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6章 爹系男友的宠爱
第一卷 第6章 爹系男友的宠爱 (第1/2页)楚筱莲愣了愣,转头看他:“情绪价值?就是……被在乎的感觉吗?”
“对。”慕谨言握住她的手,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指腹,“人对情绪的需求,有时候比物质更重要。阿和的爸爸觉得给家里挣钱、供哥哥读书就是尽责任,却没发现阿和需要的是一句关心、一个认可。这种缺失,就是很多原生家庭矛盾的根源。”
电影里,阿和进少管所后,妈妈偷偷去看他,给他带爱吃的肉包,却不敢让爸爸知道。
楚筱莲看着屏幕,眼眶悄悄红了:“我小时候也这样,每次考不好,都怕妈妈说我‘没出息’,其实我就是想让她夸我一句‘你尽力了’。”
慕谨言收紧手指,把她的手攥得更紧:“所以你对别人的认同保持着不信任,对不对?因为小时候没得到足够的情绪回应,就想通过别人的反复认可证明自己。”
楚筱莲点点头,鼻子一酸——慕谨言总是这样,能轻易看穿她藏在心里的小秘密。
电影里,哥哥陈念真跳楼后,爸爸终于崩溃,在阿和面前哭着说“我从来没好好看过你”,楚筱莲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。
“你看,直到失去了,才知道情绪陪伴有多重要。”慕谨言抽了张纸巾,帮她擦去眼泪,“这两年‘疗愈文化’火起来,其实就是在弥补这种缺失。很多人愿意花钱买香薰、报情绪管理课、找心理咨询师,本质上都是在找‘被看见’的感觉——这就是情绪价值的商业潜力。”
楚筱莲擦干眼泪,好奇地问:“那这种‘情绪价值’能做成生意吗?比如……卖‘关心’?”
慕谨言笑了,捏了捏她的脸颊:“差不多。你看现在很多品牌做‘陪伴式营销’,比如奶茶店推出‘陪你加班’的夜间套餐,上面贴张手写便签‘别太累’;还有的APP做‘情绪树洞’,用户可以匿名倾诉,会有专人回复——这些都是在卖情绪价值。”
他指着屏幕里妈妈给阿和织的毛衣:“就像这件毛衣,成本可能几十块,但因为带着妈妈的关心,对阿和来说就是无价的。商业上也是这样,把‘情感’融入产品,就能让用户愿意为溢价买单。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‘家庭疗愈手账’,里面有引导写‘给家人的一句话’的栏目,销量比普通手账高三倍,就是抓住了人们想修复家庭关系的情绪需求。”
楚筱莲听得入了迷,忘了擦眼泪:“那还有别的吗?比如针对原生家庭不好的人,有没有什么产品能帮他们?”
“有啊。”慕谨言拿起手机,翻出一个案例给她看,“我之前投资过一个‘疗愈营地’,专门做家庭关系修复。会组织亲子一起做饭、爬山,还有心理咨询师引导他们聊天,比如让爸爸跟孩子说‘我以前对你太严格了’,让孩子跟妈妈说‘我其实很怕你失望’。很多家庭去了之后,关系都缓和了,这就是把‘疗愈文化’做成了可持续的生意。”
他说起商业逻辑时,眼睛里带着光,语速不快,却条理清晰,偶尔还会举几个他自己的投资案例,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。
楚筱莲听得入了迷,连电影里的泪点都忘了,只觉得身边的男人怎么这么厉害——他不仅懂温柔,还懂这么多她不知道的东西。
电影快结束时,阿和出狱后,妈妈站在门口等他,爸爸悄悄把他的照片放进钱包——那个曾经只装着“希望”的钱包,终于有了阿和的位置。
楚筱莲靠在慕谨言怀里,吸了吸鼻子:“要是所有原生家庭都能这样就好了。”
“会的。”慕谨言摸了摸她的头发,声音温柔,“只要有人愿意先迈出一步,比如你现在愿意跟我聊这些,就是在修复自己呀。”
她靠在慕谨言怀里,看着他抚摸自己的手指,突然开口:“大叔,谢谢你。”
“谢我什么?”慕谨言低头,看着她的眼睛。
“谢你愿意接受这样的我,还陪我看这种电影。”楚筱莲的声音软软的,“以前没人跟我聊这些,我总觉得自己很奇怪。”
楚筱莲因为妈妈带着她改嫁过三次,导致她对婚姻一度很抗拒,也对感情没有信心也没有长性,甚至对于任何伴侣都保持怀疑和挑剔。
“你不奇怪。”慕谨言抱住她,下巴抵在她的发顶,“你只是需要被看见,而我愿意做那个看见你的人。”
楚筱莲闭上眼睛,靠在他胸口,能听到他平稳的心跳。
投影仪还亮着,屏幕上停留在《阳光普照》的片尾,阿和和妈妈走在阳光下,影子拉得很长。
她突然觉得,自己也像阿和一样,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——那就是慕谨言给她的,满是情绪价值的温柔守护。
两人一边温情,一边小声讨论,楚筱莲偶尔会提出些天马行空的问题,慕谨言都耐心地解答,从商业价值聊到社会文化,从人物性格聊到现实意义。
不知不觉间,楚筱莲的眼皮开始打架,靠在慕谨言怀里,呼吸渐渐变得平稳——她睡着了。
投影仪的光映在慕谨言脸上,他还在小声分析电影里的疗愈细节,比如阿和在少管所种的小树,对应现实中“植物疗愈”的商业应用,可她已经听不清了,只觉得怀里很暖,像被阳光裹住,不知不觉就睡着了。
慕谨言低头看着怀里的人,长长的睫毛搭在眼睑上,嘴角还带着浅浅的笑意,应该是做了个好梦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