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:暗流与微光
第七章:暗流与微光 (第1/2页)同学会的大获全胜,像一剂强心针,注入了谢艳玲的血液里。那种将过往踩在脚下、掌控局面的感觉,让她前所未有地清晰认识到“力量”带来的酣畅淋漓。她不再仅仅是为了复仇而被动接受训练,而是开始主动地、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能让她变得更强大的知识。
她甚至会在林镇钦考校她之后,主动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,眼神里燃烧着求知和进取的火焰。林镇钦将她的变化尽收眼底,布置给她的任务也逐渐从单纯的观察、模仿,转向带有分析和决策性质的内容。
这天,林镇钦将一份文件推到谢艳玲面前。
“看看这个。”
谢艳玲打开,是一份关于一家名为“初语”的小型独立设计师品牌店的尽调报告。品牌主打东方美学与现代简约的结合,设计颇具灵性,但因创始人不善经营,营销乏力,渠道狭窄,目前资金链濒临断裂,正寻求收购或注资。
“林氏集团旗下新成立的生活方式板块,需要这样一个有调性、有潜力的品牌来充实产品线。”林镇钦语气平淡,“你的任务是,独立完成对‘初语’的初步接洽和价值评估,给我一个是否收购,以及以何种条件收购的建议。”
独立完成?!
谢艳玲的心猛地一跳。这不再是被动跟随,或是模拟测验,而是真刀真枪的商业实践。她需要独自去面对陌生的创业者,分析复杂的经营数据,判断品牌真伪和价值,并最终提出可能涉及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的决策建议。
压力如同实质的山峦,瞬间压上肩头。但与此同时,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和挑战欲也在她心底涌动。她知道,这是林镇钦给她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“实战”,也是检验她这段时间学习成果的试金石。
“我……需要准备什么?”她努力让声音保持镇定。
“所有你学过的。”林镇钦言简意赅,“财务分析、市场判断、谈判技巧,还有……”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,“对人心的洞察。”
接下来的几天,谢艳玲几乎泡在了书房里。她反复研读那份尽调报告,不放过任何一个数字和细节。她查阅了大量关于独立设计师品牌市场的研究报告,分析了数个成功与失败的收购案例。她甚至通过一些公开渠道和安娜提供的人脉,侧面了解了“初语”创始人苏念之的背景和性格——一个毕业于知名美院,才华横溢却有些理想化、不擅交际的年轻女性。
她精心准备了会谈提纲,预设了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方的反应,并模拟了数种谈判策略。
会谈安排在一家安静的咖啡馆。谢艳玲提前十五分钟到达,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,既能观察入口,又保有相对的私密性。她今天穿了一套剪裁利落的深灰色裤装,妆容清淡,头发利落地挽起,整个人显得干练而专业,既不会过于盛气凌人,也彻底摆脱了“花瓶”的嫌疑。
苏念之准时到来。她看起来比照片上更显憔悴,眼底带着青黑,但衣着依旧保持着独特的品味,眉宇间带着艺术家的清高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。
“苏小姐,你好,我是林氏集团的谢艳玲。”谢艳玲起身,主动伸出手,笑容得体,语气不卑不亢。
苏念之显然有些意外于对接人的年轻与气质,愣了一下才伸出手:“谢小姐,你好。”
寒暄过后,切入正题。谢艳玲没有一上来就摆出收购者的高傲姿态,而是先从欣赏“初语”的设计理念开始,几句精准的点评,立刻让苏念之眼中闪过一丝遇到知音的亮光,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。
然而,当话题深入到财务数据和经营困境时,气氛开始变得微妙。苏念之对具体的成本控制、库存周转、营销投入产出比等数据含糊其辞,更多地强调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品牌情怀。
“谢小姐,你不明白,‘初语’就像我的孩子,每一件作品都倾注了心血,我不能让它沦为市场上流水线的快消品……”苏念之情绪有些激动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