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村里人的打探
第156章 村里人的打探 (第1/2页)林四勇心下一紧,知道重头戏来了,忙道:“请里正明示。”
“规矩是,每户需缴纳宅基钱,算是向村里买下这块地的永业权。”里正伸出两根手指,“不多,每户二百文。六户,便是一贯两百文。这钱,是要入村里公账,用来修桥补路的。”
林四勇立马应下:“应当的。”说完就示意陈氏进屋拿银钱。
“嗯。”里正见他爽快,脸色又好看了些,“每户的宅基,按丁口多寡和日后发展,可划半亩左右。你们六户连着一起,那就三亩地。够你们起屋、围院、大牲口棚了。具体界限,稍后我带你们去现场指认,打下界桩。
说完宅基地,里正起身,走到门口,指着远处一片长满灌木和芦苇的缓坡及洼地:“看到那片地了吗?从这屋后开始一直到那边的小溪,再往上到半山腰那颗歪脖子松树为止,这片,以后就算你们的垦荒范围。面积不小,但多事贫瘠的下田甚至荒地,开出来要下死力气。”
“至于每户能开多少,记录多少......”里正压低了声音,带着一种提点,“这里头有说法。官府鼓励垦荒,新垦之地,头三年免征,后两年半征。最初登记时,书吏只会粗略估算。你们能开出多少熟地,这一年能下多少种子,这些都有’余地‘。”
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林四勇:“我的意思是,你们第一年,不妨手脚放开些,能开多少开多少。但报到乡里簿籍上的初始数目,可以......嗯,稍微务实一些。等三年后地里真正有了出息,再慢慢增加也不迟。如此一来,赋税压力也轻些,明白吗?”
这话里的意思再明白不过,鼓励你多垦荒,但可以少报备,既能多得实地,又能合法地减轻前期税负。这既是里正的“照顾”,也暗示着后续需要持续的“打点”。
林四勇岂能不懂,立刻躬身:“晚生愚钝,多谢您悉心指点!此中关节,必定牢记于心!那像我们这种垦荒的每户最多能登记多少亩。”
“咱们这边规定的是水田五亩,旱地十亩。好了,事情就这么定了。”里正拍拍屁股,“明日一早,我带你们去划地界。剩下的,就看你们自家的造化了。”
说完,他背着手,慢悠悠地走了。
箬溪村东头那几间荒废多年的破屋竟然冒起了炊烟,这成了村里头一桩新鲜事。先是孩子们飞跑着回去报信:“娘!阿爷!村口那鬼屋来人住了!好些好多人!说话叽里咕噜听不懂!”
好奇像水波纹一样在小小的村落里荡开。很快,住在破屋附近的一些村民便按捺不住,三三两两地聚过来,远远地站着瞧,指指点点,交头接耳。
林家众人也察觉到了这些目光。他们停下手中的活计,紧张地望着那些陌生的面孔。男人们下意识地往前站了站,将妇孺挡在身后。
终于,一个胆子大些的、约莫四十岁的汉子,他试探着走近了几步,脸上带着淳朴又戒备的笑容,扬声问了一句什么。
他的话带着浓重的软糯的湖州吴语腔调,语速又快,听在林家人耳里,简直如同天书。
林四勇上前一步,努力用自己认为最清晰的官话拱手道:“这位兄台请了,我等乃北地河北定州人士,逃难至此,欲在此落户安身,日后还请多多关照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