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秦筝发力了
第42章 秦筝发力了 (第2/2页)......
第二天一早,就在顾辰团队以为胜券在握,准备发动第二波舆论攻势,逼宫剧组换角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反击,悄无声息地打响了。
国内最权威、逼格最高的电影杂志《光影幕后》,其官方账号突然发布了一篇独家深度专访的预告。
标题是:《论悲剧角色的宿命感——与演员陈言的一次对谈》。
这个标题一出,圈内人先是愣了一下。
《光影幕后》?
这可是连一线影帝影后都未必能上封面的顶级期刊,从不参与任何娱乐圈的口水战,怎么会在这风口浪尖上,采访一个新人演员?
而当专访正文发布后,所有人都明白了秦筝的意图。
这根本不是一次公关洗白,而是一场居高临下的“学术降维打击”。
专访中,记者提出的问题个个犀利,直指舆论核心。
“陈言你好,最近网络上对你的表演方式有很多争议,有人认为你‘过于真实’的表演,可能会对观众产生不良引导,甚至美化犯罪,你怎么看?”
陈言的回答(自然是经过苏沐字字珠玑的润色)从容不迫,充满了理论高度:
“我认为,演员的职责不是去评判角色,而是去理解角色。尤其对于悲剧人物,他的‘恶’往往源于他‘善’的崩塌...
比如《炽火要案》中的‘阿文’,我从不认为他是一个单纯的复仇恶鬼。我更愿意将他理解为一个在信仰废墟上,用仇恨作为唯一支点,挣扎着想要重新站起来的可怜人...
“我承认,我是一个需要‘信念感’的演员。在进入一个角色前,我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构建他的世界,理解他的逻辑...
这个过程或许在外人看来有些‘疯魔’,但对我而言,这是对角色最基本的尊重。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是他,我又如何能让观众相信?至于混淆现实,我想恰恰相反...
正因为我能在开拍前,将角色的‘壳’完全穿在身上,我才能在导演喊‘卡’之后,将它彻底脱下。对我来说,这是一种专业训练,也是一种自我保护。表演是我的武器,而不是我的牢笼。”
整篇专访,没有一句辩解,没有一句对骂,通篇都在探讨表演艺术、角色塑造和演员的自我修养。
字里行间,一个为了艺术全身心投入、有着自己独特且深刻思考的“戏痴”形象,跃然纸上。
这篇专访如同一颗投入浑水中的净化石,瞬间让喧嚣的舆论沉淀了下来。
权威影评人和学院派的导演们率先下场转发,交口称赞。
“说得好!这才是真正的演员该有的思考深度!”
“把‘与罪犯共情’偷换概念成‘表演方式危险’,是何等的无知与恶毒。为《光影幕幕后》的专业和陈言的通透点赞!”
专业领域的风向,一夜逆转!
然而,这仅仅是秦筝教科书式公关的第一步。
就在顾辰团队还没从这记“文艺闷棍”中回过神来时,苏沐的反击第二波,接踵而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