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 改造工坊
第18章 改造工坊 (第2/2页)接着,他拆解了那几块最有价值的废旧电路板,精密工具在他手中如同拥有了生命:“提取可用晶元与稀有金属,纯度必须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以上。我们的新工作台需要一颗够用的‘心脏’。”
数小时后,工作台焕然一新,集成了一个小型但高效的聚焦激光冶炼烧结装置。
暗红色的金属臂悬在上方,散发着微弱的热量。
“测试一下,从最低功率开始。”陈瑜命令道。
一道纤细却极度灼热的光束射出,将一小块合金废料精准熔炼成耀眼的液珠,又在瞬间冷却定型为一枚光滑的锭块。
伺服颅骨环绕着新装置飞行,多光谱传感器记录下全部数据,确认运行状态完美。
最复杂的部分在于改进网络接收器。陈瑜从垃圾芯片中筛选出尚能工作的信号处理器和滤波器,动作快得带起残影。
“过滤算法需要重写,本地通讯协议的混乱程度超乎想象。颅骨,调用之前分析的信号碎片数据,交叉比对频率特征。”他一边焊接那些细小的元件,一边对伺服颅骨下达指令。
颅骨迅速将所需数据流呈现在他视野一侧。
几天后,一个由无数废料拼凑、天线歪歪扭扭的怪异装置被竖立在工坊屋顶,堪称机械神教审美风格的典范。
“看起来真是一团糟,不是吗?”陈瑜略带自嘲地对伺服颅骨说,“但功能至上。”他启动了装置。
一阵欢快而刺耳的噼啪声后,装置开始工作。
视界界面中,原本充斥着大量噪音和无效数据的信息洪流,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堤坝驯服,变得清晰、稳定了许多。
“信号强度提升百分之四百,信噪比改善显著。终于能听清这个世界的‘声音’了。”陈瑜满意地看着更稳定的新闻频段、企业广播碎片和本地通讯信号涌入他的数据库。
“持续监控,记录所有关于科技、企业动态和冲突事件的信息模式。”
伺服颅骨忠诚地执行命令,无声地悬浮在终端旁,眼窝中的光芒随着数据流微微闪烁。
“逆向工程进度:本地基础材料学百分之七,能源技术百分之十二,信息网络协议百分之五,生物机械接口百分之三……”陈瑜审视着视野一角滚动的列表。进度缓慢,但坚实的基石正在一块块垒起。
升级后的工坊依旧弥漫着臭氧、熔炼金属和尘埃的混合气味,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避难所。
精密的自制工具、稳定供电的系统、初步成型的数据链路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一个正在飞速理解并吸收本地技术知识的大脑,让这里变成了一个开始运转的、散发着活力的技术前哨。
陈瑜站在焕然一新的工作台前,一根触手拿起那块自主提炼的本地合金锭,另一根触手调出动力拳套的蓝图。
“材料特性参数已更新,结构强度比预期高出百分之五,但韧性不足。需要调整受力分布设计。”他像是在征询意见般对伺服颅骨说。
颅骨将材料分析报告和结构应力模拟图同步投射到蓝图上。
窗外,永恒的风沙依旧拍打着这片被遗忘的土地。
但在工坊之内,属于机械神甫的创造之火已然点燃,稳定地燃烧着,照亮他在这混乱世界中一步步铸造的、微小却坚实的立足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