (第2/2页)桃李杏花一夜之间全数绽放,刚飞回来的燕子和蝴蝶在一片桃红柳绿之中翩翩起舞。
与此同时,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。
仕女千金们在花间扑蝶赏花游戏,文人雅士们聚于春水湖畔,吟诗作对,对酒当歌,好不逍遥。
就连农家庄户也都卷着裤腿儿,赶着牛儿,背着锄头耙子哼起了粗旷的歌谣。
被冰封了一整个冬天的世界,在一夜之间,变得的鲜活起来,生机勃勃。
就在这样美得令人心醉的春景里,耿大儒迎来了他的七十大寿。
老爷子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德高望重,名满天下。
教出来的弟子也都个个身居高位,人中龙凤。
耿大儒本不欲张扬,奈何家中晚辈和弟子们孝顺,说人生七十古来稀,非要与他办这一场盛宴。
加之他的老友众多,他也想借此机会再与老友们再相聚一番。
多番思量之下,也就答应办这一场寿宴。
江暖也受邀,由时长空陪着亲自出席。
但到了耿府还是会分做男宾和女宾区。
她如今已经怀孕三月有余,小腹处已微微隆起。
朱嬷嬷等人唯恐人多,有不长眼的冲撞了她,保护得十分小心。
当然大家都知道江暖的情况,故而与她相处之时皆十分小心。
耿大儒这样的人物做寿,“自然是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”
哪怕是前来与会的女眷们也不例外。
眼下正是春光大好。耿府的园子里百花齐放,万紫千红,美不胜收。
等待开宴的时候就有人提议,索性来个以“贺寿”为题的诗会。
一来风雅,二来也是打发时间,三来也是为场寿宴添个彩头。
这提议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。
于是就有耿府的小丫鬟,及时送上了笔墨纸砚,任由大家吟诗作赋。
这个时代的,不少大家族的女子都受过精英教育,那诗赋才情也是一等一的好。
随便一位,便能出口成章。
轮到江暖的时候,她大大方方的一摊手,笑着自嘲说:“大家都知道,我打小在乡下长大。
幼时生活困苦,自然是没什么机会读书的。
你要问我如何种田种地,我能给你说的头头是道。
但是作诗嘛,我确实不会。
不过从前看过几本杂书,有几首不错的诗词至今记得。
大家若是不嫌弃,我便给大家背一首,也算是凑个热闹。”
众人如何敢嫌弃,连道请公主赐教。
感谢上辈子的九年义务教育,江暖正从记忆深处搜刮出几首不错的贺寿诗,捡了其中一首张口便来:
七十馀年真一梦,朝来寿斝儿孙奉。
忧患已空无复痛。
心不动,此间自有千钧重。
早岁文章供世用,中年禅味疑天纵。
石塔成时无一缝。
谁与共,人间天上随他送。
背完了,在座的都惊讶不已,连道好词。
这词很快传到了寿星耿大儒那里,他老人家捋着胡子连连感叹:“这词绝妙。
写尽了老夫这一生的遭遇心境,这位作者真乃神人也。”
得知词作者早已作古,不免十分惋惜。
耿府的这一场寿宴,也让大家对江暖的了解更多了。
随和没有架子,自信且开朗大度,对于自己成长于乡下的过去,也并不避讳。
还真有人这么问她了,江暖灿然一笑:“那些苦难的过往,都是我来时的路。
成就今日宸曦公主的基石,我又有什么好避讳的呢?”
此言传开,众人对她就更为钦佩向往了。当然,此是后话,暂且不提。
刚从耿府回到家,使听院中的小丫鬟来报,说是婆母颜氏的娘家妹妹带着儿女前来投奔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