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:补给车的波折与新的警报
第十一章:补给车的波折与新的警报 (第1/2页)广播里的通知声刚消散,远处的黑暗里突然戳出两道刺眼的车灯,紧接着是重型卡车“轰隆轰隆”的轰鸣——像一头挣脱束缚的巨兽,碾过寂静的夜。我和老王几乎是同时往前凑了两步,看清那两辆军绿色卡车的车头前,焊着半米高的铁栏,栏上挂着几缕腐烂的布条,暗红色的污渍在车灯下泛着黏腻的光,不用想也知道是清理丧尸时蹭上的。
“可算来了!”老王攥着实木棍的手松了松,指节因为之前用力过猛,还泛着白。周围的居民也都从隔间里探出头,几个孩子扒着门框兴奋地蹦,被家长一把拽回来按在怀里——谁都怕这好不容易盼来的希望,再出什么岔子。
补给车刚停稳,穿蓝色马甲的物资组就冲了上去,为首的是个戴黑框眼镜的年轻人,胸牌上写着“应急办李涛”,他一边指挥人掀车厢门,一边对着对讲机说:“田主任,补给车到了,但物资比预计少一半,路上遇袭了!”
车厢门刚开一条缝,人群里就炸开一声“怎么回事?”——里面只有几个绿色军用箱歪在角落,十几箱方便面挤在旁边,三桶纯净水的桶身凹着坑,三个贴“医疗物资”的纸箱用胶带缠得死死的,看着格外单薄。
“这也太少了吧?”有人往前挤了两步,声音发颤,“之前说能撑到救援来的,这够吃几天啊?”
李涛抹了把脸上的汗,声音带着急:“路上遇到村子里冲出来的丧尸了!少说有两百只,围着车咬轮胎,为了甩脱它们,不得不把后车厢一半的物资推下去当诱饵!现在这些是硬保下来的——药品全在,粮食只够紧着用!对了,我们还在村口居民楼看见有人挥手,应该是幸存者,就是丧尸太多没法靠近,我已经把位置报给田主任了!”
人群瞬间哑了,刚才的兴奋像被冷水浇透。我余光瞥见隔间里的老太太抱着孩子走过来,手紧紧攥着孩子的衣角,声音轻得像怕惊着谁:“那……那我的降压药……还有吗?”
这时,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走过来,胸牌上写着“应急办医疗组张岚”,她手里拿着个医药箱,温和地说:“阿姨您别慌,我是负责药品发放的,降压药刚清点过,够您吃十天的,等下我给您送过去,您先告诉我您住哪个隔间?”老太太连忙报了隔间号,脸上终于露出点放心的神色。
就在这时,武警队长刘伟大步走过来,他肩上扛着步枪,腰间枪套敞开着,身后跟着两个人:一个戴战术耳机、手里攥着平板电脑的年轻武警,胸牌上写着“参谋赵凯”;另一个皮肤黝黑、扛着重机枪零件的壮汉,胸牌上写着“重机枪组组长王猛”。
刘伟声音洪亮却沉稳:“大家静一静!药品由张岚医生负责,优先给老人孩子发;粮食由李涛协调,按人头每天早晚各一碗稀粥、半块饼干,饿不着!明天一早我带队去附近工厂食堂搜物资,那边以前给几百号工人做饭,肯定有面粉和油!”他顿了顿,看向赵凯:“赵参谋,把无人机传回来的幸存者位置标好,等处理完眼前的事,立刻安排救援。”
赵凯点点头,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快滑动:“刘队,已经标好了,就在佳乐家旁边的凤凰花园小区,3号楼4层,窗口有红布标记。”
刘伟的话自带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,物资组很快摆开桌子按登记册发物资。我和老王帮着抬大米,袋子压在肩上勒得生疼,可听见老太太在后面小声跟孩子说“明天能喝上粥了”,倒也不觉得累。轮到我们时,李涛舀了小半碗大米,递过两包方便面、一瓶水:“四个人的量,省着点,张医生说医疗组还有些葡萄糖粉,等下给孩子拿两包,补充点营养。”
回到隔间,年轻姑娘已经用蜡烛烧好了热水,搪瓷缸里冒着热气。老太太把方便面掰成三块,泡了两块,先给孩子喂了多半碗,自己就着剩下的汤喝了两口。我看着孩子把最后一口面汤舔得干干净净,心里发紧,把自己那包方便面递过去:“阿姨,我年轻扛饿,你和孩子吃。”
“不行!”老太太把面推回来,手都在抖,“你明天还要去工厂搜物资,饿着肚子怎么行?我这把老骨头,少吃点没事!”老王也跟着掏口袋,摸出半块干硬的压缩饼干:“分着吃,我这半块够顶大半天,咱们凑活凑活就过去了。”
正说着,老王腰间的对讲机突然“刺啦”响起来,是赵凯的声音,急得像要跳出来,还带着电流杂音:“刘队!北边佳乐家方向有大群丧尸往渤海路挪!无人机刚传回来画面,密密麻麻铺了半条街,初步清点至少一万五千只!全是从周边小区和商场涌出来的,还有不少从居民楼里冲出来的,一小时内准到基地附近!”
