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伽蓝旧梦 > 第八章  迁都序幕

第八章  迁都序幕

第八章  迁都序幕 (第2/2页)

帝厉声说:“《易经》繇辞云‘大人虎变’,何言不吉?”大人虎变的意思是:大人物在变革时代中的变化如同老虎身上的花纹一样鲜艳夺目,变化无常,他的行动也像老虎那样勇猛、刚强、迅速、有号召力。
  
  拓跋澄是拓跋云的长子,袭父亲的爵位为任城王。他与皇帝年纪相当,辈分却比皇帝高一辈,皇帝应称他为叔父,故敢顶撞皇帝。
  
  拓跋澄迅速反驳道:“陛下龙兴已久,何得今乃虎变!”拓跋澄的话意思是:陛下您不是龙吗?怎么现在又用虎来说事了呢?
  
  此话是任城王为怼而怼的,没有多少意思!他对元宏是步步进逼,没有半句退让,怼得元宏忍不住发怒了。
  
  拓跋宏见拓跋澄步步紧逼反驳自己,勃然大怒,大声呵斥说:“社稷我之社稷,任城欲令众人沮丧邪!”
  
  拓跋澄俯下身向皇帝深深作揖,说:“社稷虽为陛下之有,臣为社稷之臣,安可知危而不言!”
  
  过了很久,皇帝才平息怒气,对群臣说:“朕与任城王不过各言其志,夫亦何伤!”说完拂袖而去。众臣见此情景,都不禁为拓跋澄捏了一把冷汗。
  
  朝堂之上,元宏本想借太常卿占卜所得之革卦,引导群臣赞成他举兵南伐,再借南伐之机迁都,不想却遭到任城王的公然反对,令他怒火中烧。
  
  拓跋宏回宫后立刻召拓跋澄入见,还未等到拓跋澄登上皇宫的台阶,皇帝就迎上前去对他说:“朝堂之上,朕与群臣议论革卦,今朕欲与叔父重论之。向者朕震怒于廷,明堂之忿,惟恐人人竞言,阻我迁都大计,朕故以声色震慑文武百官耳。想任城谅朕此心。”
  
  拓跋宏让左右退下,单独对拓跋澄说:“今日之举,诚为不易。但国家兴自朔土,徙居平城;此乃用武之地,非可文治。今将移风易俗,其道诚难,朕欲因此迁宅中原,卿以为何如?”
  
  拓跋澄说:“陛下欲卜宅中土,以经略四海,此周、汉之所以兴隆也。”
  
  拓跋宏说:“北人习常恋故,必将惊扰,奈何?”
  
  拓跋澄说:“非常之事,故非常人之力所能及。陛下断自圣心,彼亦何所能为!”
  
  拓跋宏说:“任城,吾之子房(张良)也!”皇帝见拓跋澄不反对自己迁都,当即决定给拓跋澄加官晋爵,封他为抚军大将军、太子少保,又兼任尚书左仆射,以此来巩固拓跋澄对自己的支持。
  
  拓跋宏深知:草原帝国发展到了这个阶段,偏居代北的平城已经不再适宜继续作为都城。当时平城所在的代州地区,保守势力很大,他们认为拓跋鲜卑的天下,是他们以平城为据点在马背上打下来的,他们留恋草原的生活方式,要保持原先强悍好战的特质。他们认为脱离平城南迁,就会逐渐丧失善战的性格,这样不仅不能再统治汉人,并且还会被汉人同化。一般鲜卑人对文化并不尊崇,也感觉不到民族危机的严重,他们希望一直压制着汉人,安于守旧。所以拓跋宏必须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来对付。
  
  太和十七年(493年),拓跋宏为冯太后守孝三年期满了,太尉拓跋丕等臣子上表催促皇帝确立皇后,说:皇后所居住的长秋宫一直空置着,六宫没有主人,请皇上尽快选出六宫之主。
  
  拓跋宏听从了大臣们的意见,在太和十七年夏天的四月戊戌(493年5月19日),举行了隆重的立后礼仪,立冯太后的第三侄女冯清为皇后。两个月之后,长子拓跋恂也顺利立为皇太子。
  
  一切都按照冯太后生前的计划进行。拓跋丕是朝廷重臣中最能代表冯太后意志的人之一,他当年以禁卫武官身份参与冯太后发动的反乙浑的政变,从此飞黄腾达,是冯太后最倚重的朝臣之一。
  
