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009章病榻惊魂夜,暗涌金陵潮
第0009章病榻惊魂夜,暗涌金陵潮 (第1/2页)林氏这一病,来得汹汹。
连日来的殚精竭虑、忧惧交加,如同不断绷紧的弓弦,终于在“钱先生”离去后那短暂松弛的瞬间骤然断裂。高烧如烈火燎原,瞬间吞噬了她的神智,咳嗽声撕心裂肺,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。原本清丽的面容烧得通红,嘴唇干裂,时而昏睡不醒,时而在梦魇中惊悸呓语。
“莫郎…快走…别管我们…”“晓贝…我的晓贝…你在哪儿…”“别过来!放过我的孩子!求求你们…”那一声声破碎的哀鸣与恳求,像钝刀子割着王妈和晓莹的心。
王妈急得团团转,一边小心伺候汤药,用冷毛巾为林氏擦拭降温,一边又要强作镇定,维持小院表面的平静,生怕被外人瞧出端倪,尤其是那些可能仍在暗中窥视的眼睛。她悄悄递信给孙敬儒,只称主母感染风寒,需静养数日,暂不接绣活。
孙敬儒回信简短:“知悉,静养为要,安全第一,有事速报。”信末却附了一个小小的、看似不经意的墨点,这是约定好的警示信号,意味着外部情势依旧紧张,让他们切勿放松警惕。
晓莹仿佛一夜之间又长大了许多。她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榻前,喂药、擦汗、更换额上的帕子,动作小心翼翼,那双平日只捻针引线的小手,如今却要承担起照顾至亲的重担。她眼神里的天真懵懂被一层深深的忧虑和超越年龄的坚毅所取代。
夜深人静时,母亲的呓语愈发清晰。那些破碎的词语——“莫郎”、“晓贝”、“追杀”、“图案”、“危险”——像一块块拼图,在她早慧的心灵中逐渐拼凑出一个模糊却令人恐惧的轮廓:她们在躲避很坏很坏的人,爹爹被抓走了,姐姐失踪了,而这一切,似乎都与那奇怪的“双首飞鸾”图案有关。
她紧紧攥着胸前的半块玉佩,那是爹爹留给她的,冰凉的触感似乎能稍许镇定她惶恐的内心。另一只手始终握着母亲滚烫的手,仿佛这样就能将自己的力量传递过去。
在母亲又一次因噩梦惊厥后,晓莹轻轻拍着母亲的背,直到她呼吸重新平稳。她凝视着母亲即使在病中也紧蹙的眉头,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地浮现:她要记住那个图案,那个带来灾祸也可能找到爹爹和姐姐的图案。她要变得更有用,才能保护娘亲。
就着窗外透入的惨淡月光和桌上如豆的油灯,晓莹悄无声息地起身,从母亲的针线篮里找出最细的银针和最柔软的素色丝线,又拿出自己一方平日练习用的纯白杭绸帕子。她坐在离床榻稍远的角落,避开光线,以免影响母亲休息,然后屏息凝神,凭借那日反复模仿和试验留下的深刻记忆,以及母亲教导的“错误”细节,一针一线地开始绣那幅双首飞鸾图。
针尖细微的破帛声,丝线穿梭的悉索声,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。她全神贯注,将所有的恐惧、思念、无助都倾注于指尖,那被补全的、带着微妙差异的飞鸾眼眸,在她针下渐渐显现,在昏暗中仿佛闪烁着幽光。
她不知道,自己此刻专注而坚韧的神情,与她父亲莫隆沉思时的模样,何其相似。
***
就在林氏病倒的这几日,扬州城外的运河码头上,一艘来自金陵的客船缓缓靠岸。
乘客中,有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青衫文士,面容清癯,目光沉静,气质温润中透着几分不容忽视的审慎。他随身只带着一个简单的书箱和一个包袱,看似寻常游学士子,但步履沉稳,眼神扫过周遭环境时,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锐利。
他并未在码头多做停留,雇了一辆不起眼的骡车,径直入了扬州城,下榻在城中一家颇为清静的老字号客栈“悦来居”。安顿好后,他并未像其他旅客般外出游览或访友,只是向店小二打听了扬州几家著名书坊和书画铺子的位置。
此人便是齐天城信中提及的另一重保障——来自金陵的讼师,杜文谦。
杜文谦虽以讼师为业,却并非寻常状师。他出身金陵书香门第,本身有功名在身,却因更倾心于律法刑名之学,兼之为人正直,思维缜密,尤擅从纷繁线索中厘清关键,在江南律法行当内颇有清誉。齐天城早年于他有恩,且深知其为人能力,此次事关莫隆这等朝廷钦犯(虽属冤案)及其家眷,其中牵扯复杂,非仅凭武力可周全,亟需一个精通律法、善于谋划、且能在外围协调策应之人。杜文谦,便是齐天城心中最合适的人选。
杜文谦并未急于联系孙敬儒或林氏。齐天城的信他已仔细研读多遍,深知此事之凶险,在于对手之不择手段与官面上的潜在压力。他需要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扬州城的情势,尤其是官府的动向,以及是否有沪上方面的可疑人物活动。
他连续两日,以购书赏画为名,流连于几家书坊画铺,实则与掌柜、伙计闲聊,旁敲侧击地打听扬州府衙近来的动静、有无外地官差频繁往来、以及商界有无异常。他甚至去茶楼酒肆坐了半日,听南北往来的客商闲聊,捕捉任何可能与赵坤或是沪上相关的蛛丝马迹。
初步观察,扬州府表面平静,但他敏锐地察觉到,几家绸缎庄和盐商之间,似乎流动着一种微妙的紧张气氛,像是都在观望什么。此外,他注意到城南一带,似乎多了一些生面孔,虽作寻常百姓或商贩打扮,但眼神举止,总透着一股与市井格格不入的精悍。
第三日午后,杜文谦根据齐天城提供的暗号,来到城南那家孙敬儒经营的绸缎庄,以欲订购一批特殊锦缎为由,见到了孙敬儒。
密室之中,两人相见。孙敬儒早已接到齐天城通知,对杜文谦的到来既感欣慰又觉压力稍轻。
“杜先生一路辛苦。”孙敬儒拱手,“您能来,真是太好了。齐老爷慧眼,此事确需您这般精通律例、心思缜密之人掌眼。”
杜文谦还礼:“孙先生客气了。齐兄于我有恩,莫推官之事,杜某亦有所闻,其中疑点甚多,能略尽绵力,义不容辞。当前情势如何?林娘子母女可还安全?”
孙敬儒面色凝重,将“绣饵”计划执行至今的经过,尤其是“柳氏”试探、“钱先生”以双首飞鸾残片设局、林氏病倒以及晓莹应对的细节,详尽告知。
杜文谦静静聆听,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这是他在飞速思考时的习惯。
“赵坤果然老奸巨猾。”杜文谦听完,沉吟道,“先以‘柳氏’投石问路,验证小娘子的模仿能力。再以‘钱先生’抛出关键纹样,试探其是否‘认识’乃至能‘补全’。若晓莹当时露出丝毫破绽,恐怕此刻已遭毒手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