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:御书房对弈与风雨前兆
第十一章:御书房对弈与风雨前兆 (第1/2页)回到东宫,赵珩并未回自己的寝殿,而是径直去了御书房。林瑞棠跟在他身后,心中思绪万千。方才荷花池边的一场闹剧,虽被她巧妙化解,甚至反将一军,但靖王父女离去时那怨毒的眼神,让她明白,暂时的胜利背后,是更汹涌的暗流。
御书房内,檀香袅袅。赵珩屏退了左右,只留下常保在门外伺候。
他走到窗边,负手而立,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,久久不语。玄色的背影挺拔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孤寂。
林瑞棠安静地站在下首,手中紧紧攥着那枚桃花书签,木质边缘硌得掌心生疼。她在等待,等待赵珩的询问,或者说,等待他对她今日这番“表演”的评判。
“你今日,胆子很大。”良久,赵珩终于开口,声音平静无波,听不出喜怒。
林瑞棠心尖微颤,垂下眼帘:“臣妾惶恐。当时情急,只想着不能蒙受不白之冤,更不能让先皇后遗物有失,行事或许……冲动孟浪了,请殿下责罚。”她将姿态放得极低。
赵珩缓缓转过身,深邃的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眉眼上,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伪装。“孟浪?孤看你是算计精准,步步为营。”他踱步走近,停在离她三步远的地方,“利用玉蓉的陷害,反手将书签塞入她手中,不仅洗清了自己,还让她和靖王当众出丑,有口难言。林瑞棠,你这份急智和魄力,可不像你平日表现出来的那般柔弱可欺。”
他的话如同利刃,剖开了她精心维持的表象。林瑞棠深吸一口气,知道此刻再装傻充愣已无意义。她抬起眼,迎上赵珩审视的目光,眼神清亮而坦荡:“殿下明鉴。臣妾并非生性狡诈,只是这深宫之中,若一味柔弱,恐怕早已尸骨无存。今日若臣妾不反击,此刻跪在这里的,便是一个谋害郡主的罪人。臣妾……只是想活下去,想护住该护的人而已。”
她的声音不高,却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的坚韧与决绝。
赵珩凝视着她,眸中锐利的审视渐渐化为一种复杂的、带着些许欣赏的了然。“想活下去……没错,在这吃人的地方,活下去本就是第一要务。”他顿了顿,语气微沉,“但你可知,你今日之举,虽暂时取胜,却也彻底将靖王府得罪死了?靖王叔父……并非心胸开阔之人。”
“臣妾知道。”林瑞棠坦然道,“从安平郡主第一次挑衅开始,臣妾与靖王府便已难有转圜余地。今日即便臣妾忍气吞声,他们也不会放过臣妾。既然如此,何不反击?至少,能让他们知道,臣妾并非可以任人揉捏的软柿子。”
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?”赵珩挑眉。
“臣妾不敢,”林瑞棠微微摇头,“只是深知,退让换不来尊重,只会换来更肆无忌惮的欺凌。臣妾愿意遵循殿下的教诲,舍弃畏首畏尾之心,但求一个问心无愧,立足之地。”
赵珩闻言,眼底深处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,快得让人无法捕捉。“问心无愧,立足之地……说得好。”他走到书案后坐下,指了指旁边的座位,“坐吧。”
林瑞棠依言坐下,心中稍稍安定。赵珩的态度,似乎并未因她的“算计”而恼怒,反而……有种默许甚至鼓励的意味?
“北疆之事,你父亲可有信来?”赵珩话锋一转,忽然问道。
林瑞棠心头猛地一跳,袖中的手不自觉握紧。他怎么会突然问起这个?是巧合,还是他知道了什么?父亲的信是通过绝密渠道送来,赵珩的眼线难道已经无孔不入到了这种地步?
她强迫自己冷静,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:“回殿下,前几日父亲确实来了家书,只说北疆战后事务繁忙,一切安好,让臣妾勿念。”她刻意隐瞒了密信中的紧要内容,想看看赵珩的反应。
赵珩看了她一眼,那目光仿佛能洞悉人心,让林瑞棠几乎要维持不住脸上的平静。
“安好?”赵珩轻笑一声,带着几分冷意,“只怕是报喜不报忧吧。孤收到军报,北狄虽表面求和,但其几个大部族首领近日频繁会面,动向可疑。且北疆军中,关于林将军的流言蜚语,似乎也并非空穴来风。”
林瑞棠的心沉了下去。赵珩果然知道!他不仅知道,似乎掌握的信息比父亲密信中提到的还要具体!他是在试探她是否知情?还是在暗示她什么?
她抿了抿唇,知道再隐瞒下去已无意义,反而可能引起赵珩的猜忌。她站起身,屈膝一礼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:“殿下明察秋毫……臣妾……臣妾不敢隐瞒。父亲确实在密信中提及北疆局势诡谲,狄人似有反复,朝中……朝中亦有人与之勾结,扣压父亲陈情密奏,更在军中散布谣言,意图动摇军心,构陷父亲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