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尔等可知罪
第18章 尔等可知罪 (第1/2页)皇帝又问,但胡亥懵逼了,老师并没有提到这点,也没有教他怎么说,该怎么办?他有些慌了,连忙悄悄地望向赵高。
赵高没有太大反应,但双手却是不停地晃动。
胡亥明了,清了清嗓子,胸有成竹地说:“完全不适合,父皇可绝儒,否则我大秦必受其害。”
“好了,你们都退下吧!”
皇帝没有太多言语,喝退了他们。
胡亥认为父皇肯定是肯定自己的说法的,否则早就踢他出去了,于是美滋滋地退了出去,赵高躬身,也退了出去,不过并没有远离,就在门外伺候着。
待二人消失后,皇帝脸色变了,变得阴沉无比,刚才他强忍了,忍得脸都憋青了。
狠狠地抓起砚台就是一砸,发出‘哐当’声响,很是吓人。
“狗屁不通,狗屁不通,我大秦可是抑商呐!官府怎能从商,绝儒?哼!天下将乱。”
“还作弊?难道朕瞎了吗?看不到浑小子衣袖中刻有字?”
“不及皇孙一二。”
门外的赵高隐约听到里面的声音,身体颤了颤,内容虽听不太清晰,倒是两个字却很清晰地印到脑海里:皇孙。
......
翌日,早朝。
诸公皆到来,文武百官分列两行,一片肃穆之气。
三公前列,九卿次之,这是每次早朝的排列。秦始皇高坐龙座,无人敢喧哗。
特别是今日皇帝从未有过笑容,更无人敢放肆。
赵高伺候在身侧,一番行礼后,赵高例行喊话。
“诸公可有要事要禀?”
太尉出列,持笏板道:“陛下,任嚣、赵佗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,百越被攻陷指日可待。”
“彩,此乃好消息,值得一贺。”嬴政站了起来,双手摊开,以示大秦的强大。
接着,诸公纷纷禀言,大多无关重要。
“好了,诸公可还有事要禀,有事便奏,无事退朝。”赵高的声音又再响起,但他的目光却不经意地瞄了后列的侍御史一眼,却很快很隐晦地收了回来。
侍御史出列,笏板高高捧起,禀言道:“陛下,臣有事要奏。”
嬴政瞥了此人一眼,脸色没有多少变化,却是摆摆手道:“说。”
“臣要弹劾治粟使扶苏。”
“因何事而弹劾?”
“扶苏作为治粟使推广直辕犁,此乃惠民之策,本应福泽众生,但扶苏玩弄职守,不思推广,整日无所事事,以致推广以来毫无作为,实属我大秦之殇,臣请陛下革其职,让真正有才之人任之,方可彰显我大秦爱民之心。”
又一御史出列道:“臣附应,请陛下革扶苏职,让能者居之。”
二人言毕,整个大殿一片死寂,气氛局促到极点,诸公却是面面相觑,互相议论着,却无一人出列说话。
最终皇帝说话了,脸上看不出喜怒:“那你觉得谁能居之?”
“公子胡亥可居之。”御史毫不隐晦地回应,没有一丝思想负担。
嬴政没有发表意见,目光随即落在侍御史的身上,问:“你觉得呢?”
侍御史拱手道:“胡亥公子聪慧勤学,绝对有能力胜任。”
“大家觉得呢?”皇帝抬手,目扫全场。
全场无人应答,更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,实在无人能揣摩出皇帝的真实想法。
刹那间,整个大殿又陷入沉默。
最终还是上卿蒙毅站出来说话:“陛下,能者居之的确不错,但谁人有才,不可凭片面之词而定论。御史言过其实,扶苏公子殚精竭虑,处处为苍生着想,为了推广事宜走访各郡县,实乃劳心劳力,功劳虽不显,却也兢兢业业,何况一月之期还未到,怎可妄作定论?还请陛下给扶苏公子些时日,其必能将直辕犁推广开来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