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放大镜下的悬案
第75章 放大镜下的悬案 (第2/2页)“还有这里!哥哥带他回家,他看似依赖地搀扶着哥哥,但你们看他的大拇指,不经意地按在了哥哥手臂内侧的‘尺神经’上!这是审讯中用来施加痛苦和潜意识压力的手法!他不是在扶着哥哥,他是在用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,持续控制着哥哥!”
“我发现了一个更恐怖的!哥哥自杀后,警察来现场勘查,他抱着一个玩偶在角落哭。所有人都以为他伤心过度,但你们看他哭的时候,眼睛的余光一直在盯着法医的勘查箱!他在观察警方的取证流程!他在为自己未来的脱罪做准备!”
这些被截图、做成合集的“表演细节”,在网络上疯狂流传。
每一个细节的曝光,都让《悬案》的热度再上一个台阶。
陈言的粉丝们更是如过年般狂欢,她们的画风一如既往的清奇,将这场严肃的“破案分析”变成了一场沙雕的护体狂欢。
“查!必须严查!我严重怀疑我们哥哥就是真凶!建议警方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,我们哥哥的表演就是呈堂证供,赶紧把他抓起来吧,一天不抓我们一天不放心!”
“哈哈哈哈,楼上的姐妹清醒一点!不过说真的,我们家哥哥主打的就是一个真实!路人看完《悬案》瑟瑟发抖:我好害怕,陈言不像演的。粉丝们拍着胸脯,自信地告诉他们:自信点,朋友,把‘不像’去了!”
“别的明星塌房是黄赌毒,我们哥哥塌房是‘演技过于逼真被怀疑是真凶’,前段时间刚加了一条‘协助警方破获连环杀人案’。这含金量,你们谁懂啊!我们追的哪是星,是行走的人民币和《今日说法》素材库啊!”
这场由观众主导的“细节控”盛宴,其热度甚至超越了电影本身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。
各大媒体纷纷下场报道,将《悬案》誉为“值得用放大镜看的电影”,将陈言的表演称之为“细节到毛孔的艺术”。
保姆车内,王胖子举着手机,笑得前仰后合,把那些沙雕评论一条条念给陈言听。
“言子,你快看,粉丝们又给你P新图了!‘哥哥快跑,别让警察追上你。’后面还跟了一排警车!哈哈哈哈,这帮人真是人才!”
陈言脸上挂着无奈的笑,心里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。
他看着手机上那些被网友逐帧扒出来的“神级细节”,只有他自己知道,那根本不是什么“表演设计”。
检查周围环境、施加神经压迫、观察法医取证流程......这些知识,全都是【犯罪侧写】、【痕迹鉴定学】、【心理学博弈】这些系统技能带给他的本能反应!
他在演戏时,只是将自己代入了那个“伪装者”的身份,而系统赋予他的“犯罪本能”,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。
他根本没想那么多,但观众和影评人,却帮他把所有细节都解读、升华、乃至封神了。
尤其是那句被粉丝们奉为圭臬的“查!必须严查!”,在陈言听来,却像是一句句顶着他脑门的警钟。
他抬起头,透过车窗,看着外面飞速后退的城市夜景,仿佛能看到一张由无数视线编织而成的大网,正缓缓向他收拢。
网的中央,坐着那个戴着金丝眼镜,笑意温和的男人——姜风。
“有时候,一个顶级的演员和一个顶级的罪犯,唯一的区别,可能只是他们选择的舞台不同。”
姜风的话语,再次在他耳边响起。
这场银幕上的封神狂欢,对陈言而言,或许只是另一场更危险游戏的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