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 感悟
第七十八章 感悟 (第2/2页)若遇生机磅礴之敌,便引死寂归墟之气冲刷;若遇死灵诡物,则以生机源光净化。可谓圆融自如。
然而,“架生死”终究侧重于“连接”与“转化”,是桥梁的基础功能。他的《彼岸之桥》,绝不应止步于此。桥之真意,在于“渡”!渡人渡己,渡尽苦海,超脱彼岸!
那第二篇,又该是何等光景?该以何为核心?
他心中虽有模糊概念,却始终未能抓住那最关键的一点灵光。
千年之期一到,张虎毫不犹豫,再次持阁主令,来到了三清神峰底部的生命源洞。
熟悉的排斥与吸入感过后,他再次置身于那片浩瀚、残破、弥漫着哀伤与死寂的古宇宙核心。
磅礴而悲凉的生命精华依旧如金色薄雾般流淌,万千星辰的残骸无声诉说着终末的景象。
这一次,张虎并未立刻沉浸于吸收生命精华或感悟寂灭法则。他悬浮于虚空,双眸紧闭,“彼岸之桥”的虚影自发在他身后微微浮现,与这片古宇宙的生死韵律产生着细微的共鸣。
他的神念,不再局限于宏观的星辰生灭,而是如同微尘般,洒向这片天地的每一个细微角落。
他“看”向一颗即将彻底熄灭的恒星内核。在那极致的高温与压力之下,原本活跃无比的聚变之力正在飞速衰退,结构趋于崩溃,释放出最后的光和热,走向冰冷的死亡。这是极致的“枯”。
然而,就在那死亡的核心最深处,在一切物理法则似乎都要停止运作的绝对寂静中,他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、却无比坚韧的“等待”。
那不是生机,而是一种…“可能性”,一种归于混沌、等待下一次未知爆发的“沉淀”。死之极尽,似有一线“荣”之伏笔。
他“看”向一块漂浮的巨大生灵骨骼。其神性早已流失殆尽,骨质变得灰白脆弱,布满了岁月的孔洞。这是漫长的“枯”败。
但在那些细小的孔洞之内,在一些阳光(附近某颗垂死恒星残光)偶尔照射到的区域,竟有几种极其微小的、依靠汲取骨骼中最后残余能量存活的灰色菌类在缓慢蠕动。
它们的存在,本身即是另一种形式的“衰亡”,却在这片死寂中,顽强地证明着某种“活”的痕迹。枯败之中,竟也孕育着畸形的“荣”。
他“看”向那无处不在、浓郁的金色生命精华薄雾。它们是这片宇宙“荣”的最终体现,是无数生灵存在过的证明。
然而,这些精华却充满了哀伤、不甘、眷恋的情绪,它们抗拒着消散,抗拒着融入混沌,这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执念的“枯”?
而且,它们的存在,恰恰是因为宇宙的“死”,若无“枯”,何来这最后的“荣”之光华?
枯与荣,生与死,在此地不再是简单的对立,而是相互交织,相互依存,相互转化!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!
张虎的心神彻底沉浸在这种奇妙的感悟之中。
“架生死”的桥梁虚影在他身后不自觉地震颤、演化,桥身之上,那原本相对清晰的生死界限,开始变得模糊,变得交融,仿佛有灰色的、代表“枯”与“荣”过渡地带的气息开始衍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