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:一碗粥,收服太妃当靠山
第3章:一碗粥,收服太妃当靠山 (第2/2页)青果现在已经对娘娘各种“异想天开”的命令习以为常,并且深信不疑,立刻点头如捣蒜。
当然,苏晓月没忘了她的“合伙人”。她让青果送了几张葱油饼过去给张太妃。赵嬷嬷千恩万谢地接了过去。第二天,赵嬷嬷竟然颤巍巍地亲自过来了,手里提着一个旧篮子,里面装着两个……鸡蛋!
“太妃……太妃让老奴送来的。”赵嬷嬷有些不好意思,“是……是太妃以前偷偷养的一只老母鸡,偶尔下的……一直没舍得吃。”
苏晓月看着那两个小小的、却无比珍贵的鸡蛋,心里微微一动。这不仅仅是两个鸡蛋,这是张太妃递出的橄榄枝,是信任的开始。
“替我多谢太妃。”苏晓月没有推辞,爽快地收下,然后转身就从自己那份口粮里,装了一大张葱油饼和一碗早上熬的小米粥,放进篮子里,“这个带回去给太妃尝尝。”
投桃报李,有来有往,关系才能长久。
赵嬷嬷看着那金黄的饼和浓稠的粥,眼眶又红了,哽咽着道了谢,提着篮子,脚步轻快地回去了。
苏晓月看着那两个鸡蛋,如获至宝。当天晚上,她就用一点猪油,做了一锅香飘十里的“豪华版”野菜蛋花汤。金黄的蛋花漂浮在碧绿的野菜汤里,点缀着油亮的葱末,那滋味,让青果差点把舌头都吞下去。
“娘娘!这简直是御膳!不,御膳都没这个好吃!”小丫头吃得满头大汗,幸福得冒泡。
苏晓月也满足地喝了一口汤。虽然调料依旧匮乏,但优质的蛋白质带来的满足感,是粥和饼无法比拟的。她开始认真思考,能不能让张太妃那只功勋老母鸡发挥更大的作用,比如……孵点小鸡?
这天下午,天气放晴。苏晓月正在院子里指挥青果如何更好地开垦她那块“试验田”,就听见隔壁院子传来一阵争吵声,其中还夹杂着赵嬷嬷带着哭腔的辩解。
苏晓月眉头一皱,对青果使了个眼色。主仆二人悄悄走到院墙边,透过坍塌的豁口望过去。
只见张太妃的院子里,除了赵嬷嬷,还站着一个穿着体面些的太监和两个粗使婆子。那太监尖着嗓子,正指着赵嬷嬷骂骂咧咧:
“……老不死的!还敢藏私?这老母鸡是宫里的东西,也是你们能私养的?赶紧交出来!不然有你们好果子吃!”
赵嬷嬷挡在一个破旧的鸡笼前,苦苦哀求:“王公公,行行好!这鸡太妃养了多年,就指着它下个蛋补补身子,您就高抬贵手吧!”
那王公公是负责这片区域的一个小管事,平日里没少欺压这些冷宫里的可怜人。他今天不知从哪里听说张太妃这儿有鸡,立刻就来“收缴”了。
“补身子?我呸!”王公公啐了一口,“一个等死的老太婆,也配吃鸡蛋?赶紧的,别逼我动手!”
眼看一个粗使婆子就要上前去抢鸡笼,赵嬷嬷急得直掉眼泪。
就在这时,一个清凌凌的声音响了起来:
“哟,我当是谁呢,这么大威风,跑到太妃娘娘的院子里喊打喊杀的。”
众人一愣,循声望去,只见苏晓月带着青果,从院墙豁口处慢悠悠地走了过来。她脸上带着笑,眼神却没什么温度。
那王公公显然不认识苏晓月,但看她气度不凡,虽然衣着破旧,心里先怯了三分,色厉内荏地喝道:“你是什么人?敢管闲事?”
