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子贵母死
第四章 子贵母死 (第1/2页)冯太后孙儿拓跋宏的生母李翾,来自贵族家庭。她的父亲名叫李惠,是中山郡安溪县人。李惠的父亲李盖在文成帝朝官至尚书左仆射。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长官尚书令的副职,尚书左仆射与右仆射一起协助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处理政务。尚书省是中央政府的重要部门,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。左仆射和右仆射的具体职责包括分管六部事务,涉及官吏选拔任用、户籍财政、礼仪祭祀、军事、司法刑狱、工程建设等方面。
李惠靠父亲李盖的门荫入仕,他迎娶襄城王韩颓的女儿,生下两个女儿。长女李翾十八岁入宫,成为拓跋弘的妃子,生下了儿子拓跋宏。李翾比献文帝拓跋弘大几岁。儿子拓跋宏出生后,她被立为夫人。
北魏后宫有一项很没人道的制度——子贵母死,按照北魏后宫的惯例,孩子被立为太子,其母就要被处死。
拓跋宏自生下来就被冯太后带离生母李翾,母子二人完全被隔离开来。作为奶奶的冯太后躬亲抚养孙子拓跋宏,这等于是拓跋宏自婴儿起就被放在奶奶的身边控制起来了。此时,作为奶奶的冯太后不过二十六七岁。由于拓跋宏自小被冯太后抚养长大,他与冯太后名义上是祖孙关系,但在感情上实际是母子关系。
子贵母死的故事又在重演。皇兴三年(469年)六月,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,在拓跋宏被立为皇太子的前一天,其母李翾被冯太后以“子贵母死”的祖制命人秘密处死。拓跋弘是爱李翾的,只是冯太后搬出祖制来,他无力反抗而已。
拓跋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爱人被害,他心中充满对冯太后的怨恨。李翾死后,拓跋弘追封她为“思皇后”。拓跋弘能做的就是加倍补偿李翾的父亲李惠,给他加官晋爵。
李惠得到献文帝拓跋弘的重用,历任散骑常侍,侍中,开府仪同三司,秦、益、雍、青四州刺史。他明察秋毫,善于断案,政绩突出,进封南郡王。
跋弘之前一直对嫡母冯太后临朝听政不满,如今嫡母专心抚养孙儿,还政于他,他得到了权力,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罢黜很多冯太后的亲信。冯太后虽然不满,但选择了隐忍,没有发作,直到三年后的皇兴四年(470年),拓跋弘处死了太后的情人李弈。冯太后压抑了五年之久的怒火,终于不可抑制地爆发了,她毒杀了拓跋弘。
拓跋弘死后,拓跋宏的外祖父李惠被冯太后以凌厉的手段处理了。太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(478年12月20日),李惠被冯太后诬告南叛,坐罪赐死。李惠两个弟弟,李初、李乐,与李惠诸子同戮。李惠后妻梁氏,客死青州,尽没其家财。冯太后以残酷的手段屠戮了李惠全家。李惠的丈人韩颓也有罪,被削爵徙边。
冯太后也没放过李䜣。如今诬告李䜣的人正是当年参与诬告李敷的范标。可笑的是,范标后来还深得李䜣器重。这是冯太后为了深度复仇而特意安排范标诬告李䜣的。
李䜣、李惠两家蒙受祸难的惨烈,跟当年李敷兄弟完全一样。李䜣遭遇阖门之戮,李惠其实没有任何过错,所以天下人都感到他很冤枉很可惜。受到李䜣与李惠两家牵连而被灭门的,有十多家,被杀的人有几百人,多是被冤枉而滥杀无辜的。殊不知,冯太后下如此辣手,并非一时兴起,实是隐忍多年了。
北魏皇朝的“子贵母死”制度由道武帝拓跋珪创立,即在册立太子前处死其生母,旨在防止母族干政。拓跋珪模仿汉武帝的做法创立了这项制度。汉武帝杀钩弋夫人,就是因为欲立钩弋之子为太子(即后来的昭帝),子少母壮,恐女主乱国。
北魏永兴元年(409年)道武帝赐死太子拓跋嗣生母刘贵人,确立制度规范。该制度沿袭百年,明元帝、太武帝时期成为政治惯例。文成帝时期乳母常氏借机干政,文明太后冯氏通过控制储君抚养权推动制度异化。宣武帝元恪于延昌四年(515年)废止该制。
冯太后原本是以龙城为国都的北燕国国主的孙女,北燕被北魏灭亡后,冯氏的祖父国灭身死,父亲国灭后归降北魏,被封官进爵,为官一方,后来获罪被朝廷诛杀,她原本应该视北魏为敌人,可是现在自己却掌握了北魏的最高权力,她对北魏,也不知应该是感激还是憎恨了!
