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再遇熟人
第14章 再遇熟人 (第1/2页)刘队长有些气短,光顾着高兴,想着怎么迎接闻裕昌来,彻底忘记责任田这回事了。
可就算没忘,刘队长又能怎么办呢?
难道拿着这两块贫瘠的土地去跟人换?
理由呢?
因为闻裕昌是红色慈善家?
刘队长开不了这个口,所以只能努力说服闻裕昌和闻熹。
“闻裕昌同志,闻熹同志,你们别担心啊,不管你们是选两亩的,还是四亩的,这个上交的粮食,两年内都可以减两成。”
刘队长竖起两根手指,继续解释,“这不是对你们特殊照顾,是对承包这两块责任田的同志的照顾。不管今天是谁来,都是减两成。”
刘队长没说的是,即使减两成,之前在分责任田的时候,也没有同志愿意要这两块地。
老人一看那地方就明白,这种“种一葫芦收一瓢”的土地,承包下来,一年到头,自家人饭都吃不饱。
就算减两成又能怎么样?
它还能一直见吗?
两年时间一过,到时候还要欠生产队粮食呢。
刘队长也知道,把这样贫瘠的土地分配给闻裕昌,多少是有点强人所难。
但大队上,现在就剩这两块地,要是不种,闻裕昌他们家那可就一点粮食都没有了。
坐吃山空的道理,连他们这样的农村人都明白。
“熹熹……”
闻裕昌看懂了刘队长的难言之隐,猜到这剩下的土地,只怕不是什么肥差。
闻熹问了一句,“刘队长,每年要上交多少粮食?”
刘队长一滞,有些艰难地开口,“夏收和秋收都算上,最后每家能剩下来的,也就两成。”
闻熹不说话了。
她在心里飞速计算着,如果掺了灵泉水浇地,能让产量提高多少?
这个量还一定要把控好了,否则到时候别人会起疑。
闻熹的沉默,落在刘队长的眼里,就是这些条件有些过于苛刻了。
也是。
刘队长无奈地磕了磕烟袋,闻裕昌同志看起来,是搞工厂,搞事业的。
闻熹同志年纪不大,应该也没下过田。
让从没干过农活的闻家人上来就承包这样的土地,多少强人所难了。
“这样吧,闻熹同志,”刘队长猛吸了一口烟杆,将胸中的浊气和烟圈一并吐了出去。
“我刘长鹏替你们做个主,两年之内,上交的粮食减三成!”
“这样不好吧,刘队长,别给我们搞特殊。”
闻裕昌立刻出声反对。
他现在最抵触的就是区别对待。
熹熹的政审材料已经寄走,说不定明天就到部队上。
要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传出一些对熹熹不好的流言蜚语,自己岂不是害了孩子一辈子?
责任田产量不高没关系,自己和熹熹可以勒紧裤腰带过日子。
决定到肃州来的时候,闻裕昌就做好了吃糠咽菜的心理准备。
又不是来享福的,哪能事事都顺心如意?
“爸。”
闻熹唤了一声,手放在闻裕昌的肩膀上,将他还没说完的拒绝都按了回去。
闻熹的盘算和闻裕昌不同。
她不在乎责任田的情况,只担心自己把握不好这个度。
有人主动提出降低要求,这种送上门的好事情,为什么不答应?
闻熹满口答应下来,“刘队长,那就这么说定了,我们要两亩地,两年之内,任务减三成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