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49章 药方起争执
第一卷 第49章 药方起争执 (第1/2页)另一边,清风看着暗卫把萧景宸拖走,忍不住皱了皱眉,上前一步,低声对裴忌说:“二爷,他毕竟是皇子,咱们这么做,会不会太冒险了?万一陛下那边怪罪下来……”
“怪罪?”裴忌叉着腰,抬头看了看天边的残月,语气里满是不屑,“早晚都是要撕破脸的,早一步晚一步没区别。”
话音顿了顿,他眉峰骤然沉下,指尖叩了叩腰间玉佩:“你现在就去清点他带来的物资,米粮按人头分,药材优先送城外灾民棚和城里的医棚。昨夜城西医棚又收了二十个高热的,不能等。还有临安,今早传来消息说黄连、柴胡快断了,你让驿站备最快的驿马,每五十里换一次人,药材半刻都不能耽搁。”
“太医那边也安排妥当,”裴忌的目光扫过不远处亮着灯的医棚,窗纸上映着此起彼伏的身影,“留三个在这儿跟着本地大夫琢磨药方,剩下的分去周边县城,教当地郎中辨疫症、配汤药,别让疫情往北边传。”
清风一一应下,刚要转身离开,却被裴忌叫住了:“清风。”
“属下在。”
“清点完物资,你就去找晚宁。”裴忌的语气软了些,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,可很快又被凝重取代,“剩下的事,我来处理。”
清风愣了一下,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:“属下明白。”
裴忌望着清风远去的背影,又转头看向灾民棚,夜色里满是咳嗽声与低泣。他实在没心思再想别的——当务之急是控疫,是保住江南这千万百姓。
定了定神之后,他抬手理了理劲装领口,转身往县衙后院走。隔离、发粮都不够,必须得有能治疫症的药方才行。
可刚走到后院的月亮门,就听见屋里传来激烈的争吵,连窗棂都震得嗡嗡响。
“我再说一遍!你们这方子根本不行!”一个苍老的声音带着傲慢,是太医院的王太医,他捋着山羊胡,眼角的褶子都透着不耐烦,手里的药方纸被抖得哗哗响,“青蒿性寒味苦,古籍里只说能治疟疾,眼下这疫症,病人又吐又泻,还发高热,跟疟疾差着十万八千里!依我看,这方子根本没必要再研究,纯粹是浪费药材!”
“王太医说得对!”旁边一个穿绯色官袍的中年太医立刻附和,他捧着药箱,头点得像捣蒜,“青蒿入药治疫,闻所未闻!要是用在灾民身上,出了差错谁担责?本官看,还是从温补着手,用黄芪、当归调气血,再加些陈皮理气,才是稳妥之法。”
其他几个太医院的人也纷纷点头,七嘴八舌地应和:“是啊,温补才不伤身”“咱们太医院的方子,哪次不是稳妥的?”“本地大夫不懂规矩,乱用药可不行”。
“你们这是胡来!”一个穿粗布长衫的大夫猛地站起来,手里攥着药方的手指泛白,指节都在抖,正是临江府的李大夫,他气得脸通红,眼眶里满是血丝,显然是连着好几天没合眼了。
“这些日子,我们试了多少方子?有用吗?那些病重的灾民,喝了药反而吐得更厉害,高热也退不下去!眼下这青蒿方子,是我们查了《千金方》《本草拾遗》几十本古籍,才定下来的,只是用法用量还得调,对那些快撑不住的人来说,这是唯一的希望啊!”
他身后几个本地大夫也急了,穿青布褂子的老大夫拍了桌子,药碗都震得叮当响:“李大夫说得对!我们昨天给两个高热不退的灾民试了半剂,夜里就退了些烧!不能因为你们没试过,就把路堵死!”
“试?出了人命你负责?”王太医冷笑一声,“你们这些地方大夫,懂什么叫辨证施治?”
双方各执一词,吵得面红耳赤,连裴忌走进来都没察觉。直到裴忌在门口轻咳一声,那声咳带着冷意,像冰粒砸在地上,屋里瞬间安静下来。所有太医和大夫都转头看向门口,太医院的人脸色瞬间发白,本地的大夫也愣在了原地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