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054章暗巷的微光,雪后半夜停了
第0054章暗巷的微光,雪后半夜停了 (第1/2页)雪,在后半夜渐渐停了。
破旧的灶披间里,寒气却并未因此而消散半分,反而因为万籁俱寂,更显得那冰冷如同有生命的活物,从墙壁、地板的每一道缝隙里钻出来,丝丝缕缕地缠绕上身,浸入骨髓。
齐管家和车夫动作麻利地将米、面、木炭,还有一小坛油、一包盐、甚至几包用厚油纸包得严严实实、不知是药材还是点心的物事搬进屋里,小心翼翼地堆放在墙角干燥些的地方。那半袋精白米,在昏暗的油灯光下,泛着珍珠般温润的光泽,与林婉贞刚才用六十个铜板换回来的、夹杂着不少谷壳稗子的糙米形成了刺目的对比。
林婉贞怔怔地站在屋子中央,看着这些突如其来的、足以让她们母女支撑一两个月的物资,一时竟不知该作何反应。怀里那六十个铜板似乎还在发烫,灼烧着她的肌肤,提醒着不久前方才经历过的屈辱。而眼前这一切,又像是一个不真实的梦境,温暖得让她不敢触碰。
齐啸云并没有在屋内久留。他将貂裘裹在莹莹身上后,只低声对林婉贞说了句:“莫家婶婶,保重身体。”便退到了门外,安静地站在雪地里等待,小小的身影在残留的风雪中挺得笔直,仿佛一株迎寒而立的小松。
齐管家安排妥当,又从怀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、用蓝布包裹的小口袋,轻轻放在那张摇摇欲坠的破木桌上。“太太,”他的声音压得很低,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谨慎,“这里面是三十块大洋,还有一些零散的铜元。少爷吩咐了,请您务必收下,应个急。往后的日子……我们再慢慢想办法。”
林婉贞的目光落在那蓝布包裹上,像被火烫到一般,猛地缩了回来。“不,齐管家,这……这使不得!”她连连摆手,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尖锐,“您和啸云少爷能雪中送炭,送来这些米粮炭火,已是天大的恩情!这钱,我万万不能收!莫家……莫家如今虽落魄,也断没有白受如此重金的道理!”
她的脸颊因羞愧和一种残存的骄傲而泛起不正常的红晕。接受粮食是求生,接受这沉甸甸的银钱,却像是在典卖最后一点尊严,尤其是,在刚刚经历了当铺那番折辱之后。
齐管家似乎早已料到她的反应,脸上并无意外之色,只是叹了口气,语气更加恳切:“太太,您千万别多想。少爷他……他没有丝毫轻贱的意思。这只是晚辈的一点心意。老爷和夫人……唉,家主人他们……有他们的难处,暂时不便亲自出面,但心里一直是记挂着莫家,记挂着您和小姐的。啸云少爷年纪虽小,却极有主见,这是他用自己的体己钱,再三叮嘱老奴一定要交到您手上的。他说……他说莹莹妹妹不能冻着,也不能饿着。”
他刻意强调了“莹莹妹妹”几个字,目光转向炕上。
莹莹裹着那件过于宽大的玄色貂裘,蜷缩在炕角一堆勉强算是被褥的破棉絮里。貂裘柔软丰厚的毛皮将她整个包裹,只露出一张苍白的小脸。也许是骤然降临的温暖松弛了她紧绷的神经,也许是孩童的身体终究抵不过疲惫,她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。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,在眼睑下投下淡淡的阴影,呼吸轻微而均匀,只是偶尔,那小小的鼻翼会轻轻翕动一下,似乎在睡梦中依然感受到了不安。
看着女儿沉睡中难得安稳的模样,林婉贞所有拒绝的话,都哽在了喉咙里,一个字也吐不出来。她可以坚持自己的骄傲,可莹莹呢?孩子已经吃了太多的苦。这银钱,意味着可以买药预防风寒,意味着可以偶尔吃上一顿带油星的饭菜,意味着在下一个风雪之夜,或许不必再攥着最后一块银元去承受当铺掌柜的白眼与压价。
齐管家见她神色松动,不再坚持,便将那蓝布小口袋往桌子里面又推了推,低声道:“太太,世事艰难,活下去,比什么都重要。为了小姐,您也得保重自己。”他顿了顿,又道,“此地不宜久留,老奴和少爷这就告辞。您放心,我们会尽量小心,不会让人留意到这里。日后若有什么急难处,可去四马路口的‘德盛行’杂货铺,找那里的孙掌柜,只说……只说取定好的绣线便可。那是齐家的一处暗桩,信得过。”
他说完,对着林婉贞深深一揖,不再多言,转身轻轻拉开那扇破木板门,对着门外雪地里的齐啸云点了点头。
齐啸云最后回头望了一眼屋内,目光在炕上那团被貂裘包裹的小小身影上停留了一瞬,随即毅然转身,跟着齐管家,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巷子口的马车。
马车轮轴碾过积雪,发出吱呀的轻响,很快便消失在昏暗、寂静的巷道尽头,仿佛从未出现过。只留下门口雪地上几行杂乱的脚印,和屋内那一堆与这破败环境格格不入的物资,证明着刚才发生的一切并非幻觉。
林婉贞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,良久,才缓缓走到桌边,伸出手,指尖颤抖地触碰了一下那个蓝布包裹。冰冷的银元触感,却让她感到一种滚烫的刺痛。她颓然坐下,用手捂住了脸,肩膀微微耸动,却没有哭声,只有压抑到极致的、无声的泪,从指缝间一点点渗漏出来。