苏晓月没理他,径直走到赵嬷嬷身边,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,然后目光落在那鸡笼里那只吓得瑟瑟发抖的老母鸡身上。
“这鸡怎么了?”她故作不解地问。
王公公见她这态度,火气又上来了:“这鸡是宫里的!她们私养,犯了宫规!咱家这是秉公办事!”
“宫规?”苏晓月挑眉,似笑非笑地看着他,“哪条宫规规定,冷宫里不能养鸡了?我怎么不知道?要不,咱们去问问内务府总管,或者……直接去问问皇上?”
王公公脸色一变。去问?他敢吗?这分明就是欺负冷宫无人,上来敲诈勒索的,真闹大了,他自己第一个吃不了兜着走。
“你……你少吓唬人!”王公公梗着脖子,“咱家按规矩办事!”
“规矩?”苏晓月轻笑一声,慢条斯理地说,“按规矩,太妃仍是主子,你一个奴才,未经通传,擅闯主子院落,大声喧哗,口出恶言,这又是什么规矩?按规矩,是不是该拖出去打几十板子?”
她的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,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。那是久居上位者才能养成的气场,哪怕她现在穿着布衣,也让人无法忽视。
王公公被她问得哑口无言,额头冒汗。他这才仔细打量苏晓月,越看越觉得心惊。这通身的气派,绝非常人……
苏晓月趁他心虚,话锋一转,语气缓和了些,却带着更深的意味:“王公公,大家都不容易。这冷宫清苦,太妃年纪大了,养只鸡下蛋,也是无奈之举。您睁只眼闭只眼,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说不定……以后还有需要您行方便的时候,自然也不会让您白忙活。”
她这话,软中带硬,既点明了自己懂这里的“规矩”(暗示可以给好处),又警告他别把事情做绝。
王公公能在宫里混到这个位置,也是个人精。他瞬间听懂了苏晓月的暗示,又摸不清她的底细,气焰顿时矮了半截。他眼珠转了转,脸上挤出一个难看的笑:“这个……呵呵,您说的是,是咱家考虑不周了。既然是太妃养着玩儿的……那……那就养着吧。咱家也是奉命巡查,走走形式,走走形式……”
说完,他对着苏晓月拱了拱手,又狠狠瞪了赵嬷嬷一眼,带着两个婆子,灰溜溜地走了。
一场风波,就这么被苏晓月三言两语化解了。
赵嬷嬷看着王公公消失的背影,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她扑通一声又跪下了,这次是真心实意地给苏晓月磕头:“多谢娘娘!多谢娘娘救命之恩啊!要不是您,这鸡……太妃可就……”
苏晓月赶紧把她扶起来:“嬷嬷快起来,以后别再跪了。咱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。”
这时,张太妃也从屋里走了出来。她显然听到了刚才的一切,看着苏晓月,眼神极其复杂,有感激,有惊讶,更有一丝如释重负。她沉默了片刻,终于开口,声音虽然依旧沙哑,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:
“苏娘娘,老身……多谢了。以后在这长门宫,但凭差遣。”
这句话,意味着这位在冷宫沉寂了十几年的太妃,正式成为了苏晓月的盟友。
苏晓月笑了,走过去,很自然地搀住张太妃的胳膊:“太妃言重了。什么差遣不差遣的,咱们是邻居,互相串门,一起吃饭。走,今天得了两个鸡蛋,我研究了个新吃法,叫‘鸡蛋羹’,又嫩又滑,最是养人,您和赵嬷嬷都来尝尝!”
夕阳的余晖洒在破败的院子里,将四个女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。冷宫依旧寒冷破败,但在这小小的角落里,却因为一碗粥、两张饼、两个鸡蛋和一次仗义执言,悄然生出了一股足以抵御一切风寒的暖意。
而苏晓月的“冷宫合伙人”计划,终于成功吸纳了第一位核心成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