北魏统一北方之前,北方四分五裂,有十六个小国先后建立,彼此征伐,乱成一团。
北燕的立国,要先从后燕说起。397年,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庶次子慕容会图谋储君之位,发动叛乱。慕容宝的部将高云主动请缨出战,并成功击败了慕容会的叛军,因此被慕容宝收为养子,高云是高句丽国人,慕容宝赐他姓慕容。
407年(北燕正始元年),汉人冯跋发动政变,杀死后燕荒淫皇帝慕容熙(慕容宝之弟),灭亡后燕。冯跋拥立慕容云(高云)为帝,定都龙城,仍沿用“燕”为国号,史称“北燕”。
慕容云恢复高姓,年号定为正始。两年后,高云被自己的宠臣离班、桃仁所杀。冯跋带兵平定了离班、桃仁之乱,众人推他为国主,冯跋遂即天王位,改元太平。
太平二十二年(430年),北燕第二任皇帝冯跋病重,命太子冯翼摄政,管理国家大事。未料冯跋的妃子宋夫人有为其子冯受居图谋皇位之意,宋夫人用言语讽刺太子,太子因此退位。宋夫人又让生病的冯跋与外界隔绝,诸多皇子与文武百官都不能见到冯跋。冯跋之弟冯弘闻讯,带兵冲进皇宫平乱。冯跋见到刀兵入宫,不胜惊骇,霎时气绝身亡。冯弘乘机来到金銮殿,登上国主之位,随后将其兄冯跋之子包括太子冯翼在内的一百余人一并杀害。
434年,北魏延和三年,北燕太兴四年。北燕国力不敌北魏。冯弘派遣尚书高颙前来北魏请求和亲,把他的小女儿冯燕玉送来魏宫当嫔妃。太武帝拓跋焘同意了他的请求,封冯燕玉为左昭仪,冯左昭仪深得太武帝拓跋焘的宠爱,在后宫中地位仅次于皇后。这个冯左昭仪就是日后的冯太后(冯蓉)的姑妈。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时,昭仪是嫔妃中的第一等,分为左右两等,即左昭仪和右昭仪,左昭仪的地位高于右昭仪。
436年,北魏太延二年,北燕太兴六年。北魏兵临城下,北燕随之灭亡。北燕国主冯弘逃往邻国高句丽,两年后,冯弘被高句丽国王杀死。冯弘的儿子冯朗、冯邈投降北魏。冯朗出任北魏的秦雍二州刺史,被封辽西郡公。秦雍二州位于长安一带。秦雍是古秦地。因此,冯朗带着全家搬到长安生活,冯朗的儿女出生在长安。
414年(太平真君六年)九月至次年八月,卢水胡人(匈奴的一支)盖吴聚众反魏,冯朗牵涉到盖吴的谋反当中,被怀疑与逆贼勾结,最后被诛杀。
冯朗的儿子冯熙随保姆魏母姚氏逃至羌氐部落,冯朗三岁的女儿冯蓉以罪人女之名被没入北魏后宫为奴,这就是后来的冯太后。至此,冯家有两个女儿先后入魏宫,一姑姑一侄女。冯朗的一儿一女逃过了劫难,就这样生存下来了。
冯太后的嫡子拓跋弘的生母李菀娥是南朝刘宋的臣民,梁国蒙县人(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),南朝刘宋济阴太守李方叔之女。北魏神麚四年(431年),刘宋与北魏开战,李菀娥被北魏将领拓跋仁掳掠到平城,然后成为拓跋仁的妾室,后来拓跋仁参与谋反被诛杀,李菀娥与拓跋仁的其他家眷成为罪人的家属,被没入平城宫,成为宫女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