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章 烙印迷踪
第六章 烙印迷踪 (第2/2页)然而,调阅卷宗的过程并不顺利。穆文远案是十五年前的钦定铁案,卷宗密封等级极高,存放在刑部档案库最深处,即便是皇城司指挥使,调阅也需要繁琐的手续和合理的理由,容易打草惊蛇。
直到下午,顾惊弦派去的心腹才带回一个消息:穆文远案的原始卷宗,在五年前档案库一次“意外”火灾中,部分被焚毁,其中恰好包括主要案犯的详细验尸记录和部分物证清单!
“又是意外?”沈墨深听到这个消息,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笑容,“和十年前‘血菩萨’案关键物证‘意外’损毁,如出一辙。”
顾惊弦脸色阴沉。这绝不是巧合。有一股强大的力量,在systematically地抹去与这个烙印相关的一切痕迹!
“不过,我们的人还是从一份当年参与抄家的低级官员的私人笔记残片中,找到了一点线索。”心腹继续禀报,呈上一张模糊的抄录纸片。
纸片上字迹潦草,隐约可见:“……验穆逆尸身……别无显伤,唯左足底有旧疤,形怪,似……似眼瞳,又似星点,录之备查……”
左足底有旧疤!形状奇怪!虽然描述模糊,但“眼瞳”或“星点”的比喻,与那圆圈内三点的烙印符号,隐隐对应!
“果然!”顾惊弦精神一振,“穆文远身上确实有!这份笔记当时未受重视,才侥幸留存下来!”
这表明,至少在十五年前,这个烙印就已经存在,并且出现在被定为“通敌叛国”的穆文远身上!
“穆文远是兵部职方司主事,职方司掌管舆图、边关情报……”沈墨深若有所思,“他的‘通敌’,会不会与这个烙印组织有关?这个组织,可能是一个长期潜伏的、与境外势力勾结的间谍网络?”
这个推测让两人都感到一股寒意。如果真是如此,那么这个组织的能量和危害,将远超一般的江湖帮派或朝堂朋党。
“必须尽快找到孙文渊!”顾惊弦下定决心,“他是十年前‘血菩萨’案的主审官,即便不是核心成员,也必然知晓大量内情。他是目前最可能撬开的缺口!”
第三场:夜访故人
就在顾惊弦筹划如何秘密寻找孙文渊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,在深夜来到了皇城司衙署后门。
来者是一位头发花白、穿着朴素的老仆,他声称是原大理寺少卿孙文渊府上的旧人,有要事求见顾指挥使。
顾惊弦心生警惕,但还是在一间僻静的侧厅接见了他。
老仆一见到顾惊弦,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老泪纵横:“顾大人!求您救救我家老爷吧!”
“你家老爷?孙文渊?”顾惊弦不动声色,“他不是早已流放岭南了吗?”
“是……是的……”老仆泣不成声,“但……但就在半个月前,有一伙神秘人找到了老爷在岭南的流放地,将他……将他劫走了!临走前留下话,说……说如果不想老爷死无全尸,就……就不要再追查旧事!”
顾惊弦和一旁默不作声的沈墨深同时心中一震!
孙文渊被劫走了?!是谁干的?是烙印组织杀人灭口?还是……另有一股势力介入?
“你怎么知道来找我?”顾惊弦追问。
老仆从怀中颤巍巍地掏出一封密封的信:“那伙人走后,我们在老爷的枕头下发现了这个……信封上写着,若老爷出事,便将此信秘密交给皇城司顾惊弦大人……”
顾惊弦接过信,信封上确实是孙文渊的笔迹!他拆开信,里面只有薄薄一张纸,上面写着一行字:
“欲知血菩萨真相,可寻城西青莲庵,慧明师太。”
青莲庵?慧明师太?
顾惊弦眉头紧锁。青莲庵是金陵城西一座不大的尼庵,香火不旺,名声不显。孙文渊在失踪前留下此信,指向一个尼姑庵,是何用意?这个慧明师太,又是何人?她是烙印组织的人,还是孙文渊留下的后手或知情人?
“你家老爷还说过什么?关于以前的事,尤其是‘血菩萨’案?”沈墨深忍不住开口问道。
老仆茫然地摇头:“老爷从不跟下人提公事……流放后更是沉默寡言……只是……只是有时夜里会做噩梦,惊醒后常常念叨……念叨一句……”
“念叨什么?”
老仆努力回忆着:“好像是什么……‘菩萨睁眼,血债血偿’……小的也听不太懂……”
菩萨睁眼,血债血偿!
这八个字,如同重锤敲在沈墨深的心上。这与当年现场留下的“菩萨垂泪”似乎对应,但又更添了几分肃杀和复仇的意味!
孙文渊在恐惧什么?他口中的“血债”又是指什么?
送走老仆,顾惊弦和沈墨深看着那封简短的信,心情沉重而复杂。线索似乎出现了,却指向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的方向。孙文渊是生是死?这封信是求救,还是另一个陷阱?
“青莲庵,必须去一趟。”顾惊弦沉声道,“但此行吉凶难料,需做万全准备。”
沈墨深点头同意。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,青莲庵之行,将会揭开“血菩萨”案冰山之下,更庞大、更黑暗的真相。而那个神秘的慧明师太,恐怕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关键人物。
夜色如墨,笼罩着金陵。新的谜团,随着孙文渊的失踪和这封突如其来的信,再次浮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