  冯清成为皇后之后,后宫内秩序井然,拓跋宏也严格遵照嫔妃们的等级次序,依次召幸皇后、左右昭仪、夫人、嫔、贵人、椒房等嫔妃,次序丝毫不乱,没有谁特别得宠,也没有谁被冷落了。
  
  此时,冯家达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。冯太后入宫嫁给先皇文成帝拓跋濬,后来荣升为皇后,冯太后的哥哥冯熙娶了冯太后丈夫拓跋濬的姊妹博陵长公主为妻,已是亲上加亲。冯熙与博陵长公主生下两个儿子——冯诞和冯修,冯诞长大后又娶了现任皇帝拓跋宏的妹妹乐安公主为妻,再次亲上加亲。冯家的女子不是嫁给皇帝,就是嫁给亲王,冯家与皇家的姻亲关系犹如一棵巨大的古树的根那样盘根错节,根深蒂固。
  
  冯熙本人任太保,太保的职责是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,确保皇帝的人身安全,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。太保是朝廷中最为尊贵的官职之一,其人选往往由皇帝亲自选定,非德才兼备、功勋卓著者不能担任。尽管太保的职位在历史上多为虚衔,但其象征着极高的尊荣和地位。
  
  冯熙的长子冯诞任司徒,权力相当于宰相。次子冯修任侍中、尚书,都是高官厚禄。冯熙的妾所生的儿子冯聿任黄门侍郎,是皇帝近臣,前途未可衡量。女儿冯清又被立为皇后,一门贵显,羡煞旁人。
  
  有一天,黄门侍郎崔光与冯聿一同在禁中当值,崔光对冯聿说:“君家富贵太盛,终必衰败。”
  
  冯聿一听就不高兴了,说:“君何为无故诅我?”
  
  崔光又说:“物盛必衰,天地常理,我非敢诅咒君家,实欲君家预先戒慎,方保无虞。”
  
  冯聿向父亲冯熙转述了崔光的话,但冯熙不能听从。果然,过了一年多之后,冯聿的同父异母哥哥冯修就出事获罪,遭到了罢黜。冯熙与长子冯诞先后去世,冯聿姐姐冯润的皇后之位被废,之后又被处死,冯聿亦遭到摈弃不用,冯氏一族急遽衰落。
  
  冯熙的长子冯诞与元宏是同年生,自小在宫中一起长大,感情深厚。冯诞与冯修两兄弟都生得姿质妍丽。年纪才十余岁的时候,冯太后就把他们都带进宫中,加以训导教养,但他们不是读书的料,未能学习经史,所以兄弟俩都没有学术,仅能够整饰容貌和仪表,性格宽和温雅恭敬谨慎而已。
  
  冯诞和冯修虽然一起在宫中长大,但两人的性格很不相同。冯诞性格淳厚笃实,冯修则显得浮躁好胜。冯诞也未能教诲督促弟弟改正过错,只能不时地将他的顽劣表现报告给冯太后。拓跋宏知道后,严厉地责罚冯修,有时甚至命人打他一顿。因此冯修对冯诞心怀仇恨,便交结左右一些恨冯诞的人,弄到了毒药,想投进食物中谋害冯诞,但左右的人没有听从冯修的安排。事情败露后,皇帝亲自审问他,知道了冯修甚至想谋害同胞亲哥,其心可诛,准备处死冯修。
  
  冯诞揽过谢罪,乞求保全冯修的性命。拓跋宏念在冯诞的父亲已年老,又尊重冯诞的意思,就没有杀冯修,将其打了一百多杖,黜免为平民百姓。冯修的妻子,是司空公穆亮的女儿。冯修出事后,穆亮向皇帝请求允许女儿与冯修离婚,并申请自己免去官职。拓跋宏都未准许。等到冯熙、冯诞相继去世之后,冯家开始走厄运了,冯聿也被摒弃不用了,于是冯氏家族从此衰落。
  
  冯诞与拓跋宏同年出生,从小在宫中一起长大,他俩是好哥们,两人感情深厚。皇帝致力于迁都,冯诞是皇帝的忠实拥趸,可他却在皇帝最需要他支持的时候,在随皇帝南征途中,死在路上。冯诞年纪轻轻,为何走得这么早呢?这期间发生了什么?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