“一万五千只?!”我们仨脸色瞬间惨白,年轻姑娘甚至往后退了一步,撞到了身后的床架。我抓起墙边的实木棍,指节攥得发白——之前两百只就够吓人了,现在翻了七十五倍,这三道防线真的能守住吗?老王一把拽起老太太:“阿姨你带着孩子躲进隔间最里面,把床和柜子都推过去抵着门!我们去帮忙搭防线,千万别出来!”年轻姑娘也咬着牙站起来:“我也去!我能帮张医生递急救包,还能给武警同志递弹药!”
跑到基地门口时,场面已经像被按下了加速键——田志明正指挥着应急办的工作人员和居民搬沙袋,他手里拿着个哨子,时不时吹一声,嗓子都喊哑了:“大家加把劲!刘队说第一道防线必须在四十分钟内搭好!晚一分钟,咱们就多一分危险!”武警们则在卸装备,王猛带着两个士兵往吉普车顶架重机枪,他嗓门大得像打雷,手上的动作却一点不慢:“都快点!把弹链理顺了,等下丧尸冲过来,咱们的重机枪就是杀器!”
不远处,一个瘦高的武警正检查***,他戴着护目镜,手指在枪身上来回摩挲,动作精准利落,胸牌上写着“狙击组组长陈峰”。赵凯站在他旁边,指着平板电脑上的地图,屏幕里的丧尸群像黑色潮水一样往前涌:“陈组长,刘队安排你们去渤海路北侧的废弃楼顶设伏,那里是第三道防线的制高点,能覆盖整个中段,一旦有丧尸突破前两道防线,你们就瞄准头部打,别给它们靠近的机会!”
刘伟蹲在地上铺开军事地图,周围围拢着赵凯、王猛、陈峰和田志明。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得飞快,语气果断得没有一丝犹豫:“田主任,我刚制定了三道防线方案,需要你们应急办协助执行:第一道防线在渤海路东段,用工厂的角铁和沙袋堆两米高,中间嵌双层钢板,钢板缝隙用铁丝绑死,麻烦你组织居民巡逻队配合两名武警加固,主要挡丧尸正面冲撞;第二道防线在基地门口五百米处,架四挺重机枪,王猛你带重机枪组负责,分成两队形成交叉火力网,压制突破第一道防线的丧尸;第三道防线由陈峰的狙击组和*****组负责,在废弃楼顶和基地两侧布防,补杀漏网的丧尸,尤其是要盯着防线侧翼,别让丧尸绕后。”
田志明立刻点头,掏出笔记本飞快记下:“刘队放心!我马上让李涛清点沙袋和钢板,确保每米防线都有三层沙袋;张岚那边也会安排医疗人员在防线后方五十米处设临时医疗点,随时处理伤员!”
“好!”刘伟应下,继续部署:“陈峰,你带狙击组现在就去楼顶,提前校准射程,每把枪配三个备用弹夹,优先打冲在最前面的丧尸;王猛,你把重机枪组分成两队,一队去第二道防线架枪,调试好角度,另一队留在基地门口待命,防止丧尸绕后;赵凯,你实时同步无人机画面,一旦发现异常立刻通报,咱们不能让防线被包抄!”
“明白!”几人齐声应下,转身就去执行。我和老王、年轻姑娘跟着田志明往仓库跑,搬角铁和沙袋。角铁沉得像块铁,两个人抬一块,我的胳膊刚用了劲儿就酸得发麻,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流,滴在地上砸出小水花。年轻姑娘则帮着递铁丝,她的手被铁丝划破了,渗出血珠,却只是随便用衣角擦了擦,继续往我们手里递。李涛也没闲着,他拿着个本子,一边清点物资一边喊:“还有二十分钟!大家再加把劲,沙袋不够的,去地下室搬备用的!刘队说要是超时,咱们就得直面一万五千只丧尸了!”
二十分钟后,第一道防线总算搭好了——沙袋堆得整整齐齐,双层钢板嵌在中间,角铁焊得密密麻麻,像一道钢铁城墙。我靠在沙袋上喘粗气,刚想喝口水,就听见赵凯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,带着紧迫感:“丧尸离第一道防线还有三公里!速度比预想快,已经能看清它们的样子了!刘队让大家再检查下防线,把松动的沙袋压实,居民巡逻队的同志注意安全,别靠太前!”
老王抄起地上的铁锹,把旁边松动的沙袋拍实,他抬头往北边看了一眼,突然倒吸一口凉气:“你们看!那是什么?”
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,远处的地平线上,黑压压的一片正往这边挪,风里的腐臭味越来越浓,浓得让人呛出眼泪——一万五千只丧尸像涨潮的黑浪,正顺着渤海路往基地压过来,还夹杂着丧尸“嗬嗬”的嘶吼声,听得人头皮发麻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