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章 舆论背后
第53章 舆论背后 (第1/2页)当天下午,在秦筝的运筹帷幄和苏沐的雷霆手段、以及陈言那群画风清奇的的粉丝的无厘头式反击下,这场舆论风暴的走向,开始悄然偏离顾辰团队预设的轨道。
苏沐精准地抓住了“艺术创作”与“现实犯罪”的核心矛盾,将一场针对陈言个人的道德围剿,巧妙地转化成了一场关于“创作自由边界”的全民大讨论。
她联系了数家权威媒体和影评人,发布深度文章,将议题从“陈言该不该负责”,拔高到“演员是否应该为角色的极端行为背负道德枷锁”的行业高度。
这套组合拳打下来,效果立竿见影。
顾辰团队后续准备的所有攻击,都像是打在了专业壁垒的棉花上,显得苍白而无力。
网络上,关于陈言的讨论虽然依旧激烈,但风向已已经出现了逆转。
他虽然未能完全洗脱争议,但“教唆犯”这顶致命的帽子,终究是没能被彻底扣死。
舆论场上的硝烟暂时散去,一场微妙的对峙僵局形成了。
这为身处漩涡中心的陈言,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当夜,市局大楼里,专案组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,亮如白昼。
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烟味和一股焦灼的压抑感。
专案组的负责人,刑侦支队的支队长赵铁军,一头乱发,眼眶里布满了血丝。
他死死地盯着墙壁上挂着的白板,上面贴满了模仿杀人案的现场照片、受害者资料和线索关联图,但每一条线索的末端,最终都指向了冰冷的死胡同。
“砰!”
一声巨响,赵铁军狠狠一拳砸在会议桌上,震得桌上的烟灰缸都跳了起来,烟灰洒了一片。
“混蛋!”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。
“这家伙就是在耍我们!彻头彻尾地在耍我们!现场除了他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,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没有!指纹、毛发、脚印......处理得干干净净,就像一个该死的幽灵!”
会议室里一片死寂,只有赵铁军粗重的喘息声。
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刑警,他们熬了数个通宵,调阅了上千小时的监控,排查了数百名相关人员,结果却是一无所获。
凶手就像一个最高明的魔术师,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一场血腥的表演,然后带嘲笑,悄然退入幕后,只留给警方一个被精心布置、充满了挑衅意味的舞台。
“赵队,冷静点。”
一道清冷而沉静的女声响起,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压抑。
犯罪心理学专家林舒雅坐在会议桌的另一端,与周围焦躁的气氛格格不入。
她没有看赵铁军,目光始终锁定在白板上,那双漂亮的眼睛里,闪烁着理性的、几乎可以说是冷酷的光芒。
“愤怒解决不了问题,只会让我们落入他预设的情绪陷阱。”
赵铁军猛地转过头,血红的眼睛瞪着林舒雅:
“陷阱?我们现在连他的影子都摸不到,还谈什么陷阱!林专家,你的心理侧写报告我也看了...
什么‘表演型人格’,‘极度自负’,‘渴望被关注’......这些都很对,但都是废话!这些虚无缥缈的心理分析,能帮我们找到他藏在哪儿吗?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