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一十八章 对天下名声没半点好处
第四百一十八章 对天下名声没半点好处 (第2/2页)不下百座工厂铺开,希望像钢铁洪流一样席卷而来,让人的后背有了倚仗。
小学堂、大学馆都不该迟到。
把人人都能听懂的科学火苗点燃,黑暗容易消散得多。
心里的蓝图远比这一切具体,但他只想着一步步迈过去,把大地彻底改头换面。
这一系列伟业的起点居然隐藏在手掌中的小小债券中,一切都带着必然之感。
钱的事情刚解决,这会儿刘启压根没有丝毫放慢步伐。
他其实明白得很——光有满仓的钱并不足以获得国富民强,更得有铁打的军力横扫对手。
就算如今他麾下神机营、龙骧军威名远扬。
人数总和加到一起才区区十几万地皮上的脚步。
想争天下还只是远远不够,说是扫些小股动乱也许还能应付。
他心知肚明,光有大炮财力并不够。
要是一没兵员二没人脑子肯拼,那永远都是空中楼阁。
那么施行义务兵的新设想成了唯一的路,绝不是仅凭契约或者募兵制能凑数。
旧的招兵管道根本大而无当,民众还把当兵视作“混口饭吃”的无奈之途。
各地选来选去能用的人才零星几个。
不是流浪无靠的边民,就是痞气混出的闲棍混子。
军纪士气原本就堪忧,用这些人哪怕多给粥分一点,也捏不成铜墙铁壁。
唯有自上而下来场兵役制度的大换血,事情或有转机。
这一回刘启再没隐藏什么。
而是果断丢出“义务兵役制”的提案,彻底颠覆了前人逻辑。
大家纷纷叫苦,眼下就算最贴心的部将苏勋和赵括,也觉得王爷要渡天险涉水疯了。
“王爷,万万使不得!”兵部尚书赵括眼泪都快挤出来,声音发颤地跪了下去。
“自古以来,兵器不是用来敬神的,而是没办法才拿出来见血。
把无辜百姓都勉强赶到火焰里,这不是白白让阿猫阿狗给人笑话吗?”
“更别提一旦强制征集,老百姓心头压抑难平。”
“小道消息随便一闹,很可能引起大乱子。”
“那要是真捅出篓子,还轮不上敌人砸门,家门口就已经血雨腥风了。”
苏勋点头认同:“王爷,赵大人说得没错。”
“当下国库仍然宽裕,招募战将易如反掌,何必劳民伤财苛求民心?”
“强揪着百姓下水,反倒落了个刚愎不仁之名,对天下名声没半点好处啊!”
所有的忧心,都凝聚在苏勋和赵括简单不过几句话里,其实也是时代最大众的声音。
这一辈人脑子里的“士为国战”,大抵与白丁有关,彼此天生隔着一层墙。
老百姓参军便成了苦役,暴力的、赤裸裸的不近人情。
可刘启没搭理劝说,他只是安静地开口,观察着面前的人。
“你们真觉得刀光剑影远离寻常人生?”
“当匈奴突袭我们的家园,尸横遍地。”
“这个时候倒下的,会是只有持枪待命的将士吗?”
“倭寇杀到海岸线上,砸烂村寨、折辱娘子,他们屠刀下冤魂真有谁能侥幸得脱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