---
接下来的日子,因为这雪夜突如其来的接济,而暂时脱离了濒临饿毙的绝境。
林婉贞用那笔钱,谨慎地规划着开销。她先是去扯了几尺厚实的青布和棉花,连夜为莹莹和自己赶制了两套能御寒的新棉衣。又去买了一个小小的、带铁皮烟囱的煤球炉子,连同一些质量尚可的煤球。当那炉子第一次在屋里生起来,带着硫磺味的稀薄暖意弥漫开时,蜷缩在炕上的莹莹,眼睛里终于有了一点微弱的光亮。
林婉贞也开始尝试着接一些缝补、浆洗的活计。她曾是莫家的主母,女红管家无一不精,即便如今落魄,那双曾执笔抚琴、拨弄算盘的手,做起粗活来,起初是笨拙而痛苦的,指甲劈裂,指尖磨出红肿的水泡。但她咬着牙,一声不吭地坚持着。她不再去码头做那些纯粹消耗力气的苦工,那太危险,也顾不上莹莹。她选择在家门口揽活,虽然工钱微薄,但至少安全,能时刻照看到女儿。
偶尔,她也会拿出那半块螭龙纹玉佩,在昏暗的油灯下久久摩挲。玉质温润,触手生凉,上面精细的纹路,每一个转折都熟悉无比。这是莫隆留给她们母女,不,是留给他两个女儿的念想。贝贝……她那失落的另一个女儿,如今又在何方?她身上那半块玉佩,是否还在?每当想起这个,心脏便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,窒息般的疼痛蔓延全身。
她不敢深想,只能将玉佩紧紧贴在胸口,仿佛能从中汲取一丝虚幻的力量。
莹莹似乎也因环境的略微改善,而慢慢恢复了一些孩童的生气。她不再总是惊恐地蜷缩在角落,有时会蹲在门口,看着巷子里其他孩子追逐打闹——虽然林婉贞严格禁止她走远。她也开始学着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比如递个针线,或者拿着小扫帚,费力地清扫门口那一小片地方。
只是,她的话依然很少。那双酷似莫隆的大眼睛里,常常盛满了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和忧思。她似乎格外珍惜那件玄色貂裘,即便屋里生了炉子,不再那么寒冷,她也时常要用手去摸一摸那柔软光滑的毛皮,仿佛那上面还残留着某种令人安心的温度和气息。
有一次,巷子里几个顽皮的男孩,大概是从大人那里听来了些风言风语,冲着莹莹叫嚷“没爹的野种”、“抄家犯的女儿”。莹莹当时正抱着几件母亲浆洗好的衣服往回走,听到叫骂,她小小的身体猛地僵住,脸色瞬间变得惨白。她没有哭,也没有回头争辩,只是死死地咬着下唇,加快了脚步,几乎是跑着冲回了家。
一进门,她便扑到炕上,将整张脸深深埋进那件貂裘里,肩膀剧烈地颤抖着,却依旧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。
林婉贞看在眼里,痛在心上。她走过去,轻轻将女儿揽入怀中。这一次,莹莹没有抗拒,她靠在母亲怀里,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襟,压抑地、断断续续地抽噎起来。
“娘……”她带着浓重的鼻音,小声地问,“爹爹……真的是坏人吗?他们为什么都这么说……”
林婉贞的心像被刀剜了一下。她紧紧抱住女儿,声音坚定而清晰:“不,莹莹,你爹爹不是坏人。他是天底下最好、最正直的人。他是被人冤枉的,是坏人害了他,害了我们全家。”
她看着女儿泪眼婆娑的脸,一字一句地说:“莹莹,你要记住,我们莫家,是清白的。终有一日,真相会大白于天下。你爹爹,也一定会回来。”
这番话,她不知是说给女儿听,还是说给自己听。但在这一刻,她必须让女儿相信,她们所承受的一切,并非因为罪有应得。
莹莹仰起脸,看着母亲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和深藏的痛楚,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。她将脸重新埋进母亲温暖的颈窝,小声地、重复着母亲的话:“爹爹是好人……是坏人害的……”
---
与此同时,远在江南水乡。
天色未明,薄雾如纱,笼罩着蜿蜒的河道和黑瓦白墙的村落。小小的码头边,停泊着几条破旧的渔船,随着微浪轻轻摇晃。
“阿贝!快些!潮水要退了!”莫老憨站在船头,朝着岸上喊道。他的伤势虽然因为用了些土方草药略有好转,不再危及性命,但伤及了筋骨,行动依旧不便,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下网捕鱼,大部分活计都落在了妻子和养女身上。
“来了来了!”一个清脆利落的声音应道。
只见一个八九岁年纪的女孩,像只敏捷的燕子,从岸边低矮的屋檐下钻了出来。她穿着一身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蓝布袄裤,袖子挽到手肘,露出两段被水汽和日头浸润成健康小麦色的小臂。头发胡乱地编成一根粗辫子甩在脑后,额前几缕碎发被水汽打湿,贴在光洁的额头上。她的眉眼生得极为俊俏,尤其是一双眼睛,黑亮亮的,像浸在水里的黑曜石,转动间透着一股机灵和不服输